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图书进入战争

书名: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译者:犹家仲
ISBN:978754957146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0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 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 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 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而且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作者简介: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Molly Guptill Manning,身兼作者、律师双职,著述颇丰,著有《以法莲市场的神话》(THE MYTH OF EPHRAIM TUTT) 等,作品多见于《哥伦比亚法律和艺术》(THE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A ND THE ARTS) 等诸多高端刊物之中。

书友短评:

@ セシ♪ 另一种角度看二战,另一种角度看充满骄傲的意识形态输出。 @ 江海一蓑翁 以生动详实的笔法,为读者还原了一段不为当今的中国读者所详知的图书在二战中的故事。同样是致力于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对外传播,纳粹德国采取的是焚毁图书的方式,而美国采取的则是大量供应各类图书的方式,孰高孰低,通过最后的战争胜负,便一目了然。这本书里记录的国家政权的图书控制、管理与传播策略,无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对于出版业内人士和意识形态管理部门从业者来说,都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 fannmazz 正如译者后记里所说的,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这场世界性的战争。在图书泛滥的今天,这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 莫可可 “图书的出现表明我们的士兵依然是人类”,美国人不简单啊。用图书武装士兵、推进战争进程,利用军供图书将美国人的思想传递到世界各地,利用图书和继续教育解决退伍军人的知识和精神诉求。看这书觉得美国人的读书传统很可能是在二战时期培养起来的。 @ 野原新之助 图书可以作为武器,用来摧毁,或者用来抗争。 @ 一滴水 看到无数退伍老兵进入大学的那部分,竟然有些感动。只要向往自由,图书永远不会死。 @ 石曙晨 更清楚了美国为什么能赢得战争,美国为什么强大。 @ 麒麟 写书的本意是书籍尤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美国获得了胜利,而焚书让德国走向失败,但似乎仔细推敲一下又陷入了一种矛盾,在欧洲拥有人均读书数量最高的德国,在纳粹号召之下一股脑全民焚书,那书籍的力量又在何处呢?之前的书都白读了呗。看来读书多也禁不起忽悠啊,而美军的阅读行为看上去又更像单纯的战场娱乐解闷方式。书籍和阅读真的有多大的左右力量么,我看未必,很多人读书就是为了解闷娱乐罢了,改变不了什么 @ momo 长篇大论地列数据,很无聊。 @ 以藏 读过之后更能理解“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凤凰再生
1938年,纳粹查禁18类图书,包含4175本书,565位作家的所有著作。这些作家大部分为犹太籍,包括卡尔·马克思、厄普顿·辛克莱、杰克·伦敦、亨利希·曼、海伦·凯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和亚瑟·施尼茨勒等。
第二章 价值85美元的衣服,睡衣除外
1940年10月,大约有1650万美国人陆续应征入伍,美军物资、装备的极度短缺大大影响了士气。为士兵提供图书,成为美军维持士气的战略性举措。
第三章 发起胜利图书运动
1942年,仅两个月,胜利图书运动便募集到了400万册图书,另有150万册因为体积庞大、笨重、不方便士兵携带而遭拒收。获取大量的平装书成为当务之急。
第四章 思想战争中的新武器
战争的硝烟不仅弥漫海陆空,而且延伸到思想界。这场战争中杀伤力最大的单一武器不是飞机、大炮和坦克,而是《我的奋斗》。这场战争中,图书便是武器。
第五章 随手抓起一本书,乔,继续
士兵排起长队,等着分发图书,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名,随手抓起一本书就走。每个人都因为这些图书而心存感激。2000万册图书完全不够派发。
第六章胆量、勇气以及超常的魄力
1944年5月30日,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式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对许多人而言,图书成了缓解紧张情绪的唯一东西。
第七章 荒漠甘霖
对士兵而言,军供版图书如同荒漠中的甘霖。当图书送到的时候,他们会如饥似渴地一哄而上,抢一本收藏起来,带着参加战斗。
第八章 审查制度和罗斯福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1944年11月,罗斯福以大约300万选票的微弱优势,开始第四个任期的总统生涯。美军士兵给他投的3400万张选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九章 德国投降与被弃的荒岛
1945年5月8日,杜鲁门总统宣布德国正式投降,但是提醒人民,战争只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在西方重获自由的同时,东方依然处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第十章 终获和平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正式投降书。美国政府产生一个更富灵感的创意,就是利用图书帮助老兵重新开始他们的国内生活。
第十一章该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二战期间,纳粹疯狂焚毁图书约1亿册,美国政府给士兵分发了1.23亿册军供版图书,美军收到的图书数量超过了希特勒所焚毁的图书数量。
后记
致谢
附录一 遭纳粹查禁的作家名录
附录二 军供版图书总目
译后记
· · · · · ·

  • 在讨论了海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托马斯曼、欧内斯特海明威、西奥多德莱塞以及很多其他作者的著作后——他们的著作都被焚烧了,讲述者强调,这些书会在读过他们的人心中继续存在,但是似乎只有美国人民选择为保存它们而战斗,为知识自由而战斗。解说员吟诵道,“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土地之战,不仅是一场征服之战,一场力量平衡之战,更是一场人类思想之战”。尽管在1933年时,美国没有认识到焚书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开始,“但我们现在明白了”。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所有被焚的图书而进行的,是为所有纳粹企图禁止的声音而进行的,是为所有无辜的人民的流血牺牲而进行的。很多人企图镇压人民的思想自由,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最恶名昭彰、敢冒天下之大不违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我们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图书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万军之主耶和华正严阵以待,阿道夫希特勒。”
    —— 引自第51页
  • 到1944年春天,攻入法国的作战细节已经确定了。战斗将在夜间打响,盟军会从空中和海上发起全面进攻,攻打德军在法国海岸的炮台,同时刻意炸出一些弹坑,以便步兵进攻时用作掩体。美军和英军的伞兵会在轰炸区域后方着陆,保护各种桥梁和地标,为早晨稍晚开始的大规模登陆行动保驾护航。瞄准海岸和堡垒的海军炮火在登陆艇上岸之前会停止攻击五分钟,以保证他们能够运送坦克、各种武器以及步兵上岸。工兵团和轻型火炮团将随同第一波步兵登陆,紧随着的是另一批部队和补给。每一部分的进攻都经过精心设计,时间精确到分钟。这样一份周密的计划要求参与行动的联军之间,海军、空军以及地面部队之间密切配合,以使每个部分都能及时的执行任务,因为下一个行动紧接着就要开始。
    —— 引自第93页
  •   新民说·年轮(共7册),这套丛书还有《他缔造了哈佛》《双面蓬皮杜》《她这样的一生》《天地悠悠》《张圣才口述实录》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当图书进入战争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