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书名: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作者:[美]尤金·W.霍兰德
译者:周兮吟
ISBN:9787568902168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16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作品,也是二位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即是对此一经典著作的导读。 在书中,尤金·W. 霍兰德首先概述了《千高原》的成书背景,并对《千高原》的主题作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在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文 本阅读”中,作者将《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分解为五类,并逐一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不时穿插对原书段落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此的独到解读。 德勒兹与加塔利声称,构成《千高原》的诸多高原可依任意顺序阅读。任何一次对全书的阅读都可能产生某种线性阅读,正如每一次依和弦表所做的即兴演奏都会带来诸多可能的演绎中的一个线性的演绎。因此,让我们跟随本书作者的指引,开始即兴阅读《千高原》。请记住,这一阅读只是众多可能的阅读中的“一种”,不是意在提炼出《千高原》的意义,而是要表现并阐明它的某些潜质。 《千高原》是一部非凡之作。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话说,它是如根茎般写就的。《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五类: 1 认识论问题。思想该如何运作才能与宇宙共思,而不是去思考宇宙,因而就能加速我们栖居之所的相对解域,有时足够幸运的话,甚至达到绝对解域的无限速率,或者“纯粹的内在性”?“根茎”高原、“ 平滑与纹理”高原最直接地处理这一“问题”,“游牧学”高原的一些部分处理皇家科学与游牧科学以及公理体系和问题体系之间的差异。其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最适合通过生成来把握存在,通过潜在来把握现实的思想图像。 2 本体论问题。宇宙以及其中的生命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它们既是变化的结果,同时又总是对未来的变化敞开怀抱。 我们怎样才能依据生成来理解存在,依据差异而不是同一,来将存在理解为开放系统的一个动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此这般地理解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它怎样给我们的社会变化带来更好的前景?最直接而又全方位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是“道德地质学”高原与“迭奏”高原——前者主要处理无机层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处理异质成形层的问题。 3 人类学问题。第三类问题可以被称作人类学问题,但仅仅在结构主义(反人文主义)的意义上关涉“ 象征秩序”:人类的生命形式是怎样以象征的方式占据异质成形层的;人类的社会自我组织是如何通过符号来实现并在符号中获得反映——怎样通过语言、货币与图像来实现的? 在此,相关的高原是“ 语言学公设”、“符号的机制”、“颜貌”和“捕获装置”高原。 4 伦理问题。人类个体要如何自我组织,才能与他人一道尽可能地实现既有成效又愉悦的去层化? 这里最切题的显然是“怎样使自己成为无器官的身体?”高原; 但“一匹狼还是一些狼”、“三则短篇小说”和“生成”高原也同样处理伦理“问题”。 5 政治问题。我们要如何把人类生命形态理解为社会性的自我组织,才能使它既能解释畜群行为又能解释集群(猎群)行为,既能解释压抑的专制暴政又能解释外向扩张的经济帝国主义,既能解释严苛层化的约束又能解释去层化的逃逸?“游牧学”、“微观政治与节段性”高原最为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其他许多高原也会处理这个“ 问题”,只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罢了。

作者简介:

尤金·W. 霍兰德 Eugene W. Holland,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比较研究系教授、知名德勒兹研究专家。著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反俄狄浦斯”:精神分裂分析导论》(Deleuze and Guattari's Anti-Oedipus: Introd uction to Schizoanalysis)、《游牧民》(Nomad Citizenship)以及《波德莱尔与精神分裂分析》(Baudelaire and Schizoanalysis)等重要作品。

译者 周兮吟,201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师,以论文《德勒兹:时间与伦理,三种时间综合与三种伦理学》(Deleuze, Temps et Éthique : Les trois synthèses du temps et les trois éthiques)获哲学博士学位。

书友短评:

