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之旅

书名: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作者:[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金毅
ISBN:978720815106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96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Wolfgang Schivelbusch, 1941—)

德国历史学家、文化研究学者,1972年于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文学、社会学和哲学,现居纽约、柏林。沃尔夫冈是一名独立研究者,不供职于任何一家研究机构,他以精神史研究路径而被人广泛熟知,在观念史与文化史研究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将埃利亚斯视为主要的影响以及灵感来源之一。2003年于柏林获海因里希•曼艺术学院奖,2013年于汉堡获莱辛城市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远距离关系:法西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1933—1939)》《铁幕之前:柏林的思想生活(1945—1948)》《光芒,闪烁和幻想:20世纪的电气照明》《光明:19世纪人造光的历史》等。

金毅(译者)

四川泸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地理学与城市研究专业博士在读。铁道旅行爱好者,见习火车迷。

书友短评:

@ Sarcophagus 原书在时空范畴历史社会学、感官人类学、交通运输社会史等领域久为经典,技术制造、地理空间、社会结构、精神心态、身体感知、文学呈现诸维综合,深具启发。中译者学理辨析细致,资深铁路旅行迷,更有英国风土漫游体验。 @ ■■■■■ 技术协奏曲,工业→文明→经济→社会→城市→生活 @ 巴伐利亞酒神 故意留着后面几章,在火车上读完的。朋友说,人类发明了航空器,从此失去了对地球的敬畏感。这本书便是研究这种“敬畏感”的,人类发明了火车这种怪物,从此失去了对马车旅行的敬畏感。也因此,当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便呈现出诗意。想想绿皮火车的珍贵,也确实是从高铁贴地飞行以来开始被世人察觉的。不管怎样,为探险家这一职业的消亡感伤之时,也为“全景式旅行”的诞生而鼓掌吧! @ 文在兹 卧铺车上读完 @ 暴力大毛 铁道宅内卷化 @ 恐高的鸟 读了两遍,觉出厉害了,思维真发散。 @ 椰椰椰子片🥥 科学史和想象中挺不一样的 @ 星沉月没 多个学科的交叉,得以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段历史。作者文风比较偏学术,很像一长篇论文,但内容恰好在我脑海的边缘。对于工业革命只闻其名不求甚解的我来说,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说拓展延伸到看待其他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上。 @ 真好 前几章就火车对于生活空间时间影响的论述颇具启发性,最后几章新意较弱。 @ alex 写到后面放飞自我了😂

书籍目录

致 谢
序(阿兰• 特拉赫滕贝格)
世界机器:蒸汽机、铁道与计算机
——2014 年美国版前言
第一章 动力的机械化
第二章 机器集成
第三章 铁路空间与铁路时间
附记 玻璃建筑的空间
第四章 全景式旅行
第五章 包厢
旅途中交谈的终结
孤立
包厢里的戏剧性事件
成为问题的包厢
第六章 美国铁路
铁路之前的运输
铁路的建设
新式车厢
作为美国铁路车厢模型的内河蒸汽船与运河班轮
轨道上的海洋之旅
附言
第七章 铁路之旅病理学
附记 工业疲劳
第八章 事故
事故与危机
第九章 铁道事故、“铁道脊柱”与创伤性神经衰弱
附记 休克的历史
第十章 防刺激盾:或曰工业化意识
第十一章 火车站:城市的入口
第十二章 城里的轨道
第十三章 流通
参考书目说明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 The railroad was to the traditional highway as the steam engine was to the draught animal: in both cases, mechanical regularity triumphed over natural irregularity. The abandonment of animal power in favor of steam was experienced as the loss of sensorially perceptible animal power/exhaustion, i.e., as the loss of the sense of space and motion that was based on it….the traveler felt that he lost contact with the landscape.
    —— 引自第1页
  • The empirical reality that made the landscape seen from the window appear to be 'another world' was the railroad itself, with its excavations, tunnels, etc. Yet the railroad was merely an expression of the rail's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rail itself was a constituent part of the machine ensemble that interjected itself between the traveler and the landscape. The traveler perceived the landscape as it was filtered through the machine ensemble.
    —— 引自第1页
  •   光启文景丛书(共13册),这套丛书还有《过剩之地》《共有的习惯》《荷马的竞赛》《与距离斗争》《人类的情感》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铁道之旅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