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书名: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作者:[美]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
译者:方永
ISBN:9787542660749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8-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56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出版于1955年,被评价为尼布尔最为理论性和最深刻的著作。 序言中作者坦言,书中对自我的分析受到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影响。第一部分论及人的独特性,作者把人视为一种不断“对话”的存在,生活在与自我、他人的对话之中;自我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也生活在历史的戏剧之中。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统历史思想资源,批判经验文化以及对人性的错误认识。第三部分,论及财产、等级和正义问题,共同体的整合,以及个体和集体的命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年),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公共知识分子,毕业于耶鲁大学。1964 年,尼布尔被授予“杰出贡献总统自由勋章”。卡特、克林顿等美国前总统都喜欢把尼布尔的著作当作其“政治圣经”在讲话中引用,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称自己受其影响。2017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称其为“美国的良心”。

著作有《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人的本性与命运》(被Modern library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二十本非虚构类图书之一)、《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译者简介:

方永,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原理、伦理思想史、宗教伦理学。

书友短评:

@ wenhao 今年读到的第一部可以称为神作的书。尼布尔的名声,鲜为国内主流学界所知,与他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毫不匹配,可谓一奇。本书虽仅 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遏制政策,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尼布尔这里找到源头,但又都没有尼布尔深刻。但尼布尔更多是指出了问题,他的审慎和虔诚无法满足政治的需求。 @ 缺德道人 很庆幸自己无意中买到了这本书,书中第二部分的论述真的很精彩,尼布尔一路从西方现代文化的两希源头讲到现代社会科学。这是一本我需要先把西方哲学史再刷一遍,然后再反复多看几遍才可能说自己读懂了的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人的自我的独特性
第二章 自我的内在对话
第三章 自我的意志与良心之间的对话
第四章 自我的野心和欲望的阶梯以及良心的疑虑
第五章 时间和空间里的自我
第六章 自我及其身体
第七章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
第八章 自我及其共同体
第九章 在历史之剧中,自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造物
第十章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第十一章 历史知识的问题
第十二章 自我及其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处理自我与历史问题的不同方式
第十四章 新约群体的信仰和教义
第十五章 基督徒一致同意的教义和本体论
第十六章 自我及其戏剧: 中世纪综合体之解体过程之中人们所理解的理性和自然
第十七章 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人性的误解
第十八章 经验主义文化的最高成果: 对某些显见“事实”无知
第三部分
第十九章 在变动不已的文明和日益扩张的社会中的基督教信仰资源
第二十章 民主政府里的有机体和人造物
第二十一章 财产、社会等级和正义问题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共同体的整合
第二十三章 当前形势下个体和集体的命运
索引
· · · · · ·

  • (C)即使一种理想的互助关系也不能满足进行这样一种对话里的条件。自我如果不能被从他自己里面抽离出来而进入其他人的生活,自我就不可能被真正地实现。互爱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但是,因为互爱可能只包括着亚里士多德在对爱(phia)的分析里所描述的那种对回报好处的冷静计算,所以,互爱总是处在堕落成纯粹算计关系的危险之中如果这样,互爱会因为拒绝没有回报的关系而被败坏。因为即使亚里士多德详细阐述了把不同比例的“荣誉”和“好处”分给“高贵者”和“低贱者”的原则,但是,在任何一种关系里都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互惠,因为在那种关系里不同人的天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即使相互的伙伴关系也要求某些超出算计的相互关系的东西来激发它和保存它。自然已经提供被称为“坠入爱河”这种东西所具有的疯狂和毫无顾忌,来激发一切关系里最亲密最互惠的关系(译者注:也就是两性之间的爱)。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提供某种比那原初的疯狂更长久的力量来保存那已经激发起来的东西。这一事实给那在新约里被定义为“圣爱”( agape)、但在其他地方似乎被认为在社会方面不适用的爱的形式,提供了社会适切性。不32同自我之间对话的这个维度,明确地超越了一切审慎的法则;并且,它也揭示了这一对话是如何被那些不是直接出于日常水平的相互关系的观点所丰富和维持的。“那想得到生命的人将会失掉生命,那为我丧失生命的人将要得着生命”这一悖论,准确而简洁地说出了当处在对话关系中的双方都太在意自己生命的完全,因而不能在算计的相互关系里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的生命里得以实现时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存在着这样一个维度,那么,这个悖论将显得是个矛盾。
    —— 引自章节:第七章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
  • (D)自我把他人看作是对其扩张的限制。它是“他者”;“他者性”( otherness)包括一个最高的奥秘,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爱也不可能看穿的。它是一种独立、独特的生活,从根本上讲,这种生活不可能被纳入任何目标或计划,甚至不能纳入公共的目标或计划。因此,即使在相互性程度最高的关系里,也存在着对他者有所保留以及尊重的成分。(E)进入任何对话关系之中的个体独特性,使这些对话关系里的每一方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不管对话关系的自然基础是多么地普通。因此,每一婚姻关系都发生在异性性关系这一共同的基础上。但是,每一婚娴关系都是一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相互适应之戏剧,其中都展示了一些不可重复的因素。它变成了道德的和艺术的成就,而不是科学的成就,尽管科学必须掌握处在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的许多共同的和普遍的要素,比如性生活协调这样的共同问题。(F)尽管自我是生命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但它不确定地向其他自我“开放”。对于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不存在地理的或时间的限制。一些重要的对话就是与过去的英雄、死去的父母或亡去的爱人的对话。在这些情况下,对话似乎缺少对话必需的“他者”。但是,记忆会为对话提供对象,它儿乎像当面交谈一样有力。
    —— 引自章节:第七章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
  •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共140册),这套丛书还有《语言与心智》《罗马经济史》《古代哲学史》《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光荣属于希腊》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自我与历史的戏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