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书名: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第3版)
作者:[美]亚伦·T.贝克(AaronT.Beck)/[美]丹尼丝·D.戴维斯(DeniseD.Davis)/[美]阿瑟·弗里曼(ArthurFreeman)
译者:王建平/辛挺翔/朱雅雯
ISBN:978711549353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0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本书阐释了人格障碍的性质,也说明了其较难治疗的原因。书中列出12种人格障碍,分章节具体讲述,临床案例详实。书中有关各障碍的知识内容都是最新的,并针对鉴别诊断、个案概念化、实施个性化的CBT干预以及克服治疗阻碍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本书是以认知行为疗法视角来理解和治疗人格障碍的一部权威性著作,详实全面,可作为治疗师的实操资源及培训工具书。本书除适合心理学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及患者家属阅读。

作者简介:

亚伦·T·贝克(Aaron T.Beck)。医学博士。认知疗法的创始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医学系荣誉退休教授。认知治疗贝克学院荣誉主席。所获奖项包括: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美国心理学会(APA)终身成就奖、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杰出服务奖、罗伯特·J与克莱尔·帕萨罗基金会神经精神医学研究奖(Robert J. and Claire Pasarow Foundation Award for Research in Neuropsychiatry)、美国医学研究所心理健康萨纳特国际奖、古斯塔夫·林哈德奖(Gustav O. Lienhard Award)。贝克博士在人格障碍领域经验丰富,他做了有关认知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两项研究。

书友短评:

