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

书名: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
作者:[德]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译者:梁志学
ISBN:978701017301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6-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99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黑格尔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发展在19世纪的集大成者,是20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他的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组成。本书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哲学,为各门实践哲学奠定基础。研读这本如门书,将有助于进入这个庞大体系的殿堂,从中发掘瑰丽的宝藏。 译者为本书作了180多条注释,除了人物资料、引证和典故的出处外,更多是对相关深层背景知识的链接;所涉及的资料凡有中译本的,注释中都一一列出,方便中国读者查阅。 这本俗称《小逻辑》的书,是根据《黑格尔全集》格罗克纳版第8卷,直接从德文译出的。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本书由我社2003年出版第一版,今年与译者签定长期合同,此次重印适应市场需要将开本改为16开。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其辩证法的不彻底性在于,他的作为“绝对真理”的哲学体系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哲学全书纲要》等。后者分为“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是对其全部哲学体系的阐述。

书友短评:

@ 白石清寧 1.参考未明子:逻辑学首先是本体论,又是一切的逻辑。作为本体论,它是世界的符号学结构,存在论对应符号化的动力,本质论对应符号化的机制,概念论对应符号化的结果。存在论是符号系统的自激发过程,讲最基本的“醒觉响应”和各种底层意向性活动,存在论里面是动词,存在是运动;本质论里面则是关系,张力关系,走向认识论闭合;概念论则开始进行本体论装配,搞名词性东西。所以逻辑学是从动词的存在走向名词的存在者。2.与资本论的关系:每一个环节在资本论中有其归宿,需结合马克思、列宁等来理解或用以理解《资本论》或作为互读等等。 @ ryu 1.参考未明子:逻辑学首先是本体论,又是一切的逻辑。作为本体论,它是世界的符号学结构,存在论对应符号化的动力,本质论对应符号化的机制,概念论对应符号化的结果。存在论是符号系统的自激发过程,讲最基本的“醒觉响应”和各种底层意向性活动,存在论里面是动词,存在是运动;本质论里面则是关系,张力关系,走向认识论闭合;概念论则开始进行本体论装配,搞名词性东西。所以逻辑学是从动词的存在走向名词的存在者。2.与资本论的关系:每一个环节在资本论中有其归宿,需结合马克思、列宁等来理解或用以理解《资本论》或作为互读等等。 @ 狂喜与痛苦 历经4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 @ 世界的尽头 “逻辑学既是本体论,又是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莫名的感动。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开讲辞
导论
哲学全书·第一部分
逻辑学
绪论
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种态度·形而上学
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
Ⅰ.经验主义
Ⅱ.批判哲学
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
逻辑学的进一步规定和划分
第一篇 存在论
A.质
a.存在
b.特定存在
c.自为存在
B.量
a.纯粹的量
b.特定的量
c.程度
C.尺度
第二篇 本质论
A.作为实存的根据的本质
a.纯粹映现规定
α.同一
β.差别
γ.根据
b.实存
c.物
B.现象
a.现象世界
b.内容和形式
c.关系
C.现实
a.实体性关系
b.因果性关系
c.交互作用
第三篇 概念论
A.主观概念
a.概念本身
b.判断
α.质的判断
β.映现判断
γ.必然判断
δ.概念判断
c.推理
α.质的推理
β.映现推理
γ.必然推理
B.客体
a.力学过程
b.化学过程
c.目的论
C.理念
a.生命
b.认识
α.认识
β.意志
c.绝对理念
译者注释
译后记
· · · · · ·

  • 其实哲学的教训正是要使人从那无穷的有限目的与个人愿望中解放出来,并使他觉得不管那些东西存在或不存在,对他简直完全无别。
    —— 引自第196页
  • 附释二:康德所用的名词,如“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看起来好像很严重,就好像那后面藏匿着有什么巨大的怪物似的,但其实意义却异常简单。康德所说的“先验的”的意义,可从他所划分的“先验的”和“超越的”区别,䌷绎出来。所谓“超越的”是指超出知性的范畴而言,这种意义的用法,最初见于数学里面。譬如,在几何学里,我们必须假定一个圆周的圈线,是由无限多和无限小的直线形成的。在这里,知性认为绝对不相同的概念,直线与曲线,要假设为相同,﹝这便是超越知性的看法了。﹞这种意义的“超越”,那本身无线,自己与自己同一的自我意识,也是有的,因为自我意识有别于﹝或超出了﹞受有限材料限制的普通意识。但康德认为自我意识的统一只是“先验的”,他的意思是说,自我意识的统一只是主观的,而不归属于知识以外的对象自身。
    —— 引自第123页
  •   哲学全书(共2册),这套丛书还有《哲学全书·第三部分·精神哲学》。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