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现象学》讲读
本书是以作者多年开设的“《精神现象学》导读”课程录音为底本,浓缩作者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神现象学〉义解》(80万字,逐段解读原著)而形成的通俗读本。本书以黑格尔与现代性之间既批判又重叠的复杂关系为主线,按照《精神现象学》原书十个主要部分的顺序,分为九讲,以讲座形式逐个部分进行通俗的讲解。本书既适合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具有一定学力的对黑格尔思想感兴趣...
本书是以作者多年开设的“《精神现象学》导读”课程录音为底本,浓缩作者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神现象学〉义解》(80万字,逐段解读原著)而形成的通俗读本。本书以黑格尔与现代性之间既批判又重叠的复杂关系为主线,按照《精神现象学》原书十个主要部分的顺序,分为九讲,以讲座形式逐个部分进行通俗的讲解。本书既适合哲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具有一定学力的对黑格尔思想感兴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说明了它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和本质区别,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领域中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全面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在这部著作中恩...
本书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著作,其最突出的学术贡献,在于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青年黑格尔派政治维度以及19世纪早期德国的政治和文化思潮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不同于将19世纪30年代青年黑格尔派的纯宗教话语与40年代的社会政治话语硬性区分开来的传统做法,本书把马克思、费尔巴哈、甘斯、契希考夫斯基、赫斯、斯特劳斯、海涅、卢格等人物,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运动和德国的“实证...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两百多年来,这部著作被称为“天书”,一直被视为人类哲学史上最为晦涩难懂的经典作品之一。邓晓芒教授用了五年九个学期在课堂上逐句讲解,把这本天书从头至尾逐句解读了一遍,并重新翻译了这部著作。
2003年前后,中国哲学史大家余敦康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讲授“哲学导论”,后来,余先生又在社科院、乾元国学班等多次讲授这一主题。本书整理了余敦康先生于不同年份的讲授哲学导论的讲稿。全书共分十二讲,从“哲学是什么”开始讲起,探究哲学的起源,综合概述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特点与问题,落脚至哲学的终极关切,为读者步入哲学门径、了解哲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本书保持了讲座语言的通俗性...
藝術史研究名著。本書收入奧地利藝術史家裡格爾的兩部身後出版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作者的研究重點在於揭示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文化史之間的深刻關係,試圖將整部藝術史歸結為人類“與自然競爭”的歷史,而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觀念的改變,這種“競爭”的形式亦隨之改變,從而形成藝術發展的歷史。
这是一本关于否认、否定以及否定力的书。作者阐述了弗洛伊德否认理论的三个含义,同时作者采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核查了导致否认和否定现象出现的冲突因素。作者认为斯皮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框架。
本书是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主要为讲座文稿,对黑格尔乃至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主要是对《精神现象学》前两部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详细解释,是海德格尔解释黑格尔分量*重的著作,可与第5卷《林中路》中《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对《精神现象学》“导论”的解释相互补充。而对于《精神现象学》这个部分的研究,也正...
黑格尔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发展在19世纪的集大成者,是20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他的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组成。本书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哲学,为各门实践哲学奠定基础。研读这本如门书,将有助于进入这个庞大体系的殿堂,从中发掘瑰丽的宝藏。 译者为本书作了180多条注释,除了人物资料、引证和典故的出处外,更多是对相关深层背景知识的链接;所涉及的资料凡有中译本的,注释中都一一...
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是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受瓦格纳艺术的刺激,尼采完成了早期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但此后与瓦格纳分道扬镳。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战友”,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对手”。从 “战友”到“对手”,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