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阅读史1978~2008

书名:私人阅读史1978~2008
作者:胡洪侠,张清
译者:
ISBN:9787807091677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97
豆瓣评分: 7.2

书籍简介: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这是中国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推出的第一本回顾阅读历史的图书,也是第一本关于书的书。该书收集了吴恩、李银河、沈冒文、周国平、吴晓波等34位国内一流的文化界专家的私人阅读史,回顾了30年中国出版的及在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的变迁。该书有较深刻的阅读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2009年1月第1版 有2010年3月4印本

书友短评:

@ roger_yang 一本关于书的书不同的人的30年的阅读历程,私人阅读史各有不同,但也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虽然今非昔比,不过也能籍此感受到他/她们艰辛而又乐在其中的心路历程 @ 包包儿 书单有部分值得参考,但时代烙印过重,严谨的态度值得学习。 @ V 呵呵,分享别人的书单和读书故事是意见幸福的事! @ 连禾禾 没意思,粗制滥造 @ 简不易 补记:这些文人们的30年30本书,品味高度雷同,也相对狭窄,竟然看不到一本自然科学类书籍。话说李泽厚的书入选率奇高,足可见其在“八十年代”的影响力。 @ 简不易 补记:这些文人们的30年30本书,品味高度雷同,也相对狭窄,竟然看不到一本自然科学类书籍。话说李泽厚的书入选率奇高,足可见其在“八十年代”的影响力。 @ 碎叶吹又绿 看到陈思和、刘苏里、王鲁湘、止庵、梁文道等一众名字才读,带着无趣和失望翻完,太良莠不齐,且泛泛而谈。此书仅是第九届深圳读书月主题活动的的一个附属产物,体例上是推荐人简介、推荐书目、推荐人的读书论,由于诸位多为50年代前后生人,时代印记较重,重复出现的书有,莫名的书也有。 @ 随风幻城 “读书最重要的是你读过之后能否留下那些该留下的东西,并且在该用的时候把它调用出来。”“读书时要善于选择合适的书,并且在读过之后,以自己的编码方式把它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这样才能在你需要联想、启发、变通的时候把它调用出来。” @ 倪小声 当代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文化人推荐的书单与阅读心得分享。喜欢“阅读的阳光”、“编余零墨”……加油吧最近,多读有分量的书。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

书籍目录

  •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任全国新闻工作者D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6年底至今,在《炎黄春秋》杂志任执行主编、副社长、总编。著有《陈永贵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国的试验》、《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隐蔽的秩序》等作品,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我的30年30本书吴思书单1.《韩子浅解》,梁启雄著,中华书局,19602.《明史》(点校本),中华书局,19743.《社会学和现时代》,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潘培新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4.《新阶级》(“灰皮书”),密洛凡•德热拉斯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理论室19815.《马克思与第三世界》,翁贝托•梅洛蒂著,高铦、徐壮飞、涂光楠译,商务印书馆,19816.《增长的极限》,丹尼斯•L•米都斯等执笔,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847.《史记》,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5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789.《系统思想》,小拉尔夫•弗•迈尔斯主编,杨志信、葛明浩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0.《逃避自由》,埃•弗洛姆著,陈学明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11.《反抗死亡》,E•贝克尔著,林和生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德•布劳著,孙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19881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卡伦•霍妮著,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4.《庄子》,庄周著,郭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5.《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
    —— 引自第86页
  • “急用先学”贯穿30年阅读史这30年的阅读,我先做个现象描述。个人感受到三个状况,一是起伏特别大,二是急用先学。由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太急速,起伏跌宕,阅读也深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人们已经很难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去阅读了。一是闲暇时阅读,完全本着个人的兴趣和兴致去阅读;二是持续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因此,很像前10年的改革状况“摸着石头过河”,读书也如此,“摸着脉动找答案”的阅读方式一直贯穿着30年中国人的阅读史中。第三个状况更加严重,那就是阅读总趋势一直在下滑。这也非常契合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就像“大国崛起”式的跨越发展不能深究一样,阅读状况的表面繁荣这扇门也不能轻易推开。如今,每年图书生产的总量很大,其中确实不乏好书,整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提高。但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虾兵蟹将,鱼目混杂。图书生产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知识生产、思想生产的状况。而中国目前的图书生产太缺乏有价值的原创,低水平的抄袭、重复生产反倒数不胜数。由此也造成读者阅读疲劳、购买疲劳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所谓“能看”的书,几乎无一例外是引进版。而真正中国原创的,包括30年以前成就的学者、30年以来成就的学者,在整体图书品种的生产总量中,占的比例都非常小。目前中国内地每年生产20万种图书,30年以来生产的图书总量约150万种至200万种,我推测,其中真正的优秀原创学术书大约只占千分之一,大概一两千本,可能还都不到这个数。
    —— 引自第15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私人阅读史1978~2008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