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家

书名:寻常百姓家
作者:么书仪
译者:
ISBN:978752280328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1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寻常百姓家》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2000年。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下编写么老师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 《寻常百姓家》是一份私人的、个体的记录,但它也是若干百姓家的缩影,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共同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作者简介:

么书仪,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专业修习戏剧,毕业后任职于社科院文学所。2006年退休。著有《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元代文人心态》《晚清戏曲的变革》等。

书友短评:

@ Belle 写得特别好的家族史,寻常百姓其实也不寻常,丈夫是北大教授洪子诚,母亲是翰林后代,父亲虽然祖上农民但经商期间1952年竟有千万元的流水,这都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想象的事。但也是寻常,那个年代每个家庭所发生的事情都何其相似,他们一家的经历是很寻常的,甚至是幸运的。以自身的不寻常去托起人生的艰难与无常,又以中国家庭里非常寻常的方式死去,如果没有女儿的忏悔,我都要气不忿了。读完忏悔,以及家里大儿子的死讯,似乎心情又回到了寻常家庭里的无奈无力与悲哀。不虚美,不隐恶,我觉得做到了,洪子诚老师在序言里说"不是说真假不辨,以假乱真,而是说有所节制。"也解释得特别真诚。想要隐去的那种残忍,从父亲一生的检讨书便能得以想象了,懂与不懂得都不是几段文字可以通晓。 @ 西郊那边 跟我爷爷奶奶一样的经历,他们二个人把四个子女,其中三个读了大学。我爷爷奶奶也是从城里下放农村十年,遥遥无期,没人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城里。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想生孩子,也是承担不起这份责任,一辈子牺牲自己,照亮下一代。年轻人主张这辈子为自己而活。这一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么书仪一次次听着父母的录音带、翻看一张张父母的文字时,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和母亲的许多经历和艰难困苦很少对我们讲,他们两个人一路挑着这副担子走过来,扛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用自己一生的付出给我们创造了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让子女尽可能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多么不容易啊!”么书仪希望后人通过自家的经历,尽可能地了解那一辈人在缝隙中的艰难生活。 @ yami 寻常人的家族历史,比小说强。

书籍目录

序一/洪子诚
序二/洪越
一 父亲叙述的家族和历史
与“双盛永”一生相守的祖父和叔祖父
四十年代
二 母亲叙述的家族和婚姻
“门当户对”
“客大压店”
外祖父的悲剧
三 小茶叶胡同14号
父亲经历的“镇反”“三反”“五反”运动
我的快乐的童年
四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前六年
父亲从“做股票”到“做行商”
兄长的命运
父亲的“历史问题”
五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后十一年
父亲在“生产队”做了装卸工
“困难时期”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做了“临时工”
父亲和母亲的“文革”经历
父亲和母亲的“自愿上山下乡”
六 父母的北流村十年
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家庭支柱“老三”和她的命运
我所看到的父亲和母亲的北流村生活
七 回城之后
两年多的“临时工”
十二年的“个体户”
十一年的“老股票”
八 母亲是树
母亲遇事有见识、有担当
让女儿们懂得做人的规矩
母亲的“模范扫盲教师”和“工作情结”
九 父亲的哭泣
无言的泪
喜极而泣
哽咽和满眼的泪
抑制不住无助的泪
十 别离母亲和父亲
母亲给我留下永远的思念和遗憾
父亲一去让我的心“空了”
父亲和母亲的恩惠
后序 献给赐予我生命和知识的父亲与母亲
· · · · · ·

  年轮(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画楼》《凝固的浮云》《健民的账本》。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寻常百姓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