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

书名: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
作者:王升远
译者:
ISBN:97871080569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64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各界人士出于各种不同目的纷纷来华访游,文化人是其中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群体。至1945 年日本战败,他们创作的中国题材游记超过450种,此外还有大 量各种题材涉华作品。日本文化人怀着何种目的来华,在那些与近代日本国家、日本人的存在方式有着各种复杂关联的中国都市 中,如何书写近现代的中国甚至直接/间接参与对华行动,与日本作为侵略者“闯入”中国有何种内在联系等,都是中日文学关系研究领域尚未厘清的问题。以都市空间为视角,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幕末以降上海之于日本人的“近代”意义随之消散,继起成为意义的则是北京。1937—1945年,北京沦陷成为日本所谓“东亚建设的基地”,日本文学中北京题材创作陡增;这一“东洋”身份与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中华故都、首都南迁背景下的文化古都三重身份交错,使北京在日本文学中的书写呈现出多维交杂的状态。

作者简介:

王升远,1982年生,满族,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与东京大学出版会、英国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 主编学术、思想类丛书多种。教学、研究成果曾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两次)、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论文类二等奖、霍英东全国青年教师奖、教育部年度优秀咨询报告等。

书友短评:

@ 坊っちゃん 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延续,也是国家间交流的暴力形式。然而若是视角仅停留在上层,难免有狭隘之感。王升远先生的这本书从日本文化人的视角出发对中日战争进行新的阐释。从文人眼里的北京城市的变化探讨中日战争之间的文化逻辑。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谈起,却又超脱出东方主义的概念束缚。从文本的解读出发思考日方日和将侵略战争转化为正义战争的思想逻辑。其中最令我感到兴奋与欣喜的是,作者对于中日风土演变的详细刻画。以人力车为例:人力车产自日本,却在中国延续了生命,风土的转换甚至使它成为标志着中国滞后、非近代性的文化记忆。这一记忆被强化后却成了中国文化的“耻部”,需要纠正的对象。也成为了日本文人道德批判的重要内容。 @ FreshShopping 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延续,也是国家间交流的暴力形式。然而若是视角仅停留在上层,难免有狭隘之感。王升远先生的这本书从日本文化人的视角出发对中日战争进行新的阐释。从文人眼里的北京城市的变化探讨中日战争之间的文化逻辑。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谈起,却又超脱出东方主义的概念束缚。从文本的解读出发思考日方日和将侵略战争转化为正义战争的思想逻辑。其中最令我感到兴奋与欣喜的是,作者对于中日风土演变的详细刻画。以人力车为例:人力车产自日本,却在中国延续了生命,风土的转换甚至使它成为标志着中国滞后、非近代性的文化记忆。这一记忆被强化后却成了中国文化的“耻部”,需要纠正的对象。也成为了日本文人道德批判的重要内容。 @ 房顶上的猫 “送水独轮推车的吱嘎之声,金属棒轻捋剃头镊子的慵懒之响、卖油翁或打更人敲梆子的感伤之音,或哀伤、或孤寂的余韵让人沉醉。”以“国际中国学研究的第五个层面”为方法依托,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王升远先生侧重于发掘自明治维新以降来京日本文人的涉华活动与文学创作如何介入并影响了日本对华关系的进程。作者同时关注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百姓日常居所的北京,巧妙地勾勒出“北京”国家与地方交织的城市特色。作者对文人群体展开了多重反思,首先是对旅京日本知识分子与侵华战争的反思,然后是对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沦陷区文人的反思,最后是对知识分子在日益极端的政治局势下自处策略的反思。美中不足的是,第一章在讨论明治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时,未及关注到他们在北京的摄影活动及相关影像史料。且全书由论文组成,通读起来稍显松散。

书籍目录

绪 论 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北京”的问题化
一、“北京研究”的“内”与“外”
二、 日本文学“北京研究”的路径与可能
三、自戒自省:日本文学研究的危机与突围之思
第一章 明治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及其政治、文化心态
一、都城迁移·来华路线·华夷秩序
二、“景山满目夕阳多”:作为文明盛衰隐喻的古都
三、“可怜燕蓟非吾有”:作为政情探察之窗的帝都
第二章 大正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及其政治、文化心态
一、热爱中国的名与实
二、政情观察者的忧与思
三、北京指南的利与害
四、“不甚美好”的明与暗
第三章 昭和初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北平)体验及其政治、文化心态
一、身处“排日之都”的三种批判
二、“国益论”规训下的“和平之都”
三、“兴亚首都”的“日本色”与“道义的生命力”
四、“女尸之都”中“超然物外”的漫游者
第四章 文明的“耻部”
一、求同与求异
二、“东方主义”的射程
三、“双重战胜”与殖民逻辑
四、驯化、和平的“猴子”与盟友
第五章 “近代”的明暗与同情的国界
一、“苦力”释义背后的史观问题
二、人力车的兴衰与“近代”的明暗
三、车夫悲剧的跨国重演
四、北平时间与北平原理
五、“他者的容貌”与暴力的二重构造
第六章 “去政治化”与“理智的行动主义”的破产
一、行动主义:《北京》研究中被忽略的“基轴”
二、受害者的“行动”:非理性的·盲从的·注定失败的
三、“闯入者”的对华“行动”:赞赏与批评
四、“理智的行动”:侵华语境下的虚无与迷失
五、殖民指向:女性美/男性美与抗拒“被同化”
第七章 晚宴的政治与“大东亚的黎明”
一、国际中国学研究的“第五层面”与佐藤春夫研究的问题点
二、晚宴的政治:从“惨不尽欢”到“回首自得”
三、“世界新名胜”:战迹抒怀与“大东亚”想象
四、对话张承志:为何要清算佐藤春夫
第八章 身份认同与战时文化、政情隐喻
一、“时局”诱惑、挟持下的文学
二、“野禽”的身份困境与现实抉择
三、蒲家“国际色”及其战时隐喻
四、《北京》:丑得平庸的“康乐果”
第九章 “留京唯一最大文人”周作人的实像与虚像(上)
一、谁在看风景,谁又在看你:错位视角与文献分布
二、被歪曲了的鲁迅:文学误读背后的政治动机
三、“脸谱化”“类型化”与明挺、暗讽的政治指向
第十章 “留京唯一最大文人”周作人的实像与虚像(下)
一、何谓“亲日派”:周作人的自解
二、翻译的政治:被删改了的周作人
三、一次非比寻常的整容与摆渡
第十一章 村上知行的“北京文人论”:悖论与病理
一、何谓“文人”:意涵变迁及其现代受容
二、指向“和平”的中国知识分子改造逻辑
三、“去‘文人’化”背后“武威”传统与“世界原理”的共谋
结 语
附录一 小田岳夫长篇小说《北京飘飘》主人公之原型推证
附录二 奥野信太郎:精神故乡的“面影”(随笔)
参考文献
一 作为研究对象的文本(出版时间序)
二 相关研究论著(出版时间序)
索引
本书各章节原发期刊一览
后 记
补 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