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书名: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修订本
作者:罗新
译者:
ISBN:978754267651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72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北京大学罗新教授专业代表作修订再版 通过皇位继承仪式考察政治传统的连续与变异 以内亚视角重新思考中国历史 「编辑推荐」 ★ 罗新教授专业代表作修订再版,新增《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一章。 ★ 抽丝剥茧分析北魏“举毡立汗仪式”与西郊祭天仪式。 ★ 讲述辽太祖阿保机之死,洞察 内亚传统与华夏文化在权力传承危机中的碰撞。 ★ 从北魏延伸至辽、蒙古、元与清,探索北魏政制与内亚政治传统的联系。 ★ 示范如何用内亚视角重新阅读历史,赋予孤立史料以新的意义和历史纵深感。 「内容简介」 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皇帝,也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他们的历史活动,是多种文化传统的碰撞、融合与新生。北魏的所谓“代都旧制”,分明就是内亚传统的一部分。 本书从北魏皇帝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推及北魏的祭天仪式、辽初的权力传承危机、清代的堂子祭天等,一方面观察拓跋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那些内徙内亚人群,一方面固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继承和坚持某些内亚的文化传统。这些内亚传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史书记录中或遗忘或变形,依稀仿佛,难以辨认,所以清理这些残存的线索就成为一个足以显示历史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工作。以内亚视角重读历史,无疑具有巨大的空间。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和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2019)。

书友短评:

@ 哲根穗 “让之前受压抑的声音,被隐藏的叙述,逐渐地浮出台面”,这在《王化与山险》关于南方“蛮族”的叙述中也有体现。“内亚作为一种方法”,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期待罗新老师将来的作品。 @ 旧时月 完完全全是我想看的书!去过祖陵好多次,却第一次看到有人讲阿保机,还是罗新!一本关于死亡与政治的书,《耶律阿保机之死》一文更像是猜想,但也并非未落到实处。我实在太爱这种用充实的文献和可靠的推理得出历史结论的书了,比如《奶酪与蛆虫》等等。下次准备读读罗新老师写的游记,应该也是不一样的风格 @ 微子 “内亚性” @ 苏美 硬桥硬马。 @ 周言焦 基于“内亚视角”分析“抬毡”和“立杆”两个细节性史料,使被遮蔽的意义呈现了出来。看的时候我在想,拉兹用实践理由的视角切入法理论,加德纳进一步在部门法各个具体问题上论证个人道德与法律原理的关系,其实都是在做类似的事情:试图基于新的视角展现法律制度背后被遮蔽的面相。 @ 西河郡少 两篇文章凑成的小书,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的侦探小说的悬疑感。 @ Asheron 一直很喜欢罗新先生的书,严谨而不失有趣。很享受跟着罗新先生的笔去了解、思考、探究内亚游牧政权的“圈层结构”。这是一本小册子,读起来比较轻松。 @ 荼茶苶芥䒔 把北朝史放在内亚史的大框架下研究,耳目一新 @ Siriusg 大牛的作品果然不一样,逻辑严谨,论述精巧。几乎没有一个字多余,很多地方的表述十分精妙恰当,让人赞叹又惭愧。实处见虚真货色! @ supersgigi 对于这么高学术性的书,品味出的是罗新教授厉害啊,可不是无中生有臭狗屁之类。(罗新教授在随机波动里也很有意思

书籍目录

修订弁言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
内亚视角的北朝史
耶律阿保机之死
· · · · · ·

  • ……前引《周书》记突厥之俗,设计立汗仪式上新可汗预言自己在位年限,兹再引如下:「(其主初立,近侍重臣等舆之以毡,随日转九回,臣下皆拜。)拜讫,乃扶令上马,以帛绞其颈,使才不至绝,然后释而急问之曰:『你能作几年可汗?』其主既神情瞀乱,不能详定多少。臣下等随其所言,以验修短之数。」这种习俗不再见与中文史籍对其他内亚集团的记录,但正如举毡立汗的传统一样,不见于记载绝不等于不存在。我们还是把视野扩及到中文史料之外。需要再次说明的是,下面两条非中文史料都是由塞诺(Denis Sinor)提示的。十史籍波斯地理学家伊斯塔赫里(Al Istakhri,?~ 957)曾游历伊斯兰东部地区如河中(Transoxiana)、呼罗珊(Khurasan)等地,著有《道里邦国志》(Kitābal-Masālik wa-al-Mamālik)。在这本著名的中古地理书里,有一段讲述伏尔加地区可萨(Khazar)人如何选立可汗的制度,今据其英译转译成中文如下;「至于他们的政治制度,权力最大的人被称为可萨可汗(Khaqan), 比伯克们要威风得多、高贵得多,尽管可汗其实是由伯克们任命的。当他们要任命可汗时,他们抓住他,用一条丝绸勒他的脖子,直至他濒临死亡。然后问他:你希望统治多久?他回答:若干若干年。如果他在那年限之前死了,那还好;不然的话,在接近那年限的时候他就会被干掉。」
    —— 引自第56页
  • 关于可萨可汗的任职年限以及超越年限的惩罚,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法德兰(Ahmad Ibn Fadlān)在其旅行报告中也提到了。伊本·法德兰于921年受阿巴斯朝哈里发的派遣,从巴格达出发,艰难北行,初试伏尔加的保加尔人。他的旅行报告本来只有残缺的受抄件流传,一直到二十世纪才由著名突厥学家 Zeki Velidi Togan(1890~1970)在伊朗找到一份是三世纪的完整手抄本。该报告最受西方学者重视的地方是记录了伏尔加的维京人,而且作者目击了维京人的船葬仪式。难得的是,伊本·法德兰也提到了可萨人的政治体制和风俗习惯。其中有关可萨可汗在位年限的一段是这样讲的:「可萨王(可汗)的统治年限是四十年。若又谁超过了这个年限,哪怕之超一天,臣民与扈从就会杀掉他,宣称:『他已丧失理智,思想混乱。』」伊斯塔赫里和伊本·法德兰这两条材料的共同之处是可萨可汗有任期年限,而且,都提到超越年限则会面临死亡。不同之处在于,伊斯塔赫里的记录吧年限的设定与立汗仪式联系了起来,后者的记录则笼统地说是四十年。不难猜测,四十年也许是伊本·法德兰恰好亲历获知的某位可汗的年限,而不会是历任可汗的共同年限。六世纪的突厥与十世纪的可萨在立汗的仪式上都有以丝巾勒新汗之颈然后让他预言在位年限的缓解,这绝非偶然的情节雷同。内亚历史的独立性,意味着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各游牧人群间有这高密度的文化语政治接触,从而作为一个历史单元鲜明地区别于南方定居农耕社会各人群及其政治体。可萨与突厥共享着这个内亚传统。内亚传统的连续性,意味着在与外部政治体、文化体发生接触并接受影响的同时,内亚各游牧人群所建立的政治体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保障内亚独特的文化与政治传统能获得连续的传播与发展,无论是时间上(从六世纪到十世纪)还是在空间上(从鄂尔浑河谷到伏尔加河谷)。
    —— 引自第56页
  •   理想国·罗新作品(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漫长的余生》《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