再造文明之梦(修订本)
胡适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1891-1929年间的胡适。
胡适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1891-1929年间的胡适。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 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 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陈寅恪的最...
本书以张宇燕的学术思想历程为主线,涵盖了张宇燕书写、发表的论著及其写作背景,读过的并且受到影响的学术观点、书籍,进行过的或正在进行的各种思考,接受过的及传授过的经验与启示,等等。内容广阔却层次分明:不仅包括了张宇燕深耕的制度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领域,还涉及了张宇燕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历史哲学、语言、时间之矢,甚至道义与信仰等。本书文字的启发性已漫溢至经济学之外,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该书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收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 对于他的观点和论述,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中有哪些是一语道破的真理,又有哪些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对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 本书由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权威学...
本书为著名乡村研究学者贺雪峰教授系统总结华中乡土学派的研究方法,并进而更上层楼,扩展到对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反思。 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饱和经验”,来培养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从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而不再把中国作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试验场。 华中乡土学派是发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村治研究谱系,以实地和田野研究为鲜明特征,经过1980年代的张厚安教...
《传承与断裂》是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学发展史进行深度书写学术史研究,也是一项探索学者与社会、学术与变迁、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社会学家个人经历和社会学学科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描述,加深我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特征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书开头部分,着重介绍相关理论背景、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书...
《传播纵横》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 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内眷化”,使国际传播成为“美国的”国际传播,不是“国际的”国际传播。作者试图联系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赋之以丰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强华人社...
本书参照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并结合中国统计体系、经济运行与金融管理的具体情况,编制了2002-2010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和部门资产负债表。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将面对的未来风险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专题分析。 本专题研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在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中,综合估算了养老金缺口、卫生总费用、地方债务、环境治理将对政...
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的奠基人、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 談投身學界的條件與特質 學術生涯是一種身不由己的「機遇」。 有志於學界者必須明白其雙重任務:研究和教學,而兩者完全不相容。 本書是韋伯於1917年11月7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第一場演講,第二場演講為《以政治為志業》。兩場演講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之一。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中国社会学界对于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关注和学术旨趣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作为说故事的社会学者,我们要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2017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开始定期举办“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两场学术系列讲座,重点关注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取向,以及就这两个领域内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和经验面向进行集中讨论。系列讲座邀请了一批在北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