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

书名:三坊七巷
作者:北北
译者:
ISBN:9787538719888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3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9
豆瓣评分: 7.2

书籍简介:

坊与巷,这是两个古老的词,时间已经在上面镀了一层厚厚的铁锈,锈色下,它们日益逼仄、狭小、泛黄、淡远。   似乎已经缩在角落里。   似乎已经脆弱得像一片枯叶。   似乎连呜咽声都渐渐凝噎。   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时尚与它们无关,它们属于过去,属于旧日生活。   但如果怀想,只要怀想,我们就看到了,看到它们曾经花朵般开放在时间深处。纵与横,方与正,竟然那么那么井然,宛若训练有素的军队,宛若有规有矩的棋盘。   中国古代城市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排列有序。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以坊为单位,坊内不可经商,经商只能到固定的市场。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   只有福州的三坊七巷,它“坊”与“巷”的意义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甚至是重叠的。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新置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到了唐天复元年,即公元901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了“守地养民”,又在子城之外。以钱纹砖砌筑起一座“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三坊七巷就在罗城的西南部,面积661亩。   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吉庇巷。   那一条叫南后街的路,最初的雏形是什么模样呢?比王审知修建罗城更早时的雏形?你无法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不长的路,从北至南流泻而下,右边伸出三只手。左边摊大七只脚,像一条中轴线,将三坊与七巷优雅地携在两腋,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成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最初究竟是谁设定出如此工整的格局?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数高官巨商大儒在此买地建房。为什么又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个格局小心维持下来,谁也不越界破规?现代都市轰隆隆的行进大脚,也奇迹般从它身边一次次绕过。没有踩下。   是侥幸?还是偶然?抑或如有人所说,是因为这方老屋灰瓦土墙间弥漫着太多雄才英杰的气息,天犹不忍,暗中庇佑,至于今?   严复、沈葆桢、林旭、林觉民、林徽因、谢冰心、庐隐、郁达夫、郭化若……翻动历史,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现在三坊七巷,稍一数,竟达一百多人之众。   偏于东南一隅的福州,自古都很难挤进历史的聚光灯下。那么,小小的三坊七巷究竟凭借什么力量。将“人杰地灵”一词再而三地证明?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山都 自己也在做三坊七巷的保护规划已经一年多了,感觉文人和一个基于理性思维的设计者对于很多事情很多现象的看法或者说是侧重是不一样的。什么是三坊七巷?三坊七巷的精髓是什么。。。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大家去凭着自己的感觉去。。。。 @ 栗生 一段城市一段史,北北书中的字,和影像,最终还是成了影像~ @ 老K 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 @ 蓝黑 像百度百科,我泔脚我都能写 @ 沈书影 家乡故土 @ 江皓 严复老师真是命大 @ 格爱格。 福州人自己的书“ @ 明鑫 果然,我已经不能忍受很差的文字了。 @ aqrwnd 内容简陋,仅仅罗列了一些历史故事而已,缺乏深度。 @ lazyou 浏览一遍而已

书籍目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三坊七巷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