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传

书名: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作者:钱锁桥
译者:
ISBN:978755981345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66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山村,自十岁时离开故土,毕其一生,辗转旅寄。在国内,考究语言,创办报刊,为当时文坛一开“幽默”新风;在国外,针砭时事,引介东方,以独有见地诠释“吾国与吾民”。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编辑推荐 ◉题材新颖。本书有别于市面常见的、着重描写生平事迹的林语堂传记,尤其关注林语堂思想层面,认为他与鲁迅、胡适二人,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思想纵横轴上的三个坐标。 本书以现代中国知识史、尤其是中美知识交往史为背景,追溯林语堂穿梭中西文化的跨国之旅,考察其中、英、德三语创作,展露中国现代文化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作者征用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挖掘、翻查了大量国外书信文献,使读者能够更完整、深入地了解林语堂的思想内核与演变轨迹。又以历史学家的严谨考证与跨文化理论视野相结合,重塑林语堂在现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经典地位。 ▼媒体推荐 在中国知识圈内,林语堂的地位介于胡适和革命家鲁迅之间。——史沫特莱 林语堂在向西方世界阐释他的同胞的风俗、心愿、恐惧和思想这方面,无人能及。——《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钱锁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现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专治中西文学文化研究,编著中、英文作品多部,包括专著Liberal Cosmopolitan: Lin Yutang and Middling Chinese Modernity、Lin Yutang and China's Search for Modern Rebirth等。

书友短评:

@ 烟斗客甲 这部传记追溯林语堂(1895-1976)一生81岁的心路历程,探索现代中国寻求重生的坎坷经历;作者60后,80年代才听说林语堂,看了他的《中国人》,后来到了伯克利才找全他的作品,花了20多年时间研究林语堂写了博士论文,之后在哈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林语堂纪念馆等都不断积累新材料;本书叙述林语堂跨文化之旅,尤其以中美知识交往史为背景,另一方面,他与胡适和鲁迅都交往密切,重审他在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知识思… 这部传记追溯林语堂(1895-1976)一生81岁的心路历程,探索现代中国寻求重生的坎坷经历;作者60后,80年代才听说林语堂,看了他的《中国人》,后来到了伯克利才找全他的作品,花了20多年时间研究林语堂写了博士论文,之后在哈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林语堂纪念馆等都不断积累新材料;本书叙述林语堂跨文化之旅,尤其以中美知识交往史为背景,另一方面,他与胡适和鲁迅都交往密切,重审他在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知识思想史中的地位与意义;鲁迅是硬骨头,胡适是容忍,林语堂是有别于两位的特立独行者,为中国于全球时代现代性之路铺垫新的范式;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恶补状,有了基础后他融合中西文化于一炉,引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鲁迅是单一文化,胡适是双文化,而林语堂是全球化普世文化; @ 爱佳佳 人生赢家的人生也不是事事顺心 @ 煮梦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25669/, 删节版,对照台版 @ 维舟 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林语堂传记了。作者在二十年间对史料下了极大功夫,其比较文学博士的身份也适合为林语堂这样出入中英文两界的人物作传。本书最大的贡献可能是重新确立林语堂作为鲁迅、胡适等之外“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人物,指明中国文化传统蜕变的另一种(未能实现的)可能——当然,这不免偏向强调“政治林语堂”而非“文化林语堂”。林语堂最大的优势与特点是其身兼双重身份、生活写作出入中西,因而能以“内部外人”的视角反观… 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林语堂传记了。作者在二十年间对史料下了极大功夫,其比较文学博士的身份也适合为林语堂这样出入中英文两界的人物作传。本书最大的贡献可能是重新确立林语堂作为鲁迅、胡适等之外“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人物,指明中国文化传统蜕变的另一种(未能实现的)可能——当然,这不免偏向强调“政治林语堂”而非“文化林语堂”。林语堂最大的优势与特点是其身兼双重身份、生活写作出入中西,因而能以“内部外人”的视角反观传统,不过或也因此,他倾向调和,思想深度不及鲁迅、胡适。尽管他对不太反传统,但其实是与传统距离感更大的现代人,传统对他是可利用的资源,这一点上,他仍是反传统的新文化代表。作者有时近乎传主的辩护律师,对其相当认同,这可能阻止了他更进一层批判地认识林语堂的思想与遗产。 @ 舒达 对林语堂的思想历程作了一副清晰的工笔画。 @ ??? 收拾书架的时候又翻到了!写的很易读,至今还记得林语堂把「幽默」作为一种软性争取更多的「批评」空间的方式。看完就安利给室友了。 @ Maisie~ 读了其他版本 @ 舟上镜 从丰沛的史料中构建出一本这么通畅好读的传记,本身就需要举重若轻的能力,虽然有些地方也还是流于泛泛而谈没有深入,不过林语堂一生的几个转变和民族主义/世界主义的张力基本都表现出来了。有趣的是,他在美国的几本畅销著作,都来自书商华尔希夫妇的策划与鼓励,每次他坚持异见,销量就滑铁卢。 @ 许曼曼 林语堂自由主义的政治倾向和世界主义的观察视角,实在是很棒的角度,如此才能够在洞察世事后保持自己的一方天地。学者为林语堂做传记,虽然读来不免显得平淡了些,但正是超越家事和政见的偏见,才能够描摹林语堂多面的人生。小时候他写的京华烟云,在我心里仍是最好的、关于北平的印象。后来读张北海的小说,哲学意蕴欠缺太多,总觉得不像北平了。 @ (.-.) 材料是有功底的,难得的信仰之作。其中林语堂写作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描述,让人耳目一新,可以从这里切入一些文化研究的思考。可以说林对中国古籍的了解是不够专业的,但他却是一个有灵性的人,所以他对传统资源的再解读可能更具现代价值。

第一章 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
纪念林语堂
反思鲁迅遗产
我们要鲁迅还是胡适
林语堂: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与世界
第二章 基督教熏陶与西式教育
牧师的儿子
最杰出的“圣约翰人”
上北京遭遇“文化反差”
从哈佛到莱比锡
第三章 “大革命”时代民族主义情怀
科学与国学
泰戈尔与印度
“费厄泼赖”还是“痛打落水狗”
萨天师语录
第四章 从“小评论家”到“幽默大师”
“小评论家”
幽默作为社会批评
幽默作为自我释放
第五章 一个人在黑暗中吹口哨
与鲁迅的友谊
平社一员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暗中放冷箭
第六章 “我的中国”:东方向西方倾谈
与赛珍珠和华尔希结缘
《吾国与吾民》
第七章 “中国哲学家”的诞生
去美国
《生活的艺术》
第八章 阐释中国为抗战发声
战时中国前线报道
“新中国的诞生”
战时女杰
第九章 东方智慧与世界和平
种族与帝国:印度问题
“革命外交”
东方智慧与现代病
与华尔希夫妇的友谊
第十章 中国的内战与美国的智慧
《枕戈待旦》
打字机、苏东坡和《唐人街一家》
美国的智慧与美国的愚蠢
美国式友谊
第十一章 瞭望远景
《远景》
南洋大学风波
重新发现耶稣
第十二章 我话说完了,走了
回“家”定居台湾
共建人类精神家园
我走了
附录 林语堂全集书目
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林语堂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