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学做视觉民族志(原书第3版)
作者:[澳]莎拉·平克
译者:邝明艳/唐晓莉
ISBN:9787568918602
出版社: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0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 为何读? 影像“无处不在”,它们渗透进我们的学术工作和日常生活,成为民族志学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元素。当代的民族志研究已然卷入了视觉技术、影像、隐喻和观看方式等的旋涡中。本书是一次邀请,它希望引起大家对民族志研究过程中的影像、技术以及观看和体验方式的关注。 ★ 如何读? “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而非研究为方法服务。”本书不是一个提供方法的文本,而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它旨在提出方法上的建议,邀请读者参与到这种方法中,对其进行评估,看是否能以及如何运用到他们的课题中,如果读者愿意的话也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调试和改造。 -内容简介- 近年来,视觉研究和民族志相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本书是这两者融合而产生的一本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历经3版,足以看出它在这一领域的经典性。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10章: ★ 第1章将视觉民族志置于广阔的历史和学科背景中,将为后面的章节所讨论的视觉民族志方法提供历史和学科的描述。 ★ 第2章概括了一种方法,它将视觉影像和技术与反身性民族志相关联,聚焦于主观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 它将社会个体的人类学思想与视觉理论及对消费和物质文化的探索相结合,意在思考视觉影像和技术是怎样与两种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是民族志学者研究的文化,另一种是学者们置身其中的学术文化。 ★ 第3章延续了第2章的讨论,关注视觉田野调查准备工作的实践。在此,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中的性别关系的例子,反思了项目设计、伦理考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 ★ 由4-7章组成的第二部分通过聚焦在实践中一直被使用的各种视觉和数字技术来考察视觉民族志方法论和方法。第4章集中探讨摄影在民族志研究实践中的使用。植根于视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摄影还能以各种方式被运用于众多领域。 ★ 第5章将讨论视频在视觉民族志研究中的运用。在此,作者将不再以统治了视觉人类学实践和文献的民族志电影为中心,而是考虑了不同的方式,其中视频录像可以成为民族志情境中的一种。 ★ 第6章是专为第3版而写的,作者将重点讨论网络媒体在视觉民族志中的应用,探讨融入这一情境中的新的视觉民族志研究实践如何显现。 ★ 第7章继续前面三章的话题,着重探讨在民族志进程中对视觉材料的组织和阐释。 ★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致力于分析作为民族志学者如何利用数字和视觉影像传播我们的研究。第8章和第9章讨论不同类型文本的产生,视觉的、书面的和其他材料怎样在不同的表征中结合并互联,尤其是摄影和视频。 ★ 数字媒体已经为视觉影像的使用打开了新的令人激动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可能性也带来了一系列表征、 阐释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第10章将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莎拉•平克(Sarah Pink),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设计与媒体民族志教授,拉夫堡大学社会学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公共文化与思想中心荣誉教授。她的数字视觉方法论研究享誉全球,其作品有《视觉方法论进展》(Advances in Visual Methodology,编著,2012)、《学做感官民族志》(Doing Sensory Ethnography,2009)、《视觉干预》(Visual Interventions,编著,2007)和《视觉人类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Visual Anthropology,2006)。
-译者简介-
邝明艳(1982— ),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唐晓莉(1981— ),女,陆军军医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影视传媒。
书友短评:
@ freedom 视觉社会学反思“书写文献”的意义,作为一种反身性实践转入现象学与非/超表征的方向,“暂时搁置人类学语词准则的主导方向,并重新思考只有通过非言语方式才能获得理解的知识”,另外这也更能切入感官资本主义的数字技术之中。叙事是线性的。按照英戈尔德,知识是一种步行,我们行走在创造意义的日常世界中。然而,日常是什么?换言之,当我们在关注知识生产的时候我们在关注什么。作者在此强调了可见性与真实性的断裂,我们栖居于图像世界本身,我们都是影像和技术的消费者——人的生成。一个专业学者的身份又能是什么呢;什么时候你是一个真正的知识生产者,你判断影像价值与意义的心智标准又是什么?“如果影像不能代表事物,那么它们还能帮你找到这些事物吗?”主客交替,场所缥缈,时间沦丧,所有的一切都在逼你承认,人类学的作用就是让你失望。 @ Tina 当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话语的强势地位被挑战后,一系列新颖的方法论就喷涌而出。图像与视频打破了从属于文字的等级序列,视觉民族志就成为可能。“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人们如何使用影像来生产和表征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经验和情感的认识方式”(P118),同时运用反身性的分析方法,“关注视觉影像的不确定性,拍摄者和观看者的主观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意义生成的偶然性”(P181)。主要阅读了图像分析的部分,关于视频的分析后面有机会再看。 @ 寒歌 在Pink看来,视觉民族志的核心是反身性、多声性、参与性和协商性。不能理所当然地将艺术与科学截然二分,也不存在全然中立或者客观的民族志表征,我们更应该关注研究者的主观性和视觉影像内含的主体间性,这涉及“影像-运动”序列生成当中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合作、协商、反馈以及伦理的维度。同时,影像不仅仅是文本的注解或者科学现实主义的证据,它同样参与到民族志的生产与消费环节。作为知识与想象的载体,一方面,过去时态的影像暗含着研究者和参与者“共事”的经验、民俗文化、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对任何影像的解读都应该有其指向和情境。有启发的地方主要是Pink把照片视为“在运动中被创造出来的,是作为行走在城市并探索与它有关的内部情感的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视觉民俗学的实践大概相当于空间制图? @ 豆友173336888 当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话语的强势地位被挑战后,一系列新颖的方法论就喷涌而出。图像与视频打破了从属于文字的等级序列,视觉民族志就成为可能。“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人们如何使用影像来生产和表征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经验和情感的认识方式”(P118),同时运用反身性的分析方法,“关注视觉影像的不确定性,拍摄者和观看者的主观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及意义生成的偶然性”(P181)。主要阅读了图像分析的部分,关于视频的分析后面有机会再看。 @ 食物链666 我何德何能买这么一本书来读啊
目录
总 序
致 谢
绪 论
第1部分 从历史、理论和实践角度思考视觉民族志
1 跨学科的视觉民族志
2 观看、认识和展示的方式
3 视觉民族志的计划与实践
第2部分 生产知识
4 民族志摄影
5 民族志视频
6 网络视觉民族志
7 视觉民族志中的意义生成
第3部分 表征视觉民族志
8 摄影与民族志写作
9 民族志表征中的视频
10视觉民族志的在线/数字化出版
参考文献
索 引
· · · · · ·
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共26册),这套丛书还有《瓦尔特·本雅明之后的艺术史》《隐在亮光之中》《图题》《视觉文化的基体》《身体图景》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