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博尔赫斯谈话录
作者:[美]威利斯·巴恩斯通/[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ISBN:978754955780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82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作者简介:
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生于缅因州刘易斯顿,先后就读于鲍都因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退休前为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于1975–1976年执教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84–1985年作为富布莱特教授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著作四十余种,曾获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奖、古根海姆基金会奖修金,两次获普利策奖提名。
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翻译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教授。曾短期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2007)、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写作系(2009)。出版有六部诗集、两部随笔集、两部评著、一部诗剧。此外还译有庞德、博尔赫斯、米沃什、盖瑞•施奈德等人的作品。曾获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十年人物大奖(2001-2011)”等。其诗歌和随笔被收入多种选本并被广泛译介,发表于二十多个国家的报刊杂志。纽约新方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英译《蚊子志:西川诗选》,该书入围2013年度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并获该年度美国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
书友短评:
@ upsidedowndemi “我认为一个人总在死亡。每一次我们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发现,而只能机械地重复什么的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生命也会随时到来。如果你单独拿某一天看看,你就会发现这一天里有许多次死亡,依我看,也有许多次诞生。但是我不想做一个行尸走肉。我尽量保持对事物的兴趣。我始终在接受着各种经验。这些经验会变成诗,变成短篇小说,变成寓言故事。我始终在接受它们,尽管我知道很多事情我只是机械地去做,去说,这意味着,与其说… @ 成知默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他本人俨然就是一座活的图书馆,在他那以书籍与文字、思想与意象构筑的纷繁世界里,我们领略了但丁、惠特曼、狄金森、斯蒂文森、弗罗斯特的伟大与不朽,也看到了他自己深刻而动人的沉思;他的谈话,重构了盛名背后真实而谦逊的博尔赫斯,他在自己的迷宫、梦境与种种隐喻转喻中,用不同的神话来写自己,用身处不可能状况下的种种自我形象,创造了自己生命永恒的光辉。 @ 如来 真不觉得怎么样,没多少干货。 @ 可小巫 博尔赫斯大概就是为诗歌诞生的,他那闪着微光的世界就如同他写出来的内心世界,又像迷宫又像梦。 @ 我累特 不行,一本七夜已经是饱和了,我还是去看他的小说吧,毕竟博尔赫斯贯古通今,失明后更是通感如有神,对自己的思维控制起来毫不费力,缰绳在手,我这种容易被感染到脑干的读者撒开了野马后,很容易发现博尔赫斯没有草原,人家的马能跑在云端,我不能,我非要跟着跑会摔的很惨。 @ 飞行艇 好像是the good place过来的,关于博尔赫斯我最记得我的同桌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说,要做博尔赫斯一样的小职员,现在她已经后悔了。他是一个天才,很有思想,却也离人很近。 @ Sylvia 幻想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自身状态感受自身存在的能力,是为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财富或力量或工具。持续地编织和讲述仅仅出于探索的意志,经历的全部过程为了完成同一件事。博尔赫斯可以说是个身体力行的哲学家了。 @ 苏荷 花费几个夜晚读完。博尔赫斯是能够在对白中写诗的人,他可以在当下和过往中随意穿行。他说自己命中注定要阅读,做梦,或许还有写作。可能失明后,谈话对他而言的重要性更甚于写作。不过归根结底,他还是更偏爱做梦。他永远偏爱做梦。 @ 水番吱吱 听八十加的博尔赫斯访谈,感觉聚光灯全程一直打在这位睿智老先生上,各种精神的生活的哲思层出不穷,有一些很短却包罗万象,让人慨叹呀 @ Theend 突然想去感受英文诗歌有多美,那些押了头韵尾韵带着音乐美的,那些我所期待的愿意领会的热情悲伤和幸福。记下了惠特曼,爱伦坡,坡后的波德莱尔,叔本华…我曾沉迷于博尔赫斯的迷宫,他的圈套,他对时间这一根本之谜的求解。我真正记得了第一个英文单词——nightmare,夜之母马。
原序
1.神秘的岛屿
为什么不谈谈另一座神秘的岛屿?为什么不谈谈曼哈顿?当一个人想到曼哈顿,他就会想到纽约这座大众的城市。不过它会使你失明,就像太阳会使你失明。太阳当然是神秘的。据我们所知,只有鹰能够直视太阳。我无法一睹纽约,不是因为我双目失明,而是因为纽约使我失明,与此同时我又爱着它。当我说到纽约时,我立刻就想起了沃尔特•惠特曼。
2.当我醒来
当我醒来,看到的是糟糕的事情。我还是我,这令我惊讶不已。
3.它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
因为我发现我是在逐渐失明,所以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沮丧的时刻。它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那时我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我开始发现我被包围在没有文字的书籍之中。然后我朋友们的面孔消失了。然后我发现镜子里已空无一人。
4.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尔赫斯代表着我所嫌恶的一切……
我只代表我自己……
5.人群是一个幻觉
人群是一个幻觉……我是在与你们个别交谈。
6.但我更偏爱做梦
我想我重形象胜过重观念。我不善于抽象思维。正如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所做的那样,我倾向于以寓言和隐喻的方式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是我的看家本领。当然我不得不时而做一些笨拙的推论,但我更偏爱做梦。
7.作家等待着他的作品
请允许我似是而非地说——既然我们都是朋友,我为什么不能这样说——作家等待着他的作品。我想一个作家始终被他写出的东西改变着。所以他开头写下的东西也许并不合他的心愿。而倘若他继续写下去,他将发现那些东西总是在把一只铃铛敲响。
8.时间是根本之谜
我想时间是一个根本之谜。其他东西顶多是神秘的。空间并不重要。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空间的宇宙,比如,一个音乐的宇宙……时间问题把自我问题包含在其中,因为说到底,何谓自我?自我即过去、现在,还有对于即将来临的时间、对于未来的预期。
9.我总是把乐园想象为一座图书馆
我知道我命中注定要阅读,做梦,哦,也许还有写作,但这并非我非做不可的事。我总是把乐园想象为一座图书馆,而不是一座花园。
我们也被埃德加•爱伦•坡所创造。这是位璀璨的梦想家、悲哀的梦想家、悲剧性的梦想家。
10.噩梦,这梦之虎
我时常为噩梦所困扰。我感到,如果我是位神学家——幸亏我不是——我就会找到赞美地狱的理由……噩梦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恐惧。噩梦,这梦之虎。
11.面对镜子我始终心怀恐惧
面对镜子我始终心怀恐惧。在我儿时家里放着些讨厌的东西。有三面大镜子竖在我的房间里。还有那些光滑可鉴的红木家具,就像圣保罗圣书中描写的晦暗的镜子。我害怕它们,但我是个小孩,什么也不敢说。
后记:天言智者 / 威利斯•巴恩斯通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