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孝

书名: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
作者:张祥龙
译者:
ISBN:978710805673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7
豆瓣评分: 6.3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有关“家与孝”的著述中,与西方哲学和文化有关,又有中西比较之趣的文章的结集。作者对西方晚近海德格尔等关于家的思想做了系统阐述,通过中西比较,揭示出中国传统哲理的最为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家道,更在于其对“家”的理解是一种直接可经验的亲子一体的方式。作者认为,对孝现象和孝意识的体会,是理解家和人类独特性的一个关键,也是认识儒家及其未来的一个要害。

作者简介: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拒秦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等。

书友短评:

@ 南极旅行家 地铁上读完,感觉其中颇有滑转不畅症结所在,该其现象学叙事和人类学叙事,现实叙事和观念叙事之间,太平滑,过渡太快。借友人之言,盖此处一个抽象的“孝”到一个抽象的“家”,极丰赡亦极贫乏。补记之,以留念其讲座于华东师大。 @ 邝海炎 引入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利用现象学的时间概念来解释家和孝,思路有创新,可惜观点迂腐,论证也牵强。已经写了书评猛拍,哈哈 @ AA5 读来实在觉得一般,估计是自己太菜。 @ 江海一蓑翁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家与孝”这一研究主题的文集,其中既有非常严谨的论文,也有相对轻松的随笔和散记,也正基于此,各篇文章的形式、视角和具体内容之间相对散乱,缺乏一以贯之的线索贯穿,阅读起来显得跳跃性比较大。许多文章采取中西比较分析的方式展开,但是将西方现象学的理论,套用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家与孝”等主题上探讨,总让人感觉生硬和难以接受。在语言表达的平实性和流畅性上,本书也可谓是差强人意。 @ Tautologia 比起“后现代儒家”或者以“中国传统”(而非西方“普世真理”,但前者无疑更具破坏性)之名消解中国当下生活正当性的做法,作者以“海学”阐发的中国传统做法无疑有开创性,也算前二者的劲敌(这也是作者长久以来工作的方向所在)。(但是,同样是集子,《利维坦的道德困境》可读性要高得多….) @ 小马过河 感觉老师恐同 @ 条那 在图书馆随手翻开看到了哈利波特借来的,读完最大的感想是,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也许这观点恰好来自“内在性”),会尽可能地向有利自己的那些成分靠拢。书里的很多观点,对于现代的人来说看起来有些蒙昧的痛苦,当是换个视角调剂了,一星加给内时间吧。 @ 硕家的23333 作者有些话我深有体会 @ 影哲 第四章很精彩,论如何运用人类学进行哲学论证 @ John pp.38-52,如此贯通。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从居间视野来看“亲亲”和“家”
“亚伯拉罕以子献祭”中的“亲亲”位置
—-从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起头
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第二部分:家-孝与人性
家庭和孝道是否与人性相关?
――对于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反家思潮的批评
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第三部分:孝和家如何才可能?
想象力与历时记忆
――内时间意识的分层
乱伦禁忌与孝道
第四部分: 西方人遭遇的乱伦与孝道
乱伦与理想国
《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
――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不死还是虽死犹生?
附录:
儒家会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谁养老才合理?
亲子与儒家经典
参考文献
· · · · · ·

  • 这是全书中的终极保护,用哲学的话来讲就是“存在论”的保护,完全依据被亲子之爱激活的血缘关系,其深意要用全书的情节来消化和展现。它超越了个别肉体(客体)的死亡,也超越了当事人(主体)的心理,但不失其活生生的身体血脉。“他[伏地魔]让她[哈利母亲流血,但这血却活在你和她的姐姐的身上。她的血成为了你的避难所。只要你一年回到那里「姨妈家」ー次只要你仍然能称它为[你的]家,他就不能在那里伤害你。”(同上章)正是由于这个终极原因,全书的第一句话是:“德思礼先生和德思礼太太住在女贞路4号,他们骄傲地认为自己是完全正常的,谢天谢地了。”(《哈》第一集第一章)要知道,“德思礼先生和德思礼太太”属于书中最无趣的人物,但他们一定要最先出现,因为他们的家暗示着哈利的生命线;而每一集讲到哈利时,都要从“德思礼家”开头。这种形式上的重复是必要的,如诗歌、音乐的重复一样,因为它在隐蔽地续签和更新那个血缘命脉的合同。 而且,书中要一再表现这个家对于哈利是多么恶劣一一歧视、吝啬,甚至某种虐待,它是多么地愚蠢、无味,与巫师世界多么对立,等等;因为,此家越是不堪、越是讨厌,就越是能反衬出、还原出家的重要和本原:哈利只有在这家中才能得到终极保护甚至某种培养。毕竟就是在这个家中,哈利从一个1岁大的、急需一切照顾而不能存活的婴孩,长到了11岁;当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出现的时候,是“平安的和健全的”(《哈》第五集第三十七章)。尽管过了十个阴暗、困难的年头,但他既没有被宠坏(当然),也没有在性格、智力、身体、品质上留下重大缺陷,反倒是蓄积了许多先天和后天的潜能,让他在七集之中表现得光彩夺目。可以说,德思礼家对于哈利是阴,霍格沃茨廬法学校是阳,哪有无阴之阳呢?所以11岁以后的哈利,也要每年暑假回到这个阴暗、困难的”家中活受罪。而我们的哈利对于这个家的任何不公平对待都可以忍受,唯一不能忍受…
    —— 引自章节:《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
  • 正是由于这种为父母复仇的决断,他忘掉了自身之我。当最终知道自己也在无意中成了伏地魔的一个魂器时,他没有因为邓布利多的种种安排一一包括要将他牺牲的安排一一而觉得受了蒙蔽,而是选择在黑暗和孤独中走向死亡一ー“予及汝偕亡”(我愿和你一起去死)(《尚书・汤誓》)。前途并不明朗,伏地魔也并不一定会因他的死而死,但他只有先死,才能期待伏地魔之死。于是他就去死。这是真复仇、大复仇!按公羊《春秋》学,他是忘怀得失、舍生取义的真仁者;按儒家的孝学说,他是善继父母之志而安天下的大孝子。
    —— 引自章节:《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
  •   三联学术(共28册),这套丛书还有《我听陆宗达讲《说文》》《仁学本体论》《回应桑德尔及其他》《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家与孝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