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
作者:张祥龙
译者:
ISBN:978710805673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7
豆瓣评分: 6.3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有关“家与孝”的著述中,与西方哲学和文化有关,又有中西比较之趣的文章的结集。作者对西方晚近海德格尔等关于家的思想做了系统阐述,通过中西比较,揭示出中国传统哲理的最为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家道,更在于其对“家”的理解是一种直接可经验的亲子一体的方式。作者认为,对孝现象和孝意识的体会,是理解家和人类独特性的一个关键,也是认识儒家及其未来的一个要害。
作者简介: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拒秦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等。
书友短评:
@ 南极旅行家 地铁上读完,感觉其中颇有滑转不畅症结所在,该其现象学叙事和人类学叙事,现实叙事和观念叙事之间,太平滑,过渡太快。借友人之言,盖此处一个抽象的“孝”到一个抽象的“家”,极丰赡亦极贫乏。补记之,以留念其讲座于华东师大。 @ 邝海炎 引入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利用现象学的时间概念来解释家和孝,思路有创新,可惜观点迂腐,论证也牵强。已经写了书评猛拍,哈哈 @ AA5 读来实在觉得一般,估计是自己太菜。 @ 江海一蓑翁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家与孝”这一研究主题的文集,其中既有非常严谨的论文,也有相对轻松的随笔和散记,也正基于此,各篇文章的形式、视角和具体内容之间相对散乱,缺乏一以贯之的线索贯穿,阅读起来显得跳跃性比较大。许多文章采取中西比较分析的方式展开,但是将西方现象学的理论,套用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家与孝”等主题上探讨,总让人感觉生硬和难以接受。在语言表达的平实性和流畅性上,本书也可谓是差强人意。 @ Tautologia 比起“后现代儒家”或者以“中国传统”(而非西方“普世真理”,但前者无疑更具破坏性)之名消解中国当下生活正当性的做法,作者以“海学”阐发的中国传统做法无疑有开创性,也算前二者的劲敌(这也是作者长久以来工作的方向所在)。(但是,同样是集子,《利维坦的道德困境》可读性要高得多….) @ 小马过河 感觉老师恐同 @ 条那 在图书馆随手翻开看到了哈利波特借来的,读完最大的感想是,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也许这观点恰好来自“内在性”),会尽可能地向有利自己的那些成分靠拢。书里的很多观点,对于现代的人来说看起来有些蒙昧的痛苦,当是换个视角调剂了,一星加给内时间吧。 @ 硕家的23333 作者有些话我深有体会 @ 影哲 第四章很精彩,论如何运用人类学进行哲学论证 @ John pp.38-52,如此贯通。
◆目录┄┄┄┄┄
序
第一部分:从居间视野来看“亲亲”和“家”
“亚伯拉罕以子献祭”中的“亲亲”位置
—-从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起头
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第二部分:家-孝与人性
家庭和孝道是否与人性相关?
――对于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反家思潮的批评
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第三部分:孝和家如何才可能?
想象力与历时记忆
――内时间意识的分层
乱伦禁忌与孝道
第四部分: 西方人遭遇的乱伦与孝道
乱伦与理想国
《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
――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不死还是虽死犹生?
附录:
儒家会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谁养老才合理?
亲子与儒家经典
参考文献
· · · · · ·
三联学术(共28册),这套丛书还有《我听陆宗达讲《说文》》《仁学本体论》《回应桑德尔及其他》《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