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社会

书名: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作者:刘彦文
译者:
ISBN:978752012275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20
豆瓣评分: 7.6

书籍简介:

1958年6月仓促上马的引洮工程是甘肃省委为解决定西、平凉等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苦瘠异常的生存问题而力推的样板水利工程。作为历史学的个案实证研究,本书以引洮工程的修建为经纬,条分缕析、逐层推进,着重分析因其生成的工地社会的存在状态,重点考察其运作机制而非成败,以此揭示大型工程层出迭见于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原因,是特殊“时间”和“空间”的合力作用。

作者简介:

刘彦文,女,河南南阳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先后于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入职华东师范大学思勉 人文高等研究院,2017年转入历史学系。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环境史。

书友短评:

@ 橘子 还不错。属于微观细描的精细之作,可惜过于局限在工程本身。尽管作者不乏想法,也吸收了不少书,甚至提炼了一些颇具毛时代特质的“社会特征”,并命名为“工地社会”以之作为毛时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对工程背后的人际政治以及对相关工程的比较还是有些轻视。作者的关怀有些耐人寻味,为什么那些被斯科特称为失败的国家工程,屡被提起?尽管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的错位,(斯科特说的是失败的国家工程为什么会被屡次提起,而作者则是说国家工程为什么会数见不鲜)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 江海一蓑翁 相当出色的一部当代中国史论著。借助于对于大跃进时期甘肃省委力推的重点水利项目——引洮工程运作过程的详细还原与论述,展现因这一工程而产生的所谓“工地社会”在具体施工过程、相应制度体系、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各个阶层和成分的成员的生存面貌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生态。其从这一工程个案中提炼出的“工地社会”这一理想类型式的概念,非常能反映新中国在“文革”之前的社会治理方式、社会运作机制与社会生态。无论是其论述的严谨性,史料征引的丰富性,还是相关社会调查和口述访谈的深入程度,都让人由衷称赞,非常值得学习和参考。 @ みらい 还不错。属于微观细描的精细之作,可惜过于局限在工程本身。尽管作者不乏想法,也吸收了不少书,甚至提炼了一些颇具毛时代特质的“社会特征”,并命名为“工地社会”以之作为毛时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对工程背后的人际政治以及对相关工程的比较还是有些轻视。作者的关怀有些耐人寻味,为什么那些被斯科特称为失败的国家工程,屡被提起?尽管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的错位,(斯科特说的是失败的国家工程为什么会被屡次提起,而作者则是说国家工程为什么会数见不鲜)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 阿华田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和口述资料,重构了跃进时期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始末。作者认为,在工程建设的空间场域之中,由于gj权力的扩张、渗透与运作,形成了临时性的社会状态,即所谓的“工地社会”,这种社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生成运作的临时性、既定目标的合理性、组织管理的行政性、生活施工的军事化、gj权力的依附性。 @ 123 我觉得大可不必有一种上帝视野的感觉 每一段结束都会内涵 引洮工程将会且必会失败 我想这在当时是难以预测的 作者春秋笔法色彩很浓厚 感情很克制 @ Eliora even三三😭😭 @ Hhhhmmmmzzzz 春节期间草草读完,若有所思,略有所得,仍需深入了解学习。

