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

书名: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
作者:[英]约翰·曼
译者:姚建根
ISBN:9787229132620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7.2

书籍简介:

本书是蒙元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部重量级作品,是作者在研究、思考中国政区地理版图的多元性、民族心理文化的整体性与蒙元历史的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而写成。 作者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刚出现的历史早期,本不包括一些非华夏地区,如西藏、新疆以及长城以北 的草原。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些部分连接为一体?如果你想理解今日中国的政治一体性、版图形态和民族心理,必须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并维护的蒙元帝国开始。 书中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将松散的草原部落联盟塑造为一个帝国的奋斗历程,和他最重要的继承者忽必烈汗对整个传统中国地区的征服和进一步的版图扩张,以及这一过程中在沿袭和扩展汉唐传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基础上,充分调动源于内亚边疆帝国国家建构模式的政治及政治文化资源,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塑造;揭示了成吉思汗和他创立的蒙元帝国对今日中国之形成的巨大影响。 本书是《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的姊妹篇,成吉思汗发动的西征惊醒了欧洲,建立的蒙元帝国打破地理、政权的阻隔,促进了各文明的交流,比哥伦布早300年揭开了“世界史”的序幕,同样他发动的南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明人的哀叹,就真实反映了蒙元灭宋对当时人们的巨大冲击,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七百多年后我们再看宋亡元兴那段历史,中国历史因之发生了巨大转向。正如日本著名学者杉山正明所说,就是从“小中国”转向了“大中国”。蒙古帝国第一次将西藏、蒙古草原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这是“统一的中国”首次完整呈现,疆域之阔大让汉唐也难望其项背。 入主中原以后,在沿袭和扩展汉唐传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基础上,蒙古统治者充分调动源于内亚边疆帝国国家建构模式的政治及政治文化资源,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塑造,这些恰恰影响了今日中国之形成。 名家评论 在元朝之前的中国是“小中国”,但中华帝国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拓展了,从“小中国”转向了“大中国”。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 杉山正明 本书所设定的框架与内容搭配,是十分契合于作者的写作宗旨的。他要叙述的那个故事的核心是,在祖父(成吉思汗)把当日中国的一部分并入幅员辽阔的“大蒙古国”的基业之上,孙辈又怎样把整个蒙古高原变成了元代中国的一部分。事实上还不止蒙古高原,当代中国版图内的其余内陆亚洲诸地域,再加上云南,合并在一起,成就为一个与汉文明区域共命运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中国”,这正是元朝留给后代中国人的最重要的一笔政治遗产。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姚大力

作者简介:

作者

约翰•曼(John Man),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旅行作家,生于英国肯特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德语、法语专业,并参与两个博士后项目——牛津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伦敦东方-非洲学院的蒙古研究。1996年起,对蒙古-鞑靼历史、蒙古和中国的古今关系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精通蒙古语,对于蒙古历史有独到的研究。

其代表作有:《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成吉思汗:生、死与复活》《匈奴王阿提拉》《忽必烈汗》《长城》《成吉思汗的领导奥秘》《元上都:马可波罗与欧洲发现东方》《古腾堡革命》《公元1000年地图集》《戈壁:沙漠觅踪》等作品。

书友短评:

@ 少女绿妖 蛮有趣的,之前从未对元朝产生兴趣,现在感觉有了兴趣 @ Dear糖 一直好奇打到欧洲去的成吉思汗西征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南下灭宋又有怎样的风采,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力荐。 @ 東戈 已购,还没看细读,封面装帧印刷排版一流! @ 饿霸吃汉 蒙古人的战争有目标有策略,随着战争的进行不断进化和超越自己。除了大屠杀,快速突袭等标志性特点外,蒙古人把中国的火药用在西方战场,把伊斯兰的重式抛石机、回回炮运用在襄阳城史诗级的围攻中,利用汉将造船,灭亡南宋,更是运用到与日本的海战中。战术上善于使诈并且很有创造力,敢于万里诱俄罗斯诸侯深入,破其蚁聚,也敢万里迂回大理攻宋,对于地理的理解超越时代。政治上,当时的理论水平根本无力控制如此巨大的帝国,四大… 蒙古人的战争有目标有策略,随着战争的进行不断进化和超越自己。除了大屠杀,快速突袭等标志性特点外,蒙古人把中国的火药用在西方战场,把伊斯兰的重式抛石机、回回炮运用在襄阳城史诗级的围攻中,利用汉将造船,灭亡南宋,更是运用到与日本的海战中。战术上善于使诈并且很有创造力,敢于万里诱俄罗斯诸侯深入,破其蚁聚,也敢万里迂回大理攻宋,对于地理的理解超越时代。政治上,当时的理论水平根本无力控制如此巨大的帝国,四大汗国纷纷在地化。忽必烈的上都大都制、以及利用西藏佛教八思巴为帝师的宗教制和国家体制并行,调和与儒道的矛盾。但是这些制度本身都有明显的权宜之计特征,一旦失去强大的军事力量,就瞬间瓦解了。 @ 小木曾酸菜 太简单且老多错 外国人写蒙古史⑧太行 @ 绿山山*^_^* 对现代中国还是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但是佩服作者对蒙古史元朝史的钻研。 @ hombre pobre 知乎大v/微信公众号科普文水平,且文不对题 @ 流鱼 翻译得不通顺,阅读起来很痛苦。 @ von 姚大力在《读书》上的书评一句 报告文学,就已经点明此书的性质了,那些还在说此书干货不足的人,难道不知道啥叫报告文学吗? @ 维舟 中译本书名效仿了Jack Weatherford那本畅销的《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本书作者碰巧也是那本书的合译者之一),只是内容新见太少,大抵只是讲故事+游记的写法,虽然通俗易读,但未免也太浅白无味。译文虽有小疵,但译注倒是很认真。豆瓣条目的原书名把CONQUESTS的Q误写成了O。

代序:今日中国是蒙古帝国的遗产吗?/8
导言/20
第一部分 成吉思汗
1.“命受于天”/28
2.民族的缔造者/56
3.向南挺进/80
4.地狱之门/100
5.大突袭/128
6.大汗和大师/136
7.死亡之谜/144
第二部分 过渡时期
8.女人,拯救帝国/174
9.恐怖的欧洲边疆/184
10.基业稳固/194
第三部分 忽必烈
11.再度向西:征服和挫败/208
12.略取云南/222
13.上都岁月/230
14.忽必烈的崛起/242
15.一座新都城/254
16.怀纳西藏,扶持佛教/264
17.征服南方/274
18.旭日燃烧/292
19.来自腹地的挑战/300
20.忽必烈在中国的统治/308
21.神风/322
22.一次谋杀,一处密陵/332
第四部分 余波未平
23. 帝国外延/346
24. 圣山寻墓/364
25. 蒙古遗产/390
26.起死回生/410
后记 回到未来
译后记/433
参考文献/436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