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衡

书名: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作者:[美]迈克尔•佩蒂斯
译者:王璟
ISBN:9787544749169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6
豆瓣评分: 7.3

书籍简介:

《大失衡》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2008年金融危机真正的全球视角,诸如美国的消费狂欢、欧洲不断飙升的债务、中国的投资盛宴、日本的长期经济停滞,以及拉丁美洲的大宗商品泡沫,这些看似并不相关的现象其实从全球视角来看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单独得到解决的,某些国家扭曲的国内政策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其内在的运行机理,而全球经济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力合作,但前景却难言乐观。 2008年的金融危机,激起了关于危机根源和如何走出危机的广泛讨论,而本书即是从全球视角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不仅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概念,而且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其实是长期严重的世界贸易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则是某些国家所采取的扭曲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政策。本书不仅系统考察了这些不稳定政策背后的原因,并且预言世界经济将会陷入长期严重的混乱——中国将经历“失去的十年”,欧元区将解体,而美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再平衡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而实现再平衡的前提是,某些国家必须改变此前长期施行的错误的国内政策,比如中国必须改变其通过人为压低资金成本来维持不可持续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而德国则不能再以牺牲邻国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发展,否则欧元将无法走出危险的境地。

作者简介:

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卡内基亚洲项目驻北京高级研究员,具有华尔街及欧洲的金融从业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金融市场。迈克尔•佩蒂斯自198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当时受雇于汉华银行(现合并为摩根大通银行)的政府债务项目,工作领域涉及贸易、资本市场以及公司财务;1996年至2001年,在贝尔斯登公司任拉丁美洲资本市场及债务管理组的主管。2002年至2004年曾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著有《波动的机器:新兴经济体和金融崩溃的威胁》(The Volatility Machine: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Threat of Financial Collapse)(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

书友短评:

@ 黄复得 哪有那么多“特殊道路”,不懂历史的人在这个世纪吹“中国奇迹”,正如他们之前吹“德国奇迹”、“苏联奇迹”、“日本奇迹”、“巴西奇迹”一样,殊不知其原理大同小异。作者靠会计恒等式来解释一切,让人好奇真相是不是真的如此简单。某些观点比较非主流,比如美元特殊地位对美国来说弊大于利,以及全球失衡主要是中日德这样的贸易盈余国国内政策扭曲的结果。具体说来,如果中国不改变这一扭曲,那美国无论是贸易保护还是逼迫人民币升值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如此,中国的经济改革若能推行下去,不管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有利的,虽然在国际冲突加剧、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很难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不免怀疑作者作为美国人确实是下意识里把美国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下次找本美国国内视角的作品比较阅读。 @ 老龟 4.0. 从全球范围I=S的角度来讨资本输出与贸易盈余, 解释失衡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部分的逻辑推导先入为主, 部分结论下地台粗暴了, 但大体思路还是很不错的. 多处翻译很有问题, 指代不明, 读起来歧义很多. @ arch-kill-lisa 4.6 解释的路径很出奇,在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分析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研究了中美欧的问题,有待重读。 @ 找找 分析框架是对的,但结论不一定对。本书最大的问题是采用了一个局部均衡的框架,尤其是把投资看成外生给定的。这个假设是否真实描摹了世界,就见仁见智了。 @ 长亭. 全球一般均衡的大视角 @ 皓月边世 屁股是歪的,估计就是给面子,然后当当教授之类。通篇就是说,中国储蓄太高了,要刺激消费,不能光靠出口和投资推动。引用德国和西班牙的例子,说什么德国也应该多消费去帮助其他欧洲国家走出困境,其他国家不能靠勤奋节俭走出困境。 @ SwissSilver 写得好,但是怎么做呢?真的必须有新的大萧条来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吗? @ arch-kill-lisa 我不理解,怎么不分析一下英国和美国工业革命时期造成的失衡呢?逻辑是很清晰,距离现实却有很大一段距离。老娘就算有强迫症也读不下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贸易失衡与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章 贸易干预的运行机理
第三章 贸易干预的多种形式
第四章 中国的失衡增长案例
第五章 失衡的另一面
第六章 欧洲案例
第七章 回老家去吧,外国资本!
第八章 不堪重负
第九章 全球危机何时才能到尽头
· · · · · ·

  • Asian countries have followed the growth model establis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 by Japan, and this growth model includes crucially these three conditions:1. Systematically undervalued currencies, in which the central bank intervenes in the currency to reduce its exchange value. (This transfer the resources from importers,household sector, to exporters, labor-intensive sectors)2. Relatively low wage growth, in which wages grow more slowly than improvements in worker productivity. (This policy intense to encourage investment and also benefit the labor intensive investors) 3. Financial repression, in which the state allocates credit and the central bank forces interest rates to below their natural or equilibrium rate. (This measure shift the resources from depositors to borrowers. As de…
    —— 引自第53页
  • These growth strategies engineered by Beijing forced households to subsidize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thus generating rapid economic and emplyment growth at the expense of household income growth.
    —— 引自第79页
  •   凤凰文库: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系列(共6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之路》《中国经济新转型》《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与中国的作用》。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大失衡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