书籍目录

导 言 引洮上山水利工程与工地社会
一 引洮工程与共和国治水史研究
二 从传统到现代:治水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 “工地社会”与“国家政权建设”的非常规路径
四 资料来源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工地社会的诞生
第一章 引洮工程上马
一 “久旱”难以遇“甘霖”
二 “引洮入渭”之民国断想
三 “甘肃落后论”大批判
四 “要把洮河引到董志塬”
第二章 工地社会雏形初现
一 四面八方来支援
二 “男女老少齐出征”
三 工程局的成立
四 社会网络的铺展
第二部分 工地社会的运行
第三章 施工
一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二 从“五一”通水到“七一”通水
三 渠首水库的三次截流
四 “自动装来自动倒”:向工具要效率
五 “人是决定的因素”:积极发挥人的潜能
第四章 制度
一 党组织
二 群众组织
三 思想教育
四 “大辩论”
五 大协作
六 参观
第五章 日常
一 食与宿
二 文化生活
三 娱乐活动
四 群众运动
五 医疗卫生
六 事故与伤亡
第六章 群体群相
一 “新”干部
二 英雄模范
三 普通民工
四 “大右派”
五 普通“五类”分子
六 “反革命”
第三部分 工地社会的裂解
第七章 困局
一 施工目标屡屡遭挫
二 工地上的粮食危机
三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四 “运动化”管理的最后努力
第八章 裂解
一 “一无效益”和“彻底下马”
二 政治账:“复查”与“甄别”
三 经济账:“坚决退赔”
四 社会账:伤亡民工的善后抚恤
结 语
一 “时间”的工地:“革命”的实践
二 “空间”的工地:四维一体的磁力场
三 工地社会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 录 “大跃进”时期的甘肃引洮工程述评
后 记
图表目录
图1-1 洮河县红旗乡境内
图1-2 定西地区
图1-3 甘肃境内渭河流域
图1-4 引洮河、大通河渠道灌溉平面布置
图1-5 引洮工程平面示意
图2-1 万余人的开工典礼
图2-2 甘肃省相关领导同志在引洮工程开工典礼上和工人一同宣誓(司马摄)
图2-3 工人在开工典礼上宣誓(司马摄)
图2-4 父母送儿子引洮
图2-5 妻子送丈夫引洮
图2-6 引洮工程历年分月民工人数变化
图2-7 引洮工程局组织机构
图2-8 各主要工区驻地
图Ⅱ-1 人海战术:劈开高山峻岭,喝令龙王上山
图Ⅱ-2 慰问演出
图3-1 引洮灌渠地势及渠系分布
图3-2 引洮上山工程平面布置及地质结构
图3-3 古城水库的拦河大坝遗址
图3-4 古城水库导流槽遗址
图3-5 运土旱船图纸
图3-6 运土旱船实物
图3-7 木火车实物
图3-8 高线运土器图样
图3-9 甘肃省委领导在使用高线运输工具(司马摄)
图4-1 “引洮工程和资本主义国家运河相比”图解
图5-1 架子车在紧张运输
图5-2 洮河上的皮筏运输队
图5-3 岷县古城洮河北岸
图5-4 民工自挖的窑洞外形(九甸峡至会川段)
图5-5 窑洞的内部情状
图5-6 《引洮报》(第15期,1958年9月28日,第3版)
图5-7 周某某手迹
图5-8 来自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在工区进行慰问演出
图6-1 九甸峡现状
图6-2 共青涵洞
图6-3 引洮河水上山(茹遂初摄)
图6-4 引洮女战士(郝常耕摄)
图6-5 英雄模范红霞队
图8-1 今九甸峡水利枢纽
表1-1 甘肃中部七县(区)气候特征示意
表2-1 各县实际出工人数、总人数及比例
表2-2 引洮工程历年分月实有民工统计
表2-3 榆中工区第五大队民工年龄统计
表3-1 操作技术现场表演竞赛会评选出的先进工具(坡面取土部分)
表3-2 引洮工程局第一次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竞赛评比大会候选人简况
表4-1 部分工区发展团员人数统计
表4-2 榆中工区民兵、复员军人统计
表5-1 1958年引洮工地粮食消耗情况
表5-2 榆中工区第四大队民工文化程度
表5-3 各工区1958年11月来稿统计
表5-4 各单位来引洮工地慰问活动统计
表5-5 工地社会的各项运动
表5-6 定西工区1959年度多发病人次统计
表5-7 民工死亡性质统计
表5-8 各工区民工工伤事故统计
表5-9 秦安工区伤亡民工登记名单
表6-1 临洮工区一大队一中队1959年5月民工逃跑情况
表6-2 在引洮工程局各机关改造的右派分子基本情况
表6-3 在引洮工程局各机关改造的34名右派分子情况
表6-4 各工区“五类”分子等情况统计
表6-5 三个工区“五类”分子排队情况
表6-6 定西工区地、富、反、坏、右等各类分子排队情况
表8-1 工区名称改换情况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工地社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