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

书名:华为研发第2版
作者:张利华
译者:
ISBN:978711140090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4
豆瓣评分: 7.6

书籍简介:

华为公司是一张中国“名片”,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华为从创业时做贸易起家,历经磨难,深刻体会到自主研发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华为人20多年坚持不懈地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就了今日全球通信产业中实力超群的中国企业。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资料,在国内第一次讲述了华为公司在高速成长过程中,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艰难前行的自主研发故事。本书围绕华为如何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第一桶金,如何解决自主研发的关键人才和资金问题,如何构建和完善自主研发的管理体系,如何与竞争对手同台竞技并获得成功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20多年来华为人如何破解并克服了众多中国企业难以逾越的产品规模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困境、研发低速度和低效率等弊病,为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战经验。本书第2版,对华为如何通过发展核心技术树立竞争优势、华为几个重要的产品平台的由来、华为初步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经过等内容,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通过回顾华为公司和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深刻地揭示了企业与人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对手这三组互动关系,并对人才应如何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企业应如何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如何正确扶持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建议。 相信《华为研发》这些不同层面的分析视角,会帮助人才、企业和政府去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推动自身和经济的发展。 《华为研发》是企业家、广大研发人员、政府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EMBA、MBA和研究生等全面了解华为自主研发实战经验的精华读本,也是广大关心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社会读者必读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利华

曾任华为公司研发部校园卡产品经理、华为交换产品部副总工程师、华为业务与软件产品线总工程师、华为手机公司筹划组负责人之一、华为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负责人之一。

她在华为工作七年期间,主持过大量新领域的开拓工作,曾领导过201校园卡产品的研发,主导过宽窄带一体化增值业务、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规划工作,是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手机公司、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这四个华为新增长点部门的倡导者、开拓者、创始人之一。2002年她因在产品规划领域的杰出业绩获华为公司“金质奖章”。她也是华为研发系统改革项目CMM、IPD、MM等的重要参与人员,负责过华为某些产品领域的研发管理、战略规划、产品线管理等工作,并主导过华为从单一产品到向运营商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转型。

目前从事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培训及咨询业务,辅导过几十家中国企业,致力于培养更多像华为一样优秀的企业,所开展培训及咨询业务深受企业好评。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创立者,曾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咨询顾问等职,并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EMBA等做过讲座。

书友短评:

@ 胖子 增加了对华为的认识,其对华为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形态有借鉴的意义。不过字里行间存在较多官方语调,嗯嗯,可以看看 @ 小脑虎爱吃鱼 解决长期疑惑的硬件生产问题,对企业发展是很好的参考例子。同时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 southdeepglass 全面的华为研发发展记录 @ S章 怕呛水永远学不会游泳 @ 斥侯 这才是写华为传奇,可惜书名起的太专业.让人误会,其实能看懂,这书值得当课本以后反复研究 @ 呆宝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 @ 心若翾爚 看看就行,有些东西借鉴不了 @ southdeepglass 全面的华为研发发展记录 @ 喜茶七分甜 全员持股,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可以绑定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特别是以个人的贡献来增持股票,可以让贡献大的员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可以逐步稀释较早进入,占股较多,而贡献较少的老人的收益,慢慢使得跟不上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淘汰出局。得拿出一个公司把人装进去去试试水。 @ 大大 这本书是我从研发工程师转型为研发项目管理者时读的第一本书。我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学习到了华为的曲折且辉煌的研发之路。这是基于人才,市场,管理的研发。

