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常识

书名:中国哲学常识不鄙文丛
作者:胡适
译者:
ISBN:9787568246576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2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中国哲学常识》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 内文欣赏: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 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 * * 从前第八世纪到前第七世纪,这两百年的思潮,除了一部《诗经》,别无可考。我们可叫他做诗人时代。 * * *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以前的天道观念。都把天看作一个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的主宰。 * * * 一部《论语》虽不是孔子做的,却极可靠,极有用。这书大概是孔门弟 子的弟子们所记孔子及孔门诸子的谈话议论。研究孔子学说的人,须用这书和 《易传》《春秋》两书参考互证,此外便不可全信了。 * * * 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这个问题,古今人多未能确定。……墨子是一个实行的宗教家。他主张节用,又主张废乐,所以他教人要吃苦修行。要使后世的墨者,都要“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 * * 杨朱在哲学史上占一个重要的位置,正因为他敢提出这个“为我”的观念,又能使这个观念有哲学上的根据。 ……

作者简介: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皆有建树。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熬夜看书的快落 @ Long Long Ago 悠悠宇宙,将无穷极,愿吾朋友勿草草人生! @ 甘南 才发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以说买胡适的《大纲》不如直接买这本经改编后的《常识》 @ 伤心薯条 颇有胡适先生的韵味。/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的确比起其他哲学史,此书增添了更多考证学的内容。严谨些总不会是坏处。尽管艾野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举个不准确例子——就像历史学家的技艺。仅仅是技艺,而非求索智慧。/说来,是什么使常识成之为常识?常识的边界何在? @ zero 小的才疏学浅,读起来尤为费劲 @ iswangyi 看不太懂,不明觉厉 @ soulshine 杂而不精,人物传记+ 某些哲学观点梳理+ 人物点评的奇奇怪怪混合体 @ 一止我鸟 看到关于“法”的哲学那里,讲到一些对于“法家”和古代的思想家对于“法”的各种看法。这段内容我觉得还是对我帮助蛮大的。 @ arlyana 简明的扫盲书籍 @ Idaku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古代哲学
第一讲 哲 学 003
一 哲学的定义 004
二 哲学与人生 008
第二讲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013
一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014
二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018
第三讲 老 子 021
一 老子略传 022
二 革命家之老子 024
第四讲 孔 子 037
一 孔子略传 038
二 孔子的时代 039
第五讲 墨 子 043
一 墨子略传 044
二 墨子的哲学方法 048
三 三表法 053
第六讲 杨 朱 057
第七讲 别 墨 063
一 墨辩与别墨 064
二 墨学结论 068
第八讲 庄 子 071
一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072
二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078
第九讲 《大学》与《中庸》 089
第十讲 孟 子 095
第十一讲 荀 子 105
一 荀子 106
二 天与性 109
第十二讲 古代哲学的终局 119
一 前三世纪之思潮 120
二 所谓法家 132
三 古代哲学之中绝 145
第二编 中古哲学
第一讲 中古时代 157
第二讲 齐 学 161
一 思想混合的趋势 162
二 齐学的正统 165
第三讲 汉之哲学 175
第四讲 道 家 179
一 道家的来源与宗旨 181
二 七十年的道家政治 188
第五讲 儒 家 195
一 儒教在汉代被确立为国教考 196
二 无为与有为 209
第六讲 中古第一期的终局 217
第七讲 佛 教 221
一 佛教的输入时期 222
二 佛教在中国的演变 223
三 禅学的最后时期 226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第一讲 近世哲学 233
第二讲 理学时期 237
一 周敦颐 238
二 邵雍 239
三 程颢 246
四 程颐 253
五 朱子 255
第三讲 清代思想史 275
第四讲 反理学时期 285
一 顾炎武 286
二 颜元 288
三 戴震 295
四 吴稚晖 304
· · · · · ·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敦敢?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四段都是很激烈的议论。读者试把《伐檀》、《硕鼠》两篇诗记在心里,便知老子所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的话,乃是当时社会的实在情形。更回想《苕之华》诗“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话,便知老子所说“民不畏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的话,也是当时的实在情形。人谁不求生?到了“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时候,束手安分也是死,造反作乱也是死,自然轻死,自然不畏死了。
    —— 引自章节:二、老子考
  • 我述老子的哲学,先说他的政治学说。我的意思要人知道哲学思想不是悬空发生的。有些人说,哲学起于人类惊疑之念,以为人类目睹宇宙间万物的变化生灭,惊欢疑怪,要想寻出一个满意的解释,故产生哲学。这话未必尽然。人类的惊疑心可以产生迷信与宗教,但未必能产生哲学。人类见日月运行,雷电风雨,自然生惊疑心。但他一转念,便说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雷有雷公,电有电母;天有天帝,病有病魔;于是他的惊疑心,便有了满意的解释,用不着哲学思想了。即如希腊古代的宇宙论,又何尝是惊疑的结果?那时代欧亚非三洲古国,如埃及、巴比伦、犹太等国的宗教观念和科学思想,与希腊古代的神话宗教相接触,自然起一番冲突, 故发生“宇宙万物的本源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并不是泰尔史(Thales)的惊奇心忽然劈空提出这个哲学问题的。在中国的一方面,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社会的阶级秩序已破坏混乱了,政治的组织不但不能救补维持,并且呈现同样的腐败纷乱。当时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于是有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老子若单有一种革命的政治学说,也还算不得根本上的解决,也还算不得哲学。老子观察政治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要求一个根本的解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他的政治上的主张,也只是他的根本观念的应用。如今说他的根本观念是什么。
    —— 引自章节:第三篇 老子
  •   中国常识全集 (不鄙文丛)(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建筑常识》《中国文学常识/不鄙文丛》《中国文物常识/不鄙文丛》。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国哲学常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