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oshutianxia.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18081943-6558739f69153.jpg)
书名: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
作者:邓晓芒
译者:
ISBN:9787506391474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3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6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人之镜》以“镜子”比喻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的差异。引出中西人格的比较,重点放在中国人的人格之上。作者通过分析关云长与阿喀琉斯、贾宝玉与唐璜、屈原与浮土德等六组对位人物的人格结构。以“品格”与“性格”,“情”与“爱”,“辩白”与“追求”等关键词为导引,反思中西文化传统所造成的“自我意识”。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邓晓芒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翻译,是国内第一位从德文原文翻译康德的学者,他的哲学著作及美学著作在当代学界和思想界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
书友短评:
@ #暗蓝# 哲学家搞比较文学,瑕多亦不掩瑜。中国人把自己当成镜子,“心里像明镜似的”,于是便有了judge一切的合法性,而回到自己,哪怕卑贱,哪怕犯错,也是“单纯赤诚”“无心之过”,所以今天说的“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其实亘古未变。至于西方人格结构的忏悔与毁灭意识,给中国人做镜子无妨,但要是强行移植,则又是另一种麻烦。 @ Littlejane 哲学家看文学总是别有一番洞见,邓老师的书让我居然又一点想落泪……其中对弥尔顿《失乐园》和《水浒传》、阿Q的比较让我有灵魂颤栗之感。我感觉整本书就是在拨开我对于中西比较的一层迷雾、一层面具、一层遮羞布,阅读过程很愉快很享受,一页一页都在拉扯我的灵魂。 @ Mr.Craner 没有同系列的另外两本好,选题太大…… @ ketos 道理说得通,但论证所用的文本以及论证过程都太牵强~再也会盲信你们了哼╭(╯^╰)╮ @ 有头脑不高兴 虽说有结论&目的先行之嫌(中国国民性批判),但作者对文学形象的反传统解读还是很有启发性 @ 七鲤鲤 披着外衣精心地踩一捧一。如果想成是篇嘻笑怒骂输出情绪的东西倒还行。这书适合“外国的月亮更圆”的八九十年代。 @ 因其荒谬,我才 邓老师90年代写的,后来又再版了。他将中西文化中典型文学人物进行对比,从而牵引出中西人性人格的特点——中强调人心为镜,所以需要反观自照、反身求诚,中哲也多在人性论伦理学里讨论;西则习惯自然为镜,因而需要先树立自然哲学,向外部探索,再回到自身,注重人的自由意志。这是一本可读性高的书。 @ 赫斯托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佩泽提诺 去爱,去体验,去迫不及待地行动,追寻自由。 @ 啦啦呜 很好,尤其喜欢封神演义麦克白,水浒传失乐园。
总 序 张炯
新版序
镜子的故事(代前言)
上篇 人格之镜/1
第一章 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8
第二章 赤诚与虔诚:唐三藏与早期基督徒的比较/23
第三章 情与爱:贾宝玉与唐璜的比较/47
下篇 人生之镜/91
第四章 命运与罪感:《封神演义》与《麦克白》的比较/97
第五章 卑贱意识与高贵意识:《水浒传》与《失乐园》的比较/119
第六章 辩白与追求:屈原与浮士德的比较/154
结束语/193
· · · · · ·
思想家 当代哲思(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灵之舞》《灵魂之旅》。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