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书名: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福柯的两次演讲及问答录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潘培庆
ISBN:9787568904315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4-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8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知识型、权力、知识考古学等观念对之后直至今天的人文科学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等。

– 译者简介 –

潘培庆,198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后赴瑞士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对中西哲学、中西政治文化战略的比较研究有兴趣。著有《解构中国政治文化战略》,译作有《福柯思想辞典》、《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词语》、《论自愿为奴》等。

书友短评:

@ 土豆番茄是一家 顺道读了篇陶东风《启蒙、批判与同时代——对三个理论文本的解读》“无论是盯住黑暗(阿甘本),还是批判(福柯),抑或公开运用理性(康德),其最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什么?对此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不是知识,也不是理性本身,而是勇气。”本书强调对治理的批判: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也就是可用批判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把自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是质疑自己,质疑构成自我的原则、方法和代价,把自己当成是一件有待于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而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启蒙的实质就是批判,就是走出不成熟状态的勇气和决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康德)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 @ Benjamin Rush 福柯坚持认为,“认识你自己”并非古希腊思想的最高表述,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是“关注自己”。因为大部分自我的技术被纳入到了权威和规训体系之中,因此现代社会“自我的文化”实际上是通过他者强加给自己的。就此而言,自我是历史发展而来的技术处理之物,因而自我无所谓拯救,也无所谓解放,只有去开发自我关系的新类型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 gawe 思想史的方法论 @ 阿斯酉 话不多说,为了这本书我要开辟一个新豆列。【那些看过却看不懂的书】福柯,你给我等着!你等我去看看课程😡 @ 布洛 批判就是自愿不臣服的艺术,就是深思熟虑不顺从的艺术! @ Morgana 受益匪浅 @ Percy 在地铁上读完了。读得飞快,但不敢说掌握了多少…… @ momo 翻译是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 LadyMistake 无聊 @ 五号宇宙飛行士 老师提到某些术语的翻译似乎有些争议。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很顺畅,对我目前的水平来说已经颇有启发了。

书籍目录

目录
总 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 批判和治理如影随形, 自我与技术如水随器
福柯著作名缩写
关于本书的说明
导言
什么是批判?自我的文化:福柯的两次演讲及问答录
什么是批判?(1978年5月27日)
自我的文化(1983年4月12 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讨论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讨论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语系讨论会
· · · · · ·

  • 批判,批判态度,就是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福柯的这一定义,一开始就把批判界定在治理范围内。不愿被治理,就是不愿这样被治理,不存在根本不愿被治理的问题,不存在彻底的无政府主义。人只要生活在人类社会,就必然有治理问题。批判的对象仅仅是“过度”。批判通常在哪些问题上展开?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这样被治理,这意味着被治理者不喜欢这样的治理方式,但可接受其他的治理方式。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由这些人治理,这意味着被治理者可接受另外些人的治理。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以这样的原则之名,这意味着被治理者可接受另外的名义。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意味着被治理者可接受另外的目的。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通过这样的手段,这意味着被治理者可接受另外的手段。批判可以表现为不愿付出这样的代价,这意味着被治理者可接受另外的代价。总之,任何治理都必须由某些人主导,都必须打出某个旗号,都必须有一定的目标,都必须有一定的手段,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批判也恰恰在这些方面进行。批判一方面质疑治理,怀疑治理,试图限制治理,但批判在根本上又与治理不可分割。所以福柯说,批判既是治理的对手,又是治理的伙伴。现代治理术的兴起,就伴随着各种抵制治理的声音。有什么样的治理,就有什么样的批判。
    —— 引自章节:译者序 | 批判和治理如影随形, 自我与技术如水随器
  • 《圣经》、法律、科学;《圣经》、自然、和自已的关系教导权、法規、独断论的权威。可以看到,治理化和批判如何相辅相成,其游戏如何导致一些现象,我认为这些现象在西方文化史上至关重要,不论事关文献科学,还是事关思维第79页
    —— 引自章节:什么是批判?(1978年5月27日)
  •   拜德雅·人文丛书(共41册),这套丛书还有《不可言明的共通体》《业》《从康吉莱姆到福柯》《走出黑暗》《海德格尔》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