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

书名: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作者:[美]迪克·赫伯迪格
译者:胡疆锋/陆道夫
ISBN:97873011455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16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54-),为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学派–的重要成员,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电影系教授,科际整合人文中心(Interdisciplinary)主任。《亚文化》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它在传统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对朋克、垮掉的一代、无赖青年、摩登族、光头党等英国青年亚文化个案,对亚文化的功能、风格的来源、亚文化的意义、亚文化的抵抗和收编方式、风格的构成方式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作者简介:

当代文化著名批评家和理论家,早年在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伯明翰学派的灵魂人物–斯图亚特·霍尔。

书友短评:

@ shu 相比六十年代全球性的左倾“反文化”暴力运动,同期产生的“亚文化”无论形式上有多出格,也只能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抵抗,象征性的弑父要么绝无“出路”,要么像摩登族不免归于寻求父辈的认可与和解,或者很快自己也变成曾经的父辈,随后皆大欢喜一并融入消费主义流行文化的熔炉。因此将亚文化当做宏观的“类文本”来理解,在二战后精英文化全球性衰退的时代,他们至少还为整个社会提供了足够辉煌的文化产品以供大众消费(音乐、服饰、电影、绘画、动漫、舞蹈、体育……)。而当曾经的亚文化迅速以“经典化”的姿态确证其衰亡后(正如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所谓“先锋文学”),今天新兴的亚文化群体已然沦为对“亚文化”的象征性模仿,面对流行文化的全球性衰退,更不必说精英传统的阶层固化,躺平无欲的我们好像只能踩在“亚文化”的尸体上坟头蹦迪了。 @ Fake-priest 没想到这本书会被拿出来在小红书上重新翻炒一遍,能想象那些文青买了漂亮的书翻开之后被文字逼得手足无措的样子,哈哈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第一章
从文化到霸权
第一部分 个案研究
第二章
阳光下的假日:罗顿先生一举成名
巴比伦的沉闷
第三章
返回非洲
拉斯特法里的解决方案
雷鬼乐与拉斯特法教义
出埃及记:双重挫折
第四章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和无赖青年
土生土长的酷:摩登族的风格
白皮肤,黑面具
华丽摇滚、白化病者的搔首弄姿和其他转向
漂白的根源:朋克和白人的“种族特征”
第二部分 文化解读
第五章
亚文化的功能
具体特性:无赖青年的两种类型
风格的来源
第六章
亚文化:反常的断裂
两种收编形式
第七章
风格:有意图的沟通
作为拼贴的风格
反叛的风格:令人厌恶的风格
第八章
作为同构的风格
作为表意实践的风格
第九章
就算亚文化是文化,但它算艺术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亚文化理论
青年文化
音乐
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
无赖青年
摩登族
光头仔
嬉皮士
雷鬼乐、拉斯特法里与粗野男孩
朋克
索引
译后记
· · · · · ·

  • ……我将多次重回热内的主旨:反抗的地位与意义——将风格视为一种拒绝,将犯罪升华为一种艺术(尽管在本书的案例中,所调“罪行”不过是指被打破的规范)。和热内样,首先,我们好奇亚文化群体的表达方式与习惯,这些群体包活泰迪男孩、摩登族(mod)、摇滚青年、光头党(skinhead)与朋克青年。他们相继被视为公共秩序的威胁或无害的跳梁小丑,人们或是贬低谴责他们,或是将他们捧上圣坛。其次,我们也被平平无奇的物件吸引。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和热内的凡士林一样,都是符号。它们是圣痕,象征着自我放逐。最后,我们也必须想办法再现行为与文化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这一关系给这些物件赋予了意义。既然热内“反常”性行为与警察“合法”愤怒之间的矛盾可以灌注进一个单一物件里,那么亚文化的表面(即由具有双重意义的日常物件拼接而成的风格)同样可以折射主导群体与从属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亚文化物件一方面预先警告“正派”世界,这里有一种邪恶的存在,即差异的存在,它们故意博取暖昧的敌意、不安的嘲笑与“白人愚蠢的怒火”;另一方面,对那些将它们塑成圣像、把它们当语词或咒语使用的人而言,这些物件成为他们的价值来源和禁忌身份的象征。热内看着凡士林,回忆起警察的羞辱,反倒从中获得了安慰,它象征他“获胜”了一“我宁可流血,也要守护这个蠢东西”。亚文化的意义总处于争议之中,我们也总能在对风格的不同定义中看到最为激情的碰撞。因此,本书将花大量篇幅描述亚文化的“风格”物件被反复赋予意义的过程。……
    —— 引自章节: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 不过,在着手研究具体亚文化以前,首先要定义基本术语。“亚文化”一词充满神秘,它意味着秘密、共济会式的誓言和一个地下世界。但它同时还涉及更广义的“文化”概念,这个概念同样难以定义。那么,就让我们从“文化”概念切入吧。
    —— 引自章节: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亚文化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