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讓人受傷?

书名: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
作者:伊娃‧易洛斯
译者:黃宛瑜
ISBN:9789570852417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1-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72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情,為何令人遍體鱗傷? 到底情感挫折來自童年陰影,或是源於社會與文化結構的影響? 跟著知名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一層一層探索現代愛情產業鏈,找出讓我們創鉅痛深的真相。 愛情痛苦的經驗非常普遍,幾乎可以說是人類集體共通的經驗。情傷創造一大票專家,驅策出版業、電視、無數媒體產業持續運轉。正因為整個社會認為痛苦是個人精神史的體現,相信訴說與認識自我具有療效,「自助」產業才會如此欣欣向榮,並將感情煎熬的矛頭轉到自我的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 面對現代親密關係產生的疑難雜症,《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企圖切換分析的角度:問題的癥結不在失能的童年,不在個人自覺不足,而在社會文化的衝突和矛盾,已構成現代人自我與認同的基本架構了。 作者伊娃‧易洛斯想告訴大家:愛情是被具體社會關係形塑和創造的!愛情在市場內流通,市場內充滿相互競爭、地位不對等的行動者;某些人較有能力界定被愛的條件,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被愛。 社會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痛苦的集體表現形式,不過對尋常精神痛苦卻相對輕忽。這是由於社會學為了避免蹚個人主義和精神分析這一潭渾水,不太願意涉足情感方面的痛苦,畢竟那被視為臨床心理學之骨幹。可是,社會學若想跟得上時代,就無法迴避這一塊,勢必得面對、探索可充分反映近現代自我脆弱性的情感。因為,自我脆弱易傷,有其制度性原因,也有情感層面的因素,而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情感。 愛情痛苦,不是旁枝末節,也不是看起來比較嚴肅的痛苦型態的附庸。《為什麼愛讓人受傷?》揭開現代愛情產業鏈的真相,證實了愛情痛苦可具體呈現現代性自我無能為力的困境和樣貌。 國際媒體專家一致推薦 不參考這本書,沒有人可以討論愛情。──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 一本大膽、發人深省的書!──《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伊娃•易洛斯向我們展示了最親密的感受的深刻社會性質,從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情感輿圖。──蘿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西北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教授,著有《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 切中現代情感狀態的核心,是解析社會權力以及性與愛的意義必不可少的一本書。──季特林(Todd Gitli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有《給青年行動者的信》

作者简介: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社會學家,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著作有《冷親密》(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消費浪漫的烏托邦》(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痛苦的魅力》(Oprah Winfrey and the Glamour of Misery)等,其中《痛苦的魅力》獲美國社會學聯盟圖書獎。2018年,易洛斯獲得了EMET獎,是以色列最高的科學榮譽。

书友短评:

@ 酸橙香草冰淇淋 书的封底有如下判断:探索现代性的种种途径中,“爱情研究”绝非边陲领域而是核心议题。俺对此深以为然。爱情这一主体间性的产物其实恰恰促成内面的发掘,催生现代性个体的产生。对常发生于男性的第二种承诺恐惧症与常发生于女性的自主性与认可需求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都是现代个体被形塑成需要不断成长,具有永久未来,而无法恒常停留在当下有关。只有此时此刻的爱,恰恰是不爱……整本书写的太好了,可以不时回顾。(当我读到意志缺乏性承诺恐惧症然后被刀疯了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不给五星。) @ 沉默如海 被“性自由”伤得一塌糊涂的人回来拿学术语言找补找补/感谢我已经理清了这段混乱破碎的时间并决定不再重蹈覆辙/BTF/Fantasmatic pleasures/自由与伦理联手管理的行为范畴 @ 像玉的石头 第三章论述爱情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位置变化,第四章分析激情理性化,这两个部分最精彩。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我喜欢的,女权革命确实未能满足世间男女对爱情和激情的深切渴望,这是未尽的事业;现代社会确实令人痛苦,但目前尚未有更好的选项足以取代现代性核心价值。 @ 嗜睡症患者 简体字版其实翻译得也不错,但台版译文确实更令人赞叹,虽然可能有过于文绉绉之嫌。两个版本读起来像两本书。书本身,两个字:杰作! @ 鹅 C4 @ G.W.F.Hegel 因为鲜有人会知道——“爱”是理性与感性对立统一的最终呈显 @ 豆友12634967 @ 时隔两年又重新读过一遍。发现自己对社会学专著达成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这依靠的是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和相关领域书籍的积累。我需要为生活重新蒙上神圣的面纱,重新敬畏自然、重新产生信仰、重新创造神秘感。“全身心投入自我的关系纽带,使得自我聚焦在另一个人身上并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忘我。” @ 二建棕灶鸟 精彩!台译比简中译好很多。