书籍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篇 创业篇
第一章 第一桶金 / 2
44岁被骗200万 / 2
“吃亏是福、上当是福、挫折是福” / 3
资金不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 / 5
市场为先、客户为大 / 7 真诚打动客户加盟 / 10
从低端产品组装开始自主研发 / 12
没有技术怎么办 / 15
创造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 / 19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 / 22 小结 / 23
第二章 初尝败绩 / 24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 / 24
产品刚推出就没有市场 / 26
要“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 / 29
山路上的装机队带来市场影响 / 30
做好市场的深度是做好服务 / 30
理想再好,止步于竞争对手 / 32
研发就像赌博 / 33
“因为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多” / 34
孙悟空的“救命毫毛” / 35
方兴未艾的电信市场 / 36
“资深”竞争对手是如何起步的 / 37
小结 / 38
第三章 首个里程碑 / 39
每天都有新面孔 / 39
竞争让通信产品如海鲜上市 / 40
研发部的“红宝书” / 41
樟木头:令华为人谈之色变的地名 / 42
义乌大捷:客户的支持是公司存在的理由 / 43
七天就当上了高级工程师 / 47
屋漏偏逢连夜雨 / 50
进邳州城:快速突破城市市场 / 52
牛皮吹破了总要有人买单 / 54
小结 / 56
第四章 毕业歌 / 57
C&C08机的灵魂是热爱事业的人 / 57
C&C08:华为技术的基石 / 58
培养自主研发是正道 / 59
C&C08:华为的黄埔军校 / 60
首个毕业证 / 62 征途:
C&C08从农村到城市 / 64
C&C08万门机:在弯道处开始超越 / 67
“为谁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67
竞争对手死在哪里 / 69
“游击队式”研发不可长久 / 70
“资深”竞争对手也开始腾飞 / 71
小结 / 72
第二篇 人才和资金篇
第五章 白条变股份 / 74
企业家也是政治家 / 74
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 / 78
不离开就一直在欠华为的钱 / 80
风险投资家加“知本家” / 83
不拘一格降人才 / 86
荣誉给员工而不给老板 / 88
让人才敬业、乐业:集体奋斗的平台 / 89
华为的“中南海” / 91
选择发挥自己价值最大的地方就业 / 93
小结 / 96
第六章 谁给华为做风险投资 / 97
如果失败只好跳楼 / 97
资金解困方式之一:技术换市场 / 98
中外合资:国外厂商经验 / 99
资金解困方式之二:广泛吸引“风险投资” / 100
融资平台的作用:联合发展实现双赢 / 105
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共同出资委托经营 / 107
融资平台的意义:技术拥有方与市场拥有者相结合 / 108
融资平台的结果:五年占据40%的国内市场 / 109
资金解困方式之三:卖掉一块业务给竞争对手 / 110
资金解困方式之四:在各地建区域的合资公司 / 112
资金解困方式之五:首创高科技企业“买方信贷” / 113
资金解困方式之六:拍卖代理权 / 114
“利益共同体”是获胜的法宝 / 115
小结 / 117
第三篇 研发管理篇
第七章 中央研究部 / 120
分层式研发显优势 / 120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 123
权力下放的同时分层控制 / 124
“党”领导下的“军队” / 128
只有领跑世界的产品才能在世界级竞争中站稳脚跟 / 131
从初战告负到产生“黄金牛” / 134
没有先进的管理就没有先进的研发 / 137
中研部成为全球研发的“中央” / 140
霸主出世,思科的1995 / 140
小结 / 141
第八章 新手也能做研发 / 142
不会做“满汉全席”怎么办 / 142
如何较快地突破新产品研发 / 145
跨部门项目组产生合力优势 / 150
如何确保跨部门的研发协作 / 153
从小处做起,从零突破 / 155
中兴通讯与矩阵管理 / 158
小结 / 159
第九章 失败的教训 / 160
为什么搞不定“小小”话机 / 160
从最失败到最成功的产品 / 163
教训惨痛:“闭着眼睛”研发 / 167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169
对竞争对手估计不足 / 172
领导个人决策失误 / 177
小结 / 181
第十章 奖励去美国 / 182
在美国的技术“情报部”:兰博公司 / 182
花小钱,大收获 / 183
国际同步,管理先行 / 185
淘金美国 / 186
微软和思科成功在哪里 / 188
小结 / 191
第十一章 研发不是赌博 / 192
“如何做科研”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 192
研发体系的“三驾马车” / 193
预研体系:研发的“千里眼” / 196
中试部:成熟产品的摇篮 / 199
“搭积木”快速组装新产品 / 202
对外合作:技术拿来主义 / 204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 / 208
小结 / 211
第十二章 赢在管理 / 212
“软”实力成就差异化竞争优势 / 212
软件开发如何又快又好 / 214
就像“党”管理“军队” / 217
技术管理的难度不亚于产品开发 / 220
不因暂时的产品成败“论英雄” / 222
对人的评价不能靠主观估计 / 224
小结 / 228
第十三章 花了波音的钱买的不是飞机 / 229
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研发面临崩溃 / 229
IBM如何从规模化后的无效率走出来 / 231
产品做成什么样,不再研发说了算 / 234
产品研发:各部门都参与的一项投资 / 238
让“明争暗斗”的改革“暗礁”下岗 / 240
如何让管理成为“刷牙”一样的习惯 / 241
新员工求助不用再问师傅 / 243
从技术驱动跨越到市场驱动 / 245
企业富了之后买什么 / 247
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 249
充分发挥各路英雄作用造就中国最强企业家 / 252
小结 / 257
第十四章 核心技术制胜 / 258
如何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 / 258
不断将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平台 / 265
产品平台需要与时俱进 / 268
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实现高性能与低成本间的平衡 / 271
有研发资源投入才有市场销售的持续成功 / 275
小结 / 278
第四篇 竞争篇
第十五章 剑挑霸王龙 / 280
新产品的开始总是不顺利 / 280
第一剑:攻其不备 / 282
第二剑:改变游戏规则 / 286
第三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293
小结 / 296
第十六章 暗战、暗合与谍战 / 298
“狼”和“牛” / 298
暗战 / 300
暗合 / 301
谍战 / 304
“培养明天逼我们进步的人” / 305
企业有个较“真”的真对手意义重大 / 307
小结 / 308
第2版后记 / 309
第1版后记 / 313
写作心绪 / 315
致谢 / 325
参考文献 / 327
· · · · · ·

