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

书名:1494瓜分世界的条约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作者:[加]斯蒂芬·R.鲍恩
译者:唐奇
ISBN:978730031565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哥伦布从美洲凯旋而归,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也彻底点燃了当时两个航海大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冲突,究竟由谁来控制世界的海洋?为了避免最强大的两个天主教国家之间爆发战争,在教皇的主导下,1494年,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应运而生,以西经46度(著名的“教皇子午线”)为界,西、葡两国将地球一分为二,各取其一。这份被视为现代海权基础的条约,对世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彻底开启了航海与殖民的时代,葡、西、荷、英、法等西欧国家陆续走上历史舞台,争夺海上霸权,从此,世界的海洋成为战场。为什么南美被称为拉丁美洲?为什么南亚曾遍布葡萄牙的殖民地?为什么英、法的势力局限在北美?本书围绕这一重要的年份、这一重要的条约展开,讲述一个君主、探险家和教皇参与的史诗故事。第一部分讲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王室情仇、利益冲突;第二部分是关于海洋和新世界的探索;第三部分则描写了西欧国家如何使用不同手段挑战这份条约,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洋的垄断。

作者简介:

斯蒂芬·R. 鲍恩(Stephen R. Bown),加拿大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专注于科学史、探险史领域的非虚构题材,已出版十余部作品,屡获好评。其作品《白色爱斯基摩人》2016年获得表彰极地主题最佳非虚构图书的威廉·米尔斯奖(William Mills Prize for Polar Books),《最后的维京人》2012年获评“《科克斯书评》年度图书”。

唐奇,就职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热爱文字工作,翻译人文、经管、写作类图书20余部。

书友短评:

@ 禅王 以《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为中心,全面地介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16到17世纪称霸全球海洋的历程,这个历程的顶峰就是通过《条约》瓜分地球。两国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足以瓜分地球的能力,但这一事件无疑是欧洲人走上近代舞台的重要节点——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是全球化和殖民帝国的先驱,是现代海权的基础。本书叙述流畅、线索清晰、持论公允,适合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部作品。主要的不足在于缺乏地图,我在长评中依时序补充了一些常见地图。 @ 麒麟 在欧洲列强轰轰烈烈地瓜分世界未知领域的同时,中国出于相对安稳的明朝弘治时期,一方面国泰民安,一方面不满足土地上的斗争开始放眼全球,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这本书1494年要早好几十年,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如果想要放眼全球,未必没有那个机会,如果有占领蛮荒海外的欲望,未必不能变成一个日不落,但历史就是这样,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结果,我们今天的读者,对比的去看一看,发掘一下历史的细节,思索一下,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 游逛的青春 本书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和解释,将一些看似互不相关的历史事件整合起来,如作者所说,围绕更加宏大的主题和概念,展示一桩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庭事务引起的余波,如何在几个世纪内不断发酵,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秩序,并对全球政治和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本书正暗合了黄仁宇所提出的“大历史观”,考察宏观与微观,在具体方法论上做到综合考量与具体分析,挖掘出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纵深度,可谓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历史佳作。 @ 维参 以《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为中心,全面地介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16到17世纪称霸全球海洋的历程,这个历程的顶峰就是通过《条约》瓜分地球。两国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足以瓜分地球的能力,但这一事件无疑是欧洲人走上近代舞台的重要节点——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是全球化和殖民帝国的先驱,是现代海权的基础。本书叙述流畅、线索清晰、持论公允,适合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部作品。主要的不足在于缺乏地图,我在长评中依时序补充了一些常见地图。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欧洲
第一章 公主和王子
第二章 万主之主
第三章 天堑
第四章 一路向西
第二部分 美洲
第五章 大洋海的海军上将
第六章 划分世界之人
第七章 世界的另一头
第八章 海洋的统治权
第九章 异端
第十章 海洋自由
尾声 幻影的消逝
相关说明
延伸阅读
书目精选
大事年表
致谢
· · · · · ·

  • 15世纪末的海图主要由热那亚移民绘制,使用葡萄牙语的资料和地名,这些海图是葡萄牙的工业基础,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变得至关重要。哥伦布在他弟弟的作坊中制作过海图,在热那亚人领导的贸易航行中做过行商,可能正是这些职业经历给了他最初的灵感:大西洋上还有未发现的岛屿,世界还没有被完全了解。在这个时候,他可能已经开始为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伟大计划收集文献证据,同时获得了一个水手关于洋流和风的实际经验。向西横渡大西洋必定通往某个地方(最有可能是亚洲),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但是哥伦布对这个想法非常执着,就像狗寻找埋在地下的骨头一样。他心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事实上,他的提议似乎是为了迎合潜在主顾的愿望:大西洋上的新岛屿、一片未发现的新大陆,或者一条通往中国的航线。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一路向西
  • 当若奥二世和他的委员会拒绝哥伦布时,热那亚人肯定觉得他在葡萄牙的前途已经破灭了。他已经把有限的财产和积蓄都花在了推广他的计划上。1485年,他的妻子死于难产,他带着5岁的儿子迭戈(Diego)逃离了葡萄牙。因为害怕被逮捕,他们在夜间秘密登上了一飕开注西班牙的船。哥伦布在西班牙南部的帕洛断s下了船,沿若岸边尘土飞扬的道路,徒步前往拉维达aRba)的圣方济会修道院,为他的儿子乞讨食物。在修道院里,有许多在海事方面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哥伦布从他们那里听说了加那利群岛的卡斯蒂利亚探险家的事迹,也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随后,几位有影响力的修道士写了介绍信,把哥伦布介绍给两位有权势的卡斯蒂利亚贵族:梅迪纳·锡多尼亚(Medina Sidonia)公爵和梅迪纳塞利(Medinaceli)公爵。两人都对他的大胆想法很感兴趣,但是他们意识到,这种性质的行动需要在国王的支持下进行一如果发现了新大陆,需要宣示主权怎么办?他们建议哥伦布觐见两位君主,向他们提出详细的建议,包括若奥国王如何感兴趣,而他的专家委员会如何反对这个计一不是因为这个计划没有价值,而是因为提议的航行将偏离划葡萄牙在非洲海岸的垄断区域。哥伦布把儿子交给住在韦尔瓦(Huelva)附近的亡妻的妹妹,然后前往内陆的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Cordoba),追寻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流动宫廷。他努力结交名门望族,与有影响力的人物拉关系,用他的故事和想法取悦他们。正是在这里,他被介绍给伊莎贝拉的告解神父和其他有权势的贵族。他还遇到了比阿特丽・・德・(Beatriz Enriquez de Arana),一收入微薄的年轻女子,这个女人后来成了他的情妇。1485年整个秋天,哥伦布一直关注着王室的流动宫廷,偶尔也会追随他们到乡间;1486年1月,他第一次觐见…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一路向西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1494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