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与危机

书名: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译者:
ISBN:9787511812346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27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书友短评:

@ henry™ 作者提出一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内平衡的系统概念,解释了中国封建时代王朝的周期往复现象。与传统的单一决定论相比,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看待纷繁的历史确实给我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鸟瞰式”的角度。读这本书是因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因素,两本书看完之后,对于效率与适应、兴盛与衰亡有了新的认识,此时此地的效率越高,长久的适应进化能力越弱,兴盛意味着衰亡。不管是生物的演化还是社会的演进,都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在生物中表现出均值回归的现象,在社会中人的有限理性扮演者自平衡的作用。如作者所批判,阴阳五行虽是伪科学,然而作为一种哲学观,阴阳调和、互为因果的哲学观是有深刻洞见的。 @ 半岛peninsula 为读书会准备的书,入乎其内只觉读来战战兢兢,兴盛与危机,二十年前的书,好像是昨天写的一样。 @ 无明尽 金氏暗于考据昧于实证,对资料的掌握基本是知乎水平,但理论野心巨大大有学福山终结历史之态,“超稳态”“系统论”“家国同构”论一出,读者也就原谅了他们,谁不喜欢聪明人呢 @ NEON_FIREWORK 既不是传统的实证史学,也不是精确的量化史学。既不能澄清事实或提供新的解读角度,又不能发挥量化特长,为治理提供可预计的方案。一些概念的界定与基本史实差异很大。总之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就…… @ 饮水机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明波清淼 对于中国封建历史的观察深刻,见解独到! @ 心上 · 纹 对中国历史的模式提出了一个充满洞见的观点,可是由于尝试在一本书里对整个历史进行论证,所以显得单薄(其他人的批评里指出书中举的都是刻意挑选过的有利的例子,其实只是单薄下必然的表现)

