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理论

书名:城市理论对21世纪权力、城市和城市主义的批判性介绍
作者:[英]艾伦•哈丁/[英]泰尔加•布劳克兰德
译者:王岩
ISBN:978750979381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94
豆瓣评分: 7.6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繁杂的城市理论进行丝分缕析,对城市理论作出了宽泛的界定,以便于读者能够理解非线性发展的、光怪陆离的城市理论,因为城市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被应用于多个不同的学科、涉及多种不同的方法和认识论。通过对城市理论的主要概念框架进行回顾,作者对城市理论近期的发展、及其引发的争论和批评提出了深刻的洞见。本书是学者和学生进行城市理论学习的极好教材

作者简介:

[英]艾伦·哈丁(Alan Harding),目前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Heseltine公共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和公共政策教授。此前,他曾任职于曼彻斯特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和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城市和区域发展、治理和政策领域,此外,他还在很多顶 级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并担任顾问。

(英)泰尔加·布劳克兰德(Talja Blokland)(1971),是一位城市社会学家,曾任职于耶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荷兰的一些大学。2009年以来任柏林洪堡大学城市与区域社会学系系主任。她的著作包括《城市纽带》(Urban Bonds)(Polity 2003)、《网络化的城市生活》(Networked Urbanism,与Mike Savage合编,Ashgate 2008)以及各类论文,研究主题集中在城市中的种族和族群、贫民区、城市暴力、中产阶级化、城市中产阶级、邻里关系和日常生活互动等方面。

书友短评:

@ 妇孺通吃 l 潇 理论梳理视角还是学院派,入门还算不错 @ 一只大鱼 差强人意,很不理论。每章后附拓展阅读,但有些书目一般。 @ 费洛 最好看英文原著 中文翻译过来 可能有偏差吧 @ holly 一本大综述,经济学部分不多,第三章最好。 @ 费洛 理论梳理视角还是学院派,入门还算不错 @ lyn 放弃读这本书了,心累的感觉☹️ @ 一粒麦子 翻译得真的很一般。

书籍目录

第1页 第1章 什么是城市理论?
第1页 城市研究与城市理论
第2页 城市分支学科
第3页 隐喻城市
第6页 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角色
第7页 什么是城市?
第8页 城市和乡村
第10页 什么是理论?
第17页 究竟什么是城市理论?
第21页 第2章 现代性条件下的城市理论
第22页 芝加哥学派与城市生态学
第25页 沃思的城市主义理论体系
第26页 城市地理学与空间分析
第30页 社区权力:精英理论与多元主义
第31页 城市理论的推进:成就与批评
第32页 人文(城市)地理学
第44页 以往理论的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44页 城市理论中持续存在的张力
第46页 评估“宽泛的”城市理论
第47页 现代城市理论的主要挑战
第49页 不平等世界里的城市理论
第54页 第3章 从城市危机到“城市胜利”
第54页 城市——全球化经济中的行动者
第57页 城市的衰退与老化
第57页 经济变迁与城市
第66页 言过其实的城市之死
第71页 城市经济复兴
第71页 后福特主义的城市主义
第73页 全球和世界城市以及洛杉矶
第79页 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新自由主义
第85页 第4章 城市能行动吗?——城市政治经济学与行动者问题
第85页 重新发现城市理论中的行动者
第86页 美国城市政治经济学介绍
第88页 城市政体和增长机器理论
第89页 对精英理论的提升
第94页 城市政体理论
第97页 增长机器理论与城市政体理论的比较
第100页 城市政体理论中的权力
第103页 对美国城市政治经济学的评价
第108页 理论的输出
第109页 增长机器理论和城市政体理论应用面临的困难
第114页 第5章 城市内部不平等的空间表现
第120页 作为资源地点的城市:空间与不平等
第135页 郊区化与城市理论的关联
第143页 “贫民区”——城市研究中的一个术语
第151页 贫民区与城市政策
第169页 作为共同体和生活方式领域的城市
第176页 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第203页 结论:作为资源矩阵的城市
第208页 第7章 城市理论再思考
第208页 城市理论“危机”再探
第211页 理论的表现
第213页 理论的普适性
第214页 理论、政治与实践
第217页 城市新议程?
· · · · · ·

