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作者:罗杰·巴克豪斯(RogerE.Backhouse)
译者:姜井勇/柯珊珊
ISBN:978752171834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7-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860
豆瓣评分:
书籍简介:
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似乎不需要理由。 他是美国历史上首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他的诸多理论,从国际贸易到金融领域、从增长理论到投机活动,为几代学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的著作《经济学》,至今仍是经济学学生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经济学。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则教会的经济学家们如何去研究贸易。 可以说,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个时代。 他的学生,不管是也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罗夫,还是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也都影响力巨大。 但是,除了他出版的著作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所知甚少。 在这本书中,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萨缪尔森的早年时期(1915—1935)、哈佛时期(1935—1940)、麻省理工学院和战后初期(1940—1948)三十余年的人生故事,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经济学》和《经济分析基础》的诞生过程。 作者结合大档案、书信、作品和相关人物回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档案室,美国国家档案馆、哈佛大学出版社档案室等存档的文件,以及他的朋友、家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仅呈现了萨缪尔森丰富多彩的人生、职业生涯和思想发展,也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群像和经济学的演变;不仅是个人的传记,更是一个经济学发展的断代史。
作者简介:
罗杰·巴克豪斯(Roger E. Backhouse),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史和经济学教授,2014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副主编、《经济思想史》杂志和《经济学方法论》杂志的编辑。
作为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上的知名学者,巴克豪斯出版过《西方经济学史》《经济学的历史》等著作。
书友短评:
@ a 难,阿难 1970年,MIT的萨翁成了美国摘取经济学诺奖第一人,他显然已经习惯创造历史。委员会对这个“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经济学最后一个通才”,评价道:“他提高了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水准”,其贡献“超过任何其他当代经济学家”。 @ 袖袖 保罗·萨缪尔森是最后一位伟大的传统经济学家,再也没有人能对如此众多的独特经济学领域做出如此基础性的贡献。在近七十年的已发表研究中,他的深远理论贡献是普世的,他对整个经济学的深远影响使经济学的几乎每个分支领域的经济学家都称他为自己的经济学家。高中老师比拉 休史密斯对萨缪尔森来说非常重要,正是他的启蒙数学教育让他打牢了坚实的基础。在成为经济学家的过程中,芝加哥大学对他的意义是非凡的。正是在那,… @ Bellabelle? 对于学经济的人来说,阅读或收藏一部萨缪尔森的大部头传记,不需要任何理由 @ 袖袖 保罗·萨缪尔森是最后一位伟大的传统经济学家,再也没有人能对如此众多的独特经济学领域做出如此基础性的贡献。在近七十年的已发表研究中,他的深远理论贡献是普世的,他对整个经济学的深远影响使经济学的几乎每个分支领域的经济学家都称他为自己的经济学家。高中老师比拉 休史密斯对萨缪尔森来说非常重要,正是他的启蒙数学教育让他打牢了坚实的基础。在成为经济学家的过程中,芝加哥大学对他的意义是非凡的。正是在那,… @ a 难,阿难 1970年,MIT的萨翁成了美国摘取经济学诺奖第一人,他显然已经习惯创造历史。委员会对这个“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经济学最后一个通才”,评价道:“他提高了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水准”,其贡献“超过任何其他当代经济学家”。 @ Bellabelle? 对于学经济的人来说,阅读或收藏一部萨缪尔森的大部头传记,不需要任何理由
前言和致谢 / V
导 言 保罗·萨缪尔森和现代经济学 / IVII
部分 早年时期(1915—1935年)
第1章 童 年 / 001
第2章 芝加哥大学:1932年 / 033
第3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932—1933年 / 055
第4章 从社会科学家到数理经济学家,1933—1934年 / 089
第5章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1932—1935年 / 117
第二部分 哈佛岁月(1935—1940 年)
第6 章 在哈佛的学期,1935 年秋 / 151
第7 章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 193
第8 章 埃德温·比德韦尔·威尔逊 / 217
第9 章 建立联系 / 239
第10 章 简化经济学理论 / 279
第11 章 合作研究 / 313
第12 章 阿尔文·哈维·汉森 / 335
第13 章 汉森的得意门生 / 363
第14 章 经济理论可观察的意义 / 387
第15 章 离开哈佛 / 415
第三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二战、《经济分析基础》与教科书
(1940—1948 年)
第16 章 麻省理工学院 / 445
第17 章 统计学 / 477
第18 章 创立新经济学(Ⅰ)—理论,1940—1943 年 / 497
第19 章 汉森和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1941—1943 年 / 535
第20 章 创立新经济学(Ⅱ):政策,1942—1943 年 / 581
第21 章 科学家和科学政策,1944—1945 年 / 605
第22 章 《经济分析基础》,1944—1947 年 / 633
第23 章 战后经济政策:1944—1947 年 / 671
第24 章 凯恩斯和凯恩斯经济学 / 721
第25 章 撰写教科书,1945 年 / 743
第26 章 围绕教科书的争议,1947—1948 年 / 777
第27 章 《经济学》版,1948 年 / 805
第28 章 在麻省理工学院埋首耕耘 / 835
第29 章 萨缪尔森:风华正茂 / 861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 885
注 释 / 887
尾 注 / 967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