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教

书名: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译者:康乐/简惠美
ISBN:9787542670496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6
豆瓣评分: 8.1

书籍简介:

1.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其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 2.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巨制之一 在韦伯诸多作品中,《中国的宗教》与《古犹太教》、《印度的宗教》一起构成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的鸿篇巨制《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影响深远。在本书中,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与西欧不同的地方,以此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所着手探讨的对象,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是既庞大复杂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体。 3.选目周全,编译慎重,专业学者翻译,译文出色 理想国韦伯作品集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与研究精髓。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盛赞这套韦伯作品集有三大特色:选目的周详,编译的慎重,译者的出色当行。著名社会学家苏国勋教授认为,本套书的译文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学者基于研究之上的翻译,译文水准上乘,译作品质精良。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同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首卷。在本书中,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与西欧不同的地方,以此突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所着手探讨的对象,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是既庞大复杂又源远流长的文化体。身为西欧近代文明之子的韦伯遂以“理性化”作为其研究世界各大文化的“利器”。他的着眼点在于:宗教与社会其他层面、理念与利益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种种互动关系下呈现出怎样的理性内涵。韦伯在本书中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人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无非是想借此构筑出:中国人想的是什么、做出来的又是什么,以及所想与所做之间的关系。而儒教官绅知识阶层,在韦伯所构筑的传统中国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使中国整体文明与西方文明大相径庭的坚实活力。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小城埃尔福特。1882年开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92年起,先后任教于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三人,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马克斯·韦伯的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他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以《学术与政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中国读者所知晓。

书友短评:

@ 装腔 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19]。中国城市的兴盛,主要并不是靠着市民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勇敢无畏精神,而是有赖于帝国的行政,特别是治河的行政管理。中国的考试是要测试考生的心灵是否完全浸淫于典籍之中,是否拥有在典籍的陶冶中才会得出的、并适合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心术(Denkweise)。儒教完全是入世的(innerweltlich)俗人道德伦理。并且,儒教是要去适应这个世界及其秩序与习俗。基本上,它所代表的只不过是给世上受过教育的人一部由政治准则与社会礼仪规制所构成的巨大法典。 @ 朝彻以明 韦伯之抨击中国文明的理由,往往只是因为与西方不同,而且止于陈述、不加解释,似乎是不证自明的常识。才疏学浅,很多东西无法理解而且由于理念型的研究方式,对比只有中西的差异而鲜有时间的考量,彼此的发展演变几乎都忽略不计,儒教的对手上自希腊下至清教,脉络散乱 @ 青鸢 韦伯虽从未亲临中国,依凭也多是转译的二手文献,但其逻辑可谓严谨,现象分析皆能自圆其说。整体上除却剖析理性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的”要素,书中还用大篇幅呈现了中国社会横纵截面“物质的”结构;细节处更是精彩不断,士人精神、巫术和鬼神信仰、人伦关系的优先性,等等,不得不赞叹韦伯那敏锐的洞察力。读来确是深刻,何况这一中国研究所能引起那些文化上的共鸣。 @ 陈浮 写作结构很有趣,前四章先介绍社会经济基础,认为并不是妨碍资本主义发生的原因,那么排除后找出思想作为原因来论证。放今天,毕业论文前几章先来个跨学科研究,然后说你的学科不行,不能解决此问题,我的学科行,不要太刺激 @ 尔雅 很有意思的视角。虽然名字叫儒教和道教,但对于传统社会的描写也很多 @ 麦克 不同视角的阅读,比较容易打开世界 @ 莫菱子 台译本。 @ 利多卡因大贯口 误解、无知引起的讹误太多;清教本位显露无疑。成书之努力值得赞赏,但并非所有努力都有价值,也不能因作者之盛名就将其努力照单全收。至于译者与某作序者,实难再论。 @ 电工知了 对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进行了一个方面的解答,展开讲解了儒教对于家制国家下士人,白银,法律以及官制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儒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篇幅,道教展开的不多,主要作为儒教的对比。

书籍目录

总序一 余英时 ………. i
总序二 苏国勋 ………. iii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 1
译 序 简惠美 ………. 3
导 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 康乐 ………. 4
第一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祇 ………. 28
第二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二:封建国家与俸禄国家 ………. 70
第三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三:行政与农业制度 ………. 108
第四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四: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 135
第五章 士人阶层 ………. 161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 205
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 ………. 243
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 ………. 310
附录一 导论 杨庆堃 ………. 338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378
附录三 国库岁入资料 ………. 382
译名对照表 ………. 385
索 引 ………. 393
· · · · · ·

  • 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历史的步伐时快时慢,然而其深层的结构或力量却只能从一个长时期中来了解及掌握。… 对下一代的期望仍在中举做官,而土地更是被当做一切财富中最为可靠的一种。这种模式的“经营”,在韦伯看来,只能算“掠夺式的资本主义”,而与西方近代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恰好背道而驰。话说回来,尽管韦伯认为中国家族伦理的强固存在,是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重大因素之一,他并没有说这样的一种组织及其伦理就不能接受资本主义——至少在技术层面上。
    —— 引自章节:导言
  • 第六、士人学派,即司马迁所追随的儒教
    —— 引自第239页
  •   理想国·韦伯作品集(2021版)(共8册),这套丛书还有《宗教社会学 宗教与世界》《印度的宗教》《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法律社会学 非正当性的支配》《古犹太教》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国的宗教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