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书名: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作者:林毅夫
译者:
ISBN:9787543224360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94
豆瓣评分: 9.6

书籍简介:

从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他们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能够产生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得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并创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相容的企业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书友短评:

@ 祯 全书厉害之处在于论据和论证完全围绕“信息充分的公平市场反映真实的利润率,是不改变国企所有制和最大保护既得利益前提下,降低国企的财政依赖,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必须”这个论点展开,并由此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理论框架(不足在于缺乏实证)。林指出国企改革与市场自由化互为充要。但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说服当轴实施这样的改革:对于现政权,任何改革及其效果都将和政权合法性、正当性挂钩,长期利好的改革往往会被短期动荡所抵消。更何况在政商合一的现状下实现“政企分开”并“最小地损害既得利益”的改革也是不被容忍的。故当轴的现实解决方案除了用行政命令限制部分亏损行业的生产和市场消费外(电力企业),更多的还是依靠一支相对耗费较小的御史队伍,以运动式反腐的形式来打击各级政府和经营者通过实际信息优势来骗取财政的行为。 @ 乌咪酱 作者延续了前作的观点,强调国企改革不能局限于内部交易的效率提升。因为在宏观环境之下,无论是技术提升,还是产权改革,亦或股份转让,都只是在企业内生部分做文章。此外,应该构建一个自由流动的市场,同时产生的平均利润率便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借此来判断企业绩效。但是,作者虽基本能够自圆其说,但仍有不能解释的漏洞。其一,国企作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在许多技术难度大,利润效益低,投资周期长的项目要主动。若是完全流动的市场,不会有人选择啃硬骨头;其二,利润率仅能作为一种鉴别经营较差的警示指标,而对于经营出色的企业,在其或严重或不严重的预算软预算中,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从高收益掉到较高收益,却无法判断到底是经营策略的问题,还是内部寻租的问题。因而仍然会使国有资产流失,此现象集中在绩效较好的国企,绝对损失很大。 @ 张无忌 核心论点是,只有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减轻企业政策性负担,才能够硬化预算约束,才能够获取有效且成本低廉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才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现状。 @ 乌咪酱 醍醐灌顶,获得了论文新视角。虽然成书于很早之前,之后国企又经历了几轮改革,但这个视角依旧能够解释改革的思路,大佬不愧是大佬 @ 豆友190510388 企业经营绩效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国有企业的历史背景,发展优势,弊端。层层推进,条分缕析,逻辑严谨。同时佐以大量详实数据,使作者观点更加令人信服。国企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效果作出评价,也分析得出矛盾所在。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国有企业现状
1.2 研究现状与政策动向
1.3 本书的研究角度和结构安排
2 国有企业的形成逻辑:制度安排及其绩效
2.1 国有企业的形成:背景与逻辑
2.2 传统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2.3 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
3 迄今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
3.1 企业改革的背景与直接动因
3.2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
3.3 已有改革的双重效应
3.4 “放权让利式改革”的局限性
4 公平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结构
4.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历史与逻辑
4.2 市场竞争与充分信息
4.3 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5 国有企业的竞争环境
5.1 生产过程资金密集程度过高
5.2 部分产品价格仍然扭曲
5.3 国有企业承受的社会性负担
5.4 严重的政策性冗员
5.5 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与预算约束
6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条件
6.1 所有制(或产权)真的重要吗
6.2 认识国有企业:理论和经验证据
6.3 私有化能否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
6.4 企业成功的前提:充分而公平的竞争
7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创造充分信息
7.1 企业改革的核心与推进方式
7.2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存量调整
7.3 解除企业不对等竞争的负担
7.4 国有企业优势与改革的成功
8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 进一步,我们将讨论,在不改变企业外部条件的情况下,任何试图改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努力,都只能破坏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逻辑其结果必然是背离改革的初衷。
    —— 引自章节:2 国有企业的形成逻辑:制度安排及其绩效
  • 当时,重工业是资本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在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资本稀缺的条件下,使用资本的成本极其高昂。如果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不可能把投资引导到重工业部门的;相反倒可能诱致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因此,为了保证发展战略的执行,从经济逻辑上要求政府出面,人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首先是压低资本价格,即将利率、汇率压低到市场水平之下。紧接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农产品等一系列基本生活品价格都被压低。在一系列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被扭曲的情况下,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也成为必要的内生性制度安排。
    —— 引自章节:2 国有企业的形成逻辑:制度安排及其绩效
  •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共202册),这套丛书还有《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公平与集体行动的逻辑》《中国的奇迹》《精通计量》《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