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书名: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作者:[美]谭凯(NicolasTackett)
译者:胡耀飞/谢宇荣
ISBN:97875097997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0
豆瓣评分: 7.3

书籍简介:

中古中国的门阀大族主导了中国数个世纪,关于他们在十世纪的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在本书中,谭凯利用新的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他通过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近数十年前出土的数千方碑志,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学者研究过。谭凯广泛地采用了摘自墓志、散文和诗歌中的轶事,来丰富其论证,从而将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变得鲜活起来。《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

作者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田纳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研究兴趣为中国9-11世纪的精英社会、晚唐都城,11世纪宋辽边界,死亡与丧葬礼俗等。代表作有:《长城与北宋时期的边界概念》(The Great Wall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Border under the Northern Song),《大家族、官僚和地方实力派:晚唐中国精英的结构与流动》(Great Clansmen, Bureaucrats, and Local Magnates: The Structure and Circulation of the Elite in Late-Tang China),《宋辽边界的文化扩散与融合》(Cultural Diffusion and Hybridization along the Song-Liao Frontier)等。

书友短评:

@ 日暮倚修竹 本书结论是黄巢起义及后续的混战导致了门阀大族的消亡,而不是安史之乱。这个大家基本都已经知道了好嘛……本书几个大问题:第一,对中国传统基本不熟悉,花很大精力论证了很多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不言自明的论题;第二,对中国历史研究进展不了解,结论毫无新意;第三,唯一一点亮点,用出土的墓志铭之类资料进行论证,也存在逻辑上的不周延,论证很不充分,逻辑上说服力很低。唯一有点用的可能就是最后附录提到的数据库了,这还是在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库的前提下。 @ Simon_Hky 广泛运用墓志新材料和大量的图表分析让人耳目一新。观点具有启发性。 @ 黑猫君 消亡的根源在于大族聚居在两京及附近,在黄巢之乱时没有及时跑路惨遭毁灭性打击。不算有新意,内容也比较无聊,利用出土的墓志来说明门阀大族的地理分布,关系网络等。技术路线是亮点,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墓碑数据统计然后构建贵族的社交网络模型,可以作为佐证,但是应该注意数据缺失的影响。 @ Sky 对引用墓志铭研究的可靠性存疑,但书的确写的不错。 @ 我不是团子啊 引用资料详实,唐代氏族的生存与灭亡 @ 一固撇捺 没人发现地图的重大错误啊。 @ 野风 用了大量的墓志资料,得出了一个不算太新的结论。整本书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很硬…… @ 未读信息 实证研究过猛,宏观阐发有限。虽然力大砖飞,但是杀伤有限。 @ 肉师傅 一句话写一本书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005
致 谢/009
凡 例/011
唐代中国地图/013
绪论/015
中古精英的转型/017
作为一种史料的墓志/028
第一章 中古中国的官僚贵族/042
家族列表和大族分类/044
中古世族的人口膨胀/050
大族后裔的地理分布/059
官僚化的门阀世族/076
小结/080
第二章 权力的地理/084
定位精英/086
京城精英/095
地方上的国家精英/102
其他精英迁徙路径/111
结语/118
第三章 京城精英的婚姻网络/120
重构父子链/121
定位父子链/126
晚唐政治精英的地理分布与规模/131
京城社会景观/135
婚姻网络与社会资本/143
结语/155
第四章 晚唐藩镇/160
晚唐藩镇体系和河北独立藩镇/163
宪宗中兴之后的再度中央化/169
唐朝政治专制与藩镇/174
藩镇幕府中的社会流动/184
藩镇文化/192
小结/198
第五章 黄巢和中古大族的衰亡/200
黄巢治下的长安/204
洛阳和地方的毁灭/217
唐代精英的消亡/229
幸存者与新兴权力结构/242
结 语/245
附录A 配套数据库的使用方法/253
附录B 估算晚唐京城精英的总量/258
附录C 九世纪出土墓志的来源/260
参考文献/262
人名索引/283
综合索引/300
译后记/317
图表目录
图0-1 李皋(733~792)墓志的拓片/031
表1-1 不在现存郡望列表中的44个主要大族统计表/049
表1-2 九世纪墓志所见(分区域)大族身份频率表/051
表1-3 九世纪墓志所见(分区域)大族属性的相关声望统计表/053
表1-4 居住于族源地对应州或藩镇的精英比例(分区域)统计表/062
图1-1 来自四个州的表示精英族源的郡望地点分布图/064
表1-5 居住于与族源地在同一州或藩镇的精英比例(分州)统计表/067
表1-6 长江下游本土和外来家族居于核心区或边缘区对比表/069
表2-1 个人死于所葬之州或藩镇(分区域)的比例统计表(800~880)/091
表2-2 葬于两京地区的个人去世地点统计表(800~880)/092
表2-3 中国不同地区墓志文本长度统计表/097
表2-4 精英之间家族仕宦传统(分区域)统计表(800~880)/098
表2-5 中央与地方精英仕宦程度(分区域)统计表(800~880)/099
图2-1 洛阳或长安精英在地方的住宅分布图/103
图2-2 拥有国家祖先的个人在地方葬地分布图/106
图3-1 部分父子链成员的葬地/129
图3-2 两支洛阳父子链的郊区葬地/130
表3-1 七十五支仕宦父子链的葬地分布/132
表3-2 京城(长安VS洛阳)精英的主要类型/133
表3-3 宰相家族子女葬地比例(分区域)/134
图3-3 晚唐精英家族婚姻网/136
图3-4 京城家族婚姻集群之构成/139
图3-5 长安城内精英居住模式/142
表3-4 基于父子链定居地与婚姻关系统计的九世纪高官/148
图4-1 两位九世纪幽州镇官员的任官迁转/167
图4-2 特定藩镇藩帅任命途径(分镇逐年)/175
图4-3 特定藩镇藩帅(文武)背景(分镇逐年)/176
图4-4 拥有仕宦家族史的藩帅(分镇逐年)/177
图4-5 居住于京城或与京城婚姻网络有联系的藩帅(分镇逐年)/178
表4-1 藩镇职官类型(分祖居地和职官层类)/190
图4-6 来自京城的州县官分布/193
图4-7 出仕家乡藩镇的州县官分布/194
图5-1 唐末五代初(875~920)北方中国(分镇逐年)统一进程/227
图5-2 唐末五代初(875~920)长江中下游(分镇逐年)统一进程/228
图5-3 两京地区和河北—河东地区出土墓志数量(每十年)/236
图5-4 两京地区出土墓志数量(分阶段)/237
表5-1 750~919年万人以上伤亡的战役统计表/238
· · · · · ·

  • 总而言之,京城精英在保持其仕宦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他们是门荫特权和科举考试两者的主要受益人,使他们能够主导官员出身资格。一旦他们获得了任官身份,比那些努力获得任官资格的局外人,在铨选上更具优势,任命至更好的职位。在某些情况下,京城精英所享有的这种优势会被制度化,正如“等第”身份的出现。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广泛的宗亲和姻亲网络。这些血缘和婚姻关系,在多种背景下互为支持。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对于藩帅、卿相和知贡举考官主动成为他们年轻亲的举荐人,就不足为奇了。
    —— 引自章节:婚姻网络与社会资本/143
  • 幕見喧呼來酒市
    —— 引自第211页
  •   甲骨文丛书(共299册),这套丛书还有《美国官僚体制》《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帝国的暮光》《1945年的六个月》《最后的英国人》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