  • p7 创业更多靠人脉和资源,而非资金。尤其是面对失败永不言弃的勇气!p22 华为非常关注市场研究,一旦有商机,饿狼般扑上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个任正非的从军背景分不开。p25 真诚待人,赢得人才和客户!p33 不要做先烈,要做先驱。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p35 小公司做研发策略:不能贪大求快。要三五人开始,先有市场需求,再有产品研发,确保研发出来就能转化成销售额;从组织散件开始,先熟悉产品的生态链,再自主研发消化细节,最后自主创新。p38 第一桶金后 继续新研发,甚至借钱,产品升级。p42 华为战胜国外大厂的秘诀之一是:服务细致贴心。有专门的装机小分队去偏远地区。p44 强化研发战略部,时刻追踪最新技术。同时采取拉动式市场推广,宣传了3G卖GSM,宣传5G卖3G。p45 学习日本制造。产品质量的三次设计:系统设计一次,参数设计二次,容差设计三次。p48 抓住时代的趋势和需求。90年代是中国通信飞速发展时期。选对行业才有可能大发展!p48 90年代前中国电信行业被7国瓜分。10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相似。现在到2010年汽车行业也是各国瓜分,但自主也在崛起。p50 第一桶金后危机来了。突破危机靠1团队里的人才2管理。p60 李一男升职记:新人大学生,获得信任开发第一个大项目经理,成功后升职。p83 1998年华为引进IBM的集成产品研发管理IPD。以市场为基础的研发。p95 全员持股对华为前期发展作用巨大,留住人才和人人努力工作,这是值得今天中小奇特聚集人才时借鉴的。p97 知本主义!连接知识和产权,且不断变动。p100 和名牌大学建立联系,吸引优秀人才!如华为积极联系中科大少年班科技夏令营,给电脑交通费工资奖金等等。这些人资质好发展潜力大。p101 不吝惜给员工荣誉!自己低调。p109 年轻人如何选雇主?1,选大气魄大胸襟的领头人…
    —— 引自第1页
  • 这是华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公司不但把这些年挣的钱全部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而且向其他企业以高利率拆借资金投入。现在回头看,如果不是任正非的这个果断决策,华为就会像许多当年生产用户机的厂家一样被淘汰出局。而这也立马让刚“活过来”的华为陷入了一场新的生存危机。本以为“我们活过来了”,结果又迈入了自找苦吃之路。不过,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精神,那时华为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并没有察觉到真正的风险。
    —— 引自章节:第2章 初尝败绩24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华为研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