书籍目录

導論 愛情的悲苦
何謂現代性?╱現代性中的愛情,作為現代性的愛情╱為何社會學不管當前或將來都是必要的?╱社會學與精神痛苦

第一章 愛情大轉型或婚姻市場的崛起
品格和浪漫選擇的道德生態╱品格之愛,愛之品格╱社會網絡下展開婚前交往╱明規暗矩╱符號一致性╱利益之為激情╱名聲和信守承諾╱角色與承諾╱愛情生態大變革:婚姻市場崛起╱愛情選擇的性愛化和心理學化╱婚姻市場和性場域╱小結

第二章 承諾恐懼症與新興愛情選擇架構
從女性矜持到男性疏離╱男子氣概與承諾的式微╱女性專一型策略之動態╱享樂型承諾恐懼症╱意志缺乏型的承諾恐懼症╱全新的愛情選擇架構,抑或意願的瓦解?╱信守諾言和現代選擇架構╱性充裕與情感不平等╱小結

第三章 認可之需求──愛情和自我的脆弱
愛情為何如此美好?╱從階級認可到自我認可╱現代性的認可與本體不安全感╱認可vs自主性╱從自愛到自責╱自責的道德結構╱小結

第四章 愛情、理性、反諷
魅惑之愛╱將愛情變成一門科學╱政治解放:理性化的一環╱去常規化的權力╱職場戰勝情感╱程序主義和中性語言╱對等原則崛起╱選擇技術╱愛慾,反諷╱情色是一種創造深厚差異性的行為╱情色之為間歇性╱全神貫注與自我放棄╱情色是一種浪費虛擲的行為╱符號確定性╱不確定感、嘲諷或是追求平等所引發的不安╱小結

第五章 從浪漫幻想到失望
想像,愛情╱虛構情感╱逼真╱敘事認同╱失望作為一種文化實踐╱失望的人生╱日常生活的失敗╱摩擦╱心理本體論╱想像與網路╱自成目的之慾望╱小結
結語
注釋
· · · · · ·

  • 后续篇幅中我的论点概括起来就是,现代性爱情中自我结构的某些最根本要点发生了变化。泛泛而言,这些变化可描述为如下方面:我们爱情意志的结构出现变化,即我们向性伴侣需索什么,及如何来获得我们所需索的东西(详见第二章、第三章):令自我脆弱性的形成原因也出现了变化,即让个人感觉没有价值感的原因出现了变化(详见第四章);最后,出现变化的还有欲望的组织形式,即我们内心激发情色欲望和浪漫欲望的思维及情感的内容(详见第五章和第六章)。
    —— 引自章节:第一章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 用更近似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来说,承诺恐惧症是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相互对立的结果:“男性身份不在于对男子气概的直接肯定,而是诞生于与女性的离断;这使得男性的性别身份脆弱不堪。”①男性心理中有一种与母亲分离的需要;从这种心理动力论观点出发,男性身份的铸造成型在于与女性的对立,在于依赖和分享的需要;这使得男性创建或渴望长期纽带的能力较低。
    —— 引自章节:第三章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