  • 芝加哥学派与城市生态学芝加哥学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工作一般被认为是城市理论第一个重要的繁荣期。帕克、伯吉斯和麦肯齐(Park, Burgess,& Mckenzie,1925)像早期欧洲社会学家斯宾塞和孔德一样从生物科学中获得启发( Mazlish,1989Collins,1985:121-136)。他们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或称之为社会进化思想,并认为来自自然界的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因素。他们深受查尔斯・达尔文( Darwin,1859)关于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为了生命延续而相互竞争的观点的启发。斯宾塞将这种导致竞争的自然选择过程界定为“适者生存”( Spencer,1864)。城市生态学家利用竞争、选择、人侵、继承和统治等生物学的概念来解释城市生活的两个核心方面:第在城市内部共同体和利益群体之间展开的竞争对城市人口适应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第二反过来,适应的过程如何影响环境一一也就是城市的外观。帕克将城市描绘成社会世界的拼接组合,每个群体都能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够与其他群体平等共处,不同的群体在空间上紧密相临,但在环境上又彼此分离自成一体。他展示了一幅舒畅的、无争斗的、和平共处的图景。正如伯吉斯所描绘的,这种筛选和分类产生了一种有等级结构的城市形态。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伯吉斯( Burgess,1924,1925,1927)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同心圆模型”,以芝加哥城为基础,把城市的特定物质形态概念化为具有筛选分类特征的准生物学过程。这一模式展现了一幅简单的城市图景:作为“转型区域”的内城区和商业区被远离城市并向外围扩散的高档住宅区层层包围这种模式源于人口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入侵与接替”过程。一方面,贫的新来者不断地到达内城区。另一方面心商务区不断扩展,相对较高的租金挤占了回报…
    —— 引自第22页
  • 其空间”的组织形式(也可参见 Bahrdt,1998)。马克思认同劳动分工的重要性。实际上他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城市化对既存社会结构的破坏性影响,城市化进程将劳动阶级从“思昧的乡村生活”中解救出来。马克思和韦伯认识到在前工业化阶段使用“城市”和“乡村”术语带来的好处,当时城市是一个相对独特和富有成果的分析单位。然而,社会科学家划分的城市-乡村用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逐渐衰落了。社会学家对城乡两极并列的结构更多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正如藤尼斯( Ferdinand Tonnies)及其他人作品中所讨论的,社会学家们想极力去除乡村社会生活中浪漫的一面(例如, Mazlish,1989)。北半球的城市化不仅是工业化的特征,还依赖于工业化,后者成了对社会变迁的主流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城市和乡村之间还存在差别,这两个术语关系到两种不同的空间使用方式:一个是密度高、充斥高层建筑的“人造区域”,另一个是人口稀少和“自然”的乡村。但是“城市”作为日常生活术语的效用也被低估了。城市化绝不仅仅意味着绝大部分人口流入或居住在城市和临近的城镇,同时较小比例的人口居住在地理空间更小的“乡下”。这种趋势以更为深刻的方式影响着乡村生活。城市人口的需求塑造了乡村也决定了乡村的管理方式,乡村通过密集化的农业生产方法服务于城市人口的食品需求,为城市工人和居民提供住房、零售服务和娱乐。城市的影响已经超出地理的边界,事实上不可能把多村生活方式同城市剥离开来。帕尔(RayPahl,1970:209)认为,“在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城市”无所不在,城市是无法被界定的”。这种观点总结了关于“城市”本质和城乡差别的传统观点,至少这是“发达”世界的情况。对城乡二分法的质疑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一个是对“城市”进行界定以满足社会科学家的研究需要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城市”无所不在,那么“市地…
    —— 引自第9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城市理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