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会学导论

书名:音乐社会学导论
作者:[德]特奥多尔·W.阿多诺(TheodorW.Adorno)
译者:梁艳萍/马卫星/曹俊峰
ISBN:978751173609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00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本书是阿多诺从“否定的辩证法”出发, 献给世人的一部建立在美学和哲学基础之上的音乐理论著作。全书从音乐类型和音乐接受的角度阐释了作者对音乐社会这一主题的思考。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 即艺术不是对于存在的把握, 而是对于尚不存在的追求。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大栗暴 阿多诺的晚期讲稿,相比早期观点已经相当温和了。阿多诺的预设是艺术之中包含真理,真理要在艺术社会性和非社会性的悖反中显现,并将其视作艺术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的幽灵在阿多诺对音乐的哲学分析中不断出现。阿多诺要超越实证的音乐社会学调查,最终分立出通俗音乐和真理音乐,音乐之中的真理要等待下一个音乐与哲学俱通的巨人出现,通俗音乐在社会批判中被玩弄为陈词滥调。这样的分离似乎不太可行。综上,与其说阿多诺的音乐哲学是一种美学,不如说是艺术哲学。美在阿多诺这里意味着什么呢?恐怕只是特定的资产阶级兴起过程下一种内涵矛盾的幻象吧。 @ Sisypheandie 阿多诺的音乐批判的基础是值得怀疑的:音乐的目的是哲学的目的吗?不,音乐的目的是自身满足的。如果从此处出发,对音乐的外部条件建构就不应是社会学,而应该是经济学:不应用美学的桎梏来结构音乐现象史、音乐家史、观众和听众史,而应该看到音乐本身的发展的纷繁复杂的线索和人的(人口的、存在论的、阶级意识形态的、与整体知识体系的)经济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内在协同的。换句话说,这本书还是写得太浅了,没有把阿多诺自己哲学的风格发挥出来。 @ 大栗暴 阿多诺认为音乐的内在张力是社会张力的无意识体现,但从社会角度(非庸俗化地)破解音乐的核心内容的尝试还没被实践过。音乐不是意识形态却又充当着意识形态机器的功能(在第四章阶级阶层中举勃拉姆斯为例)。音乐除了以它自己的结构形式表现社会上的二律背反之外不能做任何别的事情。我想或许达成内部(某种辩证否定的)完满性的同时也会失去它的受众,是(机械复制时代)一切艺术形式的宿命。阿多诺可能觉得音乐早已经无药可救了,但仍在指望有人去挖掘(那些伟大的)音乐自身的结构与社会的联系——达成韦伯的目标,也就是建立所谓的音乐社会学

书籍目录

  • 关于巴赫到底属于中世纪还是属于现代的争论是非辩证的。有一种革命的力量,巴赫的音乐借助于这种力量冲破了作为直接的社会知觉过程的一种局限性的民族局限性,这种革命力量与当时的中世纪传统一一这种传统在专制主义时代并没有毫不抵抗地顺从每一单独的市民国家的要求一一是一致的。这种革命力量在新教教会音乐里有其城市中的庇护所。但只有巴赫对以往几个世纪里意大利以及后来的法国市民民族和城市音乐的吸收,オ赋予他的音乐天才以如此强大的雄辩力量。使巴赫超越于他那个时代的消费音乐,超越于主要由他的儿子们开创的优雅风格之上的,是那种中世纪的曲子,这类曲子在他那里成长为新时代主调音乐语言的彻底的多声部结构。但他的遗产之所以能有意义和价值只是因为他没有把它(遗产)向过去的方向去提升,而是拿它去与当时已发展起来的市民的民族音乐语言去对比,与意大利和法兰西音乐去对比。在巴赫身上,民族因素确实已提升到普遍性的水平。豆瓣海上的卡妇卡
    —— 引自章节:None
  • 无调性音乐尽管在审美上表现为对旋律与和声的破坏,呈现出混乱和断片的样式,但是这种形式却打破了工业化社会中技术理性对个人的控制,以不妥协的先锋姿态抵制商业化的音乐消费实践,可以说,无调性音乐起到了以其极端自律性的美学样式批判和否定现实社会的目的。
    —— 引自第6页
  •   新世界新思想译丛(共18册),这套丛书还有《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理论与媒介传播》《百年世事》《美学意识形态》《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潮与政治实践》《如何改变世界》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音乐社会学导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