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

书名:替罪羊
作者:勒内·吉拉尔
译者:冯寿农
ISBN:9787506015394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8
豆瓣评分: 7.6

书籍简介:

本书试图对社会秩序的轮廓给予新的阐释,内容包括纪尧姆·德·马肖和犹太人,迫害的诸类范式,什么是神话?暴力与巫术,特欧体瓦神话等。

作者简介:

勒內·吉拉爾(Rene Girard),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人類學家,1923年12月25日出生於法國東南部阿維尼翁,1947年移居美國,於印第安那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81-1996年間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学。

吉拉爾的主要著作為四部系列論著:《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暴力與神聖》、《論世界創立以來的隱蔽事物》、《替罪羊》。

书友短评:

@ 不文 基拉尔以马肖的文本展示一个基本型的替罪羊机制:每当危机来临时,集体都会寻找出一个迫害文本来平息群体的关系(并不在乎是否真的解决客观的危机),替罪羊是一体两面即极端破坏又极端重生,它的牺牲将道德的缺失转换成社会的神圣;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模仿是导致集体迫害的内在运行机制(模仿的欲望机制),本书中替罪羊机制可以说是模仿欲望机制下对大屠杀一种解释与反思;本书核心内容在2,3,4章,其他章节主要对文本进行分析与解读,这本书处处可以看出基拉尔像个愤怒的老头,在抨击对他的攻击与不解。 @ 似乎又 基拉尔以马肖的文本展示一个基本型的替罪羊机制:每当危机来临时,集体都会寻找出一个迫害文本来平息群体的关系(并不在乎是否真的解决客观的危机),替罪羊是一体两面即极端破坏又极端重生,它的牺牲将道德的缺失转换成社会的神圣;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模仿是导致集体迫害的内在运行机制(模仿的欲望机制),本书中替罪羊机制可以说是模仿欲望机制下对大屠杀一种解释与反思;本书核心内容在2,3,4章,其他章节主要对文本进行分析与解读,这本书处处可以看出基拉尔像个愤怒的老头,在抨击对他的攻击与不解。 @ 莱拉黎娅 你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勒内·基拉尔了!读得我头好疼…… @ gudetama 补标2021.04.23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纪尧姆·德·马肖和犹太人
第二章 迫害的诸类范式
第三章 什么是神话?
第四章 暴力与巫术
第五章 特欧体瓦坎神话
第六章 阿兹神话、克里特神话和提坦神话
第七章 众神的罪孽
第八章 神话科学
第九章 《圣经》中耶稣受难的关键词
第十章 惟有一人死去
第十一章 施洗的圣-约翰被斩首
第十二章 彼得的否认
第十三章 格拉森魔鬼
第十四章 自相纷争的撒但
第十五章 历史与圣灵
· · · · · ·

  • 勒内•吉拉尔缓慢地、执著地、有条不紊地构建着自己的思想体系。这位思想家著书立说,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出版,建成一座理论大厦。他由此人手,勾勒出人的新形象,特别是,读者从这里可以想像一个已被清污的、干净的社会新秩序的雏形。从这一角度看,《替罪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差不多是完成了吉拉尔思想体系的最后一本书。它汇集、综合了他前几部著作所展开的分析,随后转向出神人化的阐述:紧紧追踪人类社会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从苏格拉底到现代的古拉格,存在着迫害行为,它成了每个社会秩序创始的和结构的原则。此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找到一副消除这种迫害现象的解毒剂。在吉拉尔看来,基督这一人物是研究的中心,形象的楷模,他的话语给那些听懂了他的阐释的读者提供了最后摆脱恶的宿命论的方式。读者可以回忆这些话语,在他初期写的两部书《隐蔽的批评》和《浪漫的谎言和小说的真实》里已经说过。在这两部探讨性的文学批评论著里,吉拉尔已经表达了他思想中的重大假设:“模仿的欲望”,其中心思想宣扬了人永远不是自身欲望的根源,欲望永远源自被模仿的第三者,源自一个既是楷模又是对手的介体。一种不可避免的人的规律把我们引入陷阱,关人地狱般的三角里:人只希望他人所希望的东西。这种特殊的关系解释了人与人之间持久的竞争,并揭示了人际关系中充满永久的暴力。阅读他的这两部论著,可以看到许多文学事例证实了这一假设,似乎小说家跑在理论家前面,用直观发现了这一隐藏的真实。斯丹达尔的虚荣心?普鲁斯特的赶时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充满仇恨的偶像崇拜?塞万提斯的英雄主义?文学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案例,然而非常相似,因为每一个案例都能看到模仿的现象,并受其控制。堂•吉诃德只想模仿阿马迪斯的希望,就像于连憧憬拿破仑所憧憬的东西,或者斯万希望嘉尔王子所希望的东西……文学的虚构事实证明了“模仿的欲望”。然而,要使人相信“模仿的欲望”的存在,还缺乏足够的论据。作为理论,实物的检验是必不…
    —— 引自第1页
  • 人群强大得不需联合整个团体,就可得到最惊人的结果。联盟的当权者屈服于人群,听从它的任性,把受难者拱手让给它,如同彼拉多让出耶稣或希律王让出施洗约翰一样。于是当权者加入人群,壮大它的队伍,让它吸收。理解耶稣受难,就是要理解它不仅在该亚法和彼拉多之间,在犹大和彼得之间,而且在叫喊者或让人叫喊(“把他钉在十字架上”)者之间临时消除去差异。现代政治思想,不管它们是“保守派”或“革命派”,从来只批评种力量,要么是人群,要么是当权者,它们需要系统地依靠其中一种力量,这个选择决定它们是“保守派”或“革命派”。 《社会契约论》所产生的持久的迷惑力不是来自它可能包含的真实,而是来自在两种力量之间摇摆的令人眩晕的波动。卢梭不是坚决地选择其中的一种并坚持站在一边,而是想以各派别的“理性”,调和不可调和的力量,他的作品有点像一场真正的革命的旋涡,与它所陈述的原则格格不人的。保守派竭力巩固所有权力,所有体现在宗教、文化、政治、司法、传统延续的机构。他们易受到指责,对当权者过分宽容,对来自人群的暴力威胁却很敏感。而革命派恰恰相反,他们对政治机构系统地批评,对人群的暴力恬不知耻地加以神圣化。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革命派史学家把所有罪行都加以神话化,他们把一切对人群的认真研究视作“反动”行为,对这些领域的揭示,他们视若无睹。的确,受害机制需要掩蔽,以便“改变世界”。尽管如此,革命的大作家们仍然明确地肯定真正暴力的象征作用,譬如圣一朱斯特对国王处死的论述。 由于革命者公开求助于暴力,所期望的效果不再发生了,秘密泄漏了,暴力的建立不再有效力,它只能以恐怖来维持。面对英美的民主,法国革命就是如此,马克思主义革命也是如此。
    —— 引自第145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替罪羊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