@ 米缸 神经官能症就是一种或多或少不受我们控制的空洞的重复,一种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来中断的尤其糟糕的习惯。在哲学中,将同一凌驾于差异之上,将不变的存在凌驾于流变的生成之上,就可以被看作是某种形态的神经官能症,因为存在迫使重复尽可能少地引发差异,并使已经产生的差异或可能产生的差异从属于不变的同一。相反,创造性的重复则将差异置于同一之上,重复中差异的程度越高,人的行为就越是自由——精神分裂所指的就是自由的绝对上限。重复中差异的比率成指数增长,创造性的重复于是取代了空洞的重复。保持或创造坚实性而不将一致性、统一性和组织强加其上也即不诉诸同一的空洞的重复,是德勒兹和加塔利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伦理、政治还是美学。他们承认习惯的好处和体制的重要性,尽管两者都束缚了重复中的差异,他们的理想则是将差异最大化。 @ 人質少女神乃襞 德勒兹与加塔利总结道,“因此,我们必须再次承认,人类和动物都共同享有的宗教,会占据辖域,仅仅是因为它需要……[一个]辖域化的因素作为必要条件”(321),而且“这个因素……同时又将界的诸功能整合进各种职业之中,并将混沌之力束拢进各种仪式和宗教之中”(322)。毋庸讳言,宗教的迭奏可以、并且应该被理解为国家或民族主义之迭奏的先驱——国歌本身就是最直白、最不具有音乐性的实例。还须注意的是(即使只是顺便提及),伴随辖域化而来的力的重组与强化既可能导致法西斯主义,也可能通向宗教(348, 299-301)。 @ right choice 德勒兹大点兵 @ 耶野桃桃 看导读系列我练就了一个本领 看不懂的书也能看完😎 @ 悲情胡三万 千高原或许会成为nzn唯一成功安利给我的philosophy的书

书籍目录

目录
致谢
1 《千高原》的来龙去脉
2 主题概述
3 文本阅读
4 接受与影响
5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从大众或人群(同质性人群)中摘取出来,进而发现“这个人自己的群(packs),他或她包藏于自身之中的多重性”,并最终将这些多重性与你自己的多重性相融合。
    —— 引自章节:3 文本阅读
  • 德勒兹与加塔利把福柯的现代监狱研究引介为对经双重咬合而发生的层化的范例式分析。福柯的分析依托他所说的“可见”与“可说”的关系展开——但这个关系并不是一种意义的关系,其中,可说的并不是能指而可见的也并不是相应的所指。这里其实有四项,而不是两项:监狱作为层,既不是一个事物,也不是一个所指,而是一种内容的形式(“监狱-形式”或现代监狱设计)与内容的特定实质的结合:身体(bodies)、器官([organs]尤其是眼睛)、建筑(buildings)和权力关系(power relations)。监狱层(prison stratum)的关联表达(correlative expression)不是能指-“监狱”,而是一整套关于“罪行”和“矫正性惩罚”的话语(或“话语构成”)与表达的实质(包括立法行为、政策声明、司法判决等)的结合。不仅如此,内容与表达并不是一蹴而就地一同产生的:监狱设计与罪行话语各自有其独立的历史与起源,最终,它们几乎是偶然地进入了一种相互预设的关系中。福柯是在之后的研究中,才通过将监狱-罪行复合体作为众多层中的一层,置于一种他会称作规训权力的新型社会关系范式的脉络中,从而去除了产生监狱-罪行复合体的几率因素。而德勒兹与加塔利则会把规训权力叫做抽象机器——一个抽象的机器,这仍然是因为许多其他机构或层共享了这个机器,包括学校、兵营、医院、工厂,不一而足。事实上,双重咬合构成某个层的过程从不发生于真空之中:它预设了德勒兹和加塔利所说的在一旁与之共存的“侧层”(parastrata),它或者与这个侧层共享其形式,或共享其实质,或两者皆共享。因此,监狱层与司法层以相互预设的方式共存:任一方都不导致另一方,但缺了任何一方都将是无法想象和完全不切实际的。侧层于是就构成一个相互预设的“横向”网络,其中,一个层对于其他层而言起到侧层的作用,而其他层对于这个层而言也是如此,反之亦然。什么…
    —— 引自章节:3 文本阅读
  •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共45册),这套丛书还有《导读德里达《论文字学》》《阿多诺:关键概念》《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导读弗洛伊德》《导读鲍德里亚(原书第2版)》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