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陈丹青

影像杂谈-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影像杂谈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 【编辑推荐】 * 1、以文化的取景器,框取媒介的传统与观看的...

回顾展的回顾-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回顾展的回顾

美国东岸最重要的美术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每年会推出二十项左右专题展或个人回顾展。有的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经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观赏艺术原作。 《回顾展的回顾》记录了陈丹青在美国观看的50余场展览,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远自古希腊雕塑,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

与陈丹青交谈-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与陈丹青交谈

2001年陈丹青在上海《艺术世界》杂志开办的专栏,眼界宽,富主见,文章好看。他采取双向的“交谈”方式,由杂志广泛征集读者来信,形成十二篇见识新颖、谐趣横生的交谈文章。在大量对话中,陈丹青既能持续发掘人文艺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层问题,又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至今仍然值得阅读。陈丹青近年的读者们可能并不了解六年前的这一专栏,本社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纽约琐记(上、下册)-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纽约琐记(上、下册)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纽约琐记;美术馆;画廊;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家肖像――奥尔;艺术家肖像――坦希;我的画室 ;绘画的观众;回顾展的回顾;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艺术家; 桑兰与莱奥那多;拙劣的比喻;中国稿约;《陈丹青速写集》自序;色彩与高考;六周的相处――记中央美院油画系助教研修班教学;金陵怀旧记;女眷与同行――序张小溪着次个展;素描与同情――序谢宏军《乡村诊所》;图像的...

多余的素材-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多余的素材

本书内容: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

有可奉告-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有可奉告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时代,文化是一个尴尬的词语,语言也变得苍白。 谁说的话你会倾听?公共知识分子吗?社会名流吗?意见领袖?当权威变得叫嚣,我和你内心应该早有答案——上帝已死。 不错,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户媒体,可我们做的东西同样也非常想自己的小圈子也喜欢;不错,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地地道道的大腕儿,可是他们也有逃离镁光灯转身一瞥的率真憨笑;不错,你看到的是一本不算轻松的作品集,可...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好书天下
人文社科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内容简介】 继《目客》之后,《视觉》系列主题书也是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与《目客》不同的是: 1.更加突出影像,注重视觉体验,将原来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发挥到极致; 2.内容架构延续Lens杂志成熟的内容架构,继续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并升级阅读体验。 3.定位:人文影像读物 + 定义影像之美 + 传递人性温暖。 《视觉002:想在一...

文学回忆录-好书天下
小说文学

文学回忆录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

张岪与木心-好书天下
小说文学

张岪与木心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