书籍目录

1992年增订本序言 / 1
第一章 一个古老的难题 / 1
1.1 对思考的再思考 / 1
1.2 以往学说的疑难 / 3
1.3 问题的正确提法 / 7
1.4 社会结构及周期性、停滞性 / 11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 21
2.1 “大一统”之谜 / 21
2.2 两个生动的比喻:“马铃薯”与“混凝土” / 24
2.3 儒生、官僚及语言、通讯工具 / 26
2.4 郡县制、儒家国家学说及一体化结构 / 31
2.5 封建大国的自发分裂倾向 / 35
2.6 一体化功能之一:对分封制的调节 / 38
2.7 一体化功能之二:限制人身依附关系 / 41
2.8 一体化功能之三:抑制军事割据 / 43
2.9 两种不同结构的封建社会 / 46
2.10 一对同构体:家庭与国家组织 / 50
2.11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性 / 55
2.12 维持脆性的平衡———强控制 / 57
2.13 繁荣与阴影 / 60
第三章 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 / 70
3.1 历史病:官僚机构及人员的膨胀和腐化 / 70
3.2 封建特权与低薪制 / 75
3.3 皇帝的调节作用与权力金字塔 / 81
3.4 皇权的放大:宦官、外戚干政 / 85
3.5 什么是无组织力量 / 89
3.6 经济结构中的无组织力量:土地兼并 / 92
3.7 土地兼并的自发趋势和受控阶段 / 96
3.8 危机爆发的突然性 / 100
3.9 无组织力量的汇流 / 102
3.10 王朝威信(天命)的丧失 / 107
第四章 变法与动乱 / 117
4.1 变法效果递减律 / 117
4.2 王朝中后期变法对社会危机的加剧 / 120
4.3 封建剥削的可控部分与不可控部分 / 124
4.4 剥削放大效应 / 128
4.5 农民大起义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 132
4.6 动乱规模与无组织力量成正比 / 136
第五章 中国封建王朝的修复机制 / 145
5.1 奇异的修复能力 / 145
5.2 大动乱的调节作用 / 147
5.3 新王朝稳定性与无组织力量残存程度成反比 / 150
5.4 第一块修复模板:宗法同构体 / 154
5.5 皇权主义:农民对第一块模板的意识 / 157
5.6 第二块修复模板:一体化目标 / 159
5.7 两块模板的拼合:新王朝建立的三种途径 / 162
5.8 与一体化不相容力量的淘汰 / 167
第六章 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 / 175
6.1 从一个寓言谈起 / 175
6.2 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障碍之一:强控制和郡县城市 / 179
6.3 资本主义因素结合的障碍之二:缺乏中介 / 184
6.4 原始积累的中断 / 190
6.5 封建王朝崩溃前的“假资本主义” / 194
6.6 脆性瓦解的悲剧 / 201
6.7 严峻的选择 / 206
6.8 永恒的萌芽 / 208
6.9 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 219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及其他 / 227
7.1 一体化调节的失灵 / 227
7.2 中原的虚弱和少数民族内迁 / 228
7.3 玄学、佛教的兴起 / 232
7.4 政治结构的变化:分裂、贵族化及九品中正制 / 236
7.5 经济结构的变化:坞堡组织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 / 240
7.6 亚稳结构与魏晋封建说 / 244
7.7 重建一体化的道路 / 246
7.8 南朝的贡献与死胡同 / 248
7.9 中华民族大熔炉 / 251
7.10 超稳定系统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 254
7.11 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形成发展的阶段 / 262
第八章 意识形态结构的系统分析 / 268
8.1 如何分析意识形态的结构 / 268
8.2 儒家、墨家、道家的结构 / 271
8.3 意识形态结构的内和谐 / 280
8.4 一体化对意识形态的要求 / 283
8.5 内和谐、外适应与意识形态结构的演化 / 286
8.6 儒家和道家的互补结构 / 292
8.7 冲击、反刍和融合 / 298
8.8 理学的僵化与反僵化斗争 / 303
8.9 价值观反省 / 308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古代社会 / 311
9.1 李约瑟问题 / 311
9.2 蒸汽机革命和一步之差的困惑 / 315
9.3 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整体观 / 320
9.4 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在西方社会结构演变中成长 / 323
9.5 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结构 / 326
9.6 阴阳观念和直观外推的思想方式 / 332
9.7 伦理中心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 334
9.8 社会结构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容量 / 336
第十章 社会结构演化理论 / 346
10.1 “整体分析”方法 / 346
10.2 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 / 352
10.3 形态组合和社会结构调节原理 / 360
10.4 结构稳定性和脆性 / 366
10.5 从存在到演化:潜结构的形成 / 371
10.6 功能耦合系统的破坏:结构老化和无组织力量的增长 / 377
10.7 社会结构演化的四种模式 / 384
10.8 社会行动的新理论 / 390
第十一章 数学模型和王朝寿命研究 / 402
11.1 历史学家与数学家的合作 / 402
11.2 从事件到数轴的映射:寻找主要变量 / 404
11.3 王朝稳定性的数学表示 / 405
11.4 行为曲面与盛衰曲线 / 408
11.5 王朝盛衰方程 / 412
11.6 王朝寿命讨论及其他推论 / 415
后 记 / 421
· · · · · ·

  • 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还有,日本武士在幕府时代就开始接受了儒家观念,为什么在这个版图不大的岛国并没有实现一体化?令人奇怪的是,包含着朴素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的墨家学说,为什么没有成为实现一体化的意识形态?
    —— 引自第268页
  • 儒学传入日本时,正是后本社会面临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等级制、贵族制在日本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不象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贵族制度已腐朽了。此后,日本武士接受儒家学说是经过了变异的,是取其所需的。他们只是部分地接受了儒家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伦理、价值观,没有也不可能吸收其国家学说。儒家学说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在日本封建社会中有深厚的土壤,可以强化日本的门第等级制度。忠、义、勇、信也对武士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重门第的社会,不可能接受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和官僚制度。
    —— 引自第268页
  •   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系列(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开放中的变迁》《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兴盛与危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