@ 无路之国 对大多数咨询师来说,最合适(甚至可以说唯一合适)的临床方法还得是CBT。很有启发的一本临床手册。 @ maple 前面的分析都很好,结果处理方法习惯性的跑向了认知疗法 @ JZ 篩書補標。概念釐清,但具體方案都是個案,僅有標準流程參考價值 @ 白叶木瓜 参考书 @ 赫拉扎德 “我们治疗的不是那些障碍,而是那些具有独特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的人。” @ 一ZHAI到底 是一本适用于心理治疗师实际操作的书,对于我等病人是大概了解病情。 @ 苏小坡 牛逼。被这份人文关怀感动,每个知识点的分析如此细心耐心又严谨具有逻辑性,没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和ego,有的是事实案例和科学性。不炫技,不彰显自己,而是真切的呈现出事实,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帮助。很动容。 @ 履覆长清 待定 @ 抢萝卜的喵 简直可以说是心理自救手册,可惜的地方是没有对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方案 @ 大反派 获得解释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和临床方法
第 1 章 人格障碍认知行为疗法概述//2
针对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取向//3
CBT 治疗人格障碍的实证支持//10
结论//15
第 2 章 人格障碍理论//17
人际策略的进化//19
遗传与人际间的交互作用//25
失功能信念的起源//27
信息加工与人格//28
图式的特性//30
2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人格与模式//32
情感在人格中的作用//34
内部控制系统//34
转变为人格障碍//36
认知的变化//37
认知侧写//38
发展过度及发展不足的模式//39
特异性的认知侧写//44
思维风格//54
特点总结//56
结论//57
第 3 章 人格病理评估//59
正式定义//59
概念问题//62
替代性的 DSM-5 特质取向//64
评估工具与策略//66
认知系统//69
结论//73
人格信念问卷 – 简版//75
第 4 章 人格障碍适应不良图式及模式的神经机制//79
人格障碍的功能性神经网络异常:选择性概述//80
认知行为治疗:当前应用与未来方向//85
结论//87
第 5 章 人格障碍认知疗法的一般原则和特定技术//88
基于资料的个案概念化//90
识别图式//91
目录
3
明确患者的潜在目标//94
强调治疗师 – 患者的关系//96
特定的技术//99
认知策略与技术//100
行为技术//106
体验法//108
结论//113
第 6 章 与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联盟//114
治疗关系上的困难//117
针对患者适应不良的信念与行为的概念化//118
识别和解决治疗关系问题//121
治疗师的信念及对患者的反应//123
通过治疗关系来达成治疗目标//124
结论//126
第 7 章 多样性、文化与人格障碍//127
文化和诊断的准确性//128
文化与疗效//130
对人格障碍特定临床组的误诊//130
特定群体对心理健康服务使用不足//132
个案文化概念化的重要性//133
针对人格障碍的文化性认知疗法//134
结论//136
4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应用
第 8 章 依赖型人格障碍//138
临床体征与症状//139
鉴别诊断//140
概念化//140
治疗的主要目标//143
合作策略//144
临床干预//145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151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152
结论//154
第 9 章 回避型人格障碍//155
临床体征与症状//156
鉴别诊断//158
概念化//159
治疗的主要目标//164
合作策略//164
临床干预//170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178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180
结论//181
第 10 章 强迫型人格障碍//182
临床体征与症状//183
研究及实证资料//185
鉴别诊断//187
目录
5
概念化//188
治疗的主要目标//189
合作策略//191
临床干预//193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198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199
结论//199
第 11 章 抑郁型人格障碍//200
临床体征与症状//202
患病率//203
鉴别诊断//203
概念化//204
治疗的主要目标//209
合作策略//210
临床干预//211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213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215
治疗的效力和与结局//217
结论//217
第 12 章 偏执型、分裂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219
治疗的主要目标//220
偏执型人格障碍//220
临床体征与症状//221
合作策略//224
分裂型人格障碍//230
分裂样人格障碍//239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246
结论//246
6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第 13 章 被动 – 攻击型人格障碍(违拗型人格障碍)//248
临床体征与症状//249
研究和实证资料//252
鉴别诊断//253
概念化//255
治疗的主要目标//258
合作策略//259
临床干预//260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266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267
结论//268
第 14 章 自恋型人格障碍//270
临床体征与症状//271
鉴别诊断//273
针对自恋及自尊的研究//273
概念化//275
治疗的主要目标//283
合作策略//283
临床干预//285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291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292
结论//293
第 15 章 表演型人格障碍//294
临床体征和症状//295
鉴别诊断//296
研究和实证资料//297
目录
7
概念化//297
治疗的主要目标//301
合作策略//302
临床干预//304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309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311
结论//313
第 16 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314
临床体征与症状:“反社会”概念//315
鉴别诊断与共病诊断//316
概念化//317
治疗的主要目标//319
合作策略//322
临床干预//326
治疗进程、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329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330
结论//330
第 17 章 边缘型人格障碍//332
临床体征与症状//334
鉴别诊断//335
概念化//335
治疗的主要目标//339
合作策略//340
临床干预//344
治疗进展、毕生发展及结束治疗的考量//353
常见问题挑战与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354
结论//355
8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第三部分
共病与临床管理
第 18 章 与症状性障碍的共病//358
人格障碍共病焦虑障碍//361
人格障碍共病心境谱系障碍//362
人格障碍共病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368
人格障碍共病健康谱系障碍//369
结论//371
第 19 章 临床管理:与人格障碍患者的合作//372
临床挑战与社区环境//373
共病与早期检测//375
治疗、治疗师变量及护理质量//376
管理临床挑战//378
临床工作者的自我关怀及心理弹性//387
第 20 章 汇总与展望//390
评估//391
临床准则//391
结论//398
致谢//399
· · · · · ·

  • 我们推测,自然选择的过程,在程序化行为与环境或文化的要求之间确定为疗法契合点。但是,我所处环的変化要于我动化适应策略的调整一一策略调更大程度上是我会环境自行修正的结果。因此,那些在原始环境下起作用、式,延续终生。关于掠食、争及社交的策略,不会一直适用,尤其对于现今高度个性化、技术化的社会,因为它有其自已独的文化及社交组织模式。对于被我们诊断为“人格障母的行为而言,其发展形成的因素之一可能就是这种不良的社会适应性。无论这些基于进化的行为模式在更为原始的环境中具备多大的生存价值,只要现今文化下它デア个体的个人目标或有悖群体规范,那么它们就是存在題的因此,高度发展的掠食性或竞争性策略可能在原始条件下会有助于生存,但在当속会背景下就会表现为适应不良,并最终成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同样,一种自我表现的策略,在原始野生的条件下会吸引来帮手及同伴,但在当今社会中可能就会过不及。而实际上,只要这些模式是处于僵化、不灵活及相对失控的状态,它们就极有可能会导致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基于进化法则对症状性综合征予以概念化。例如,“战或逃”的式,虽然可能在远古时期涉及人身安危的紧急情形下具备适应性,但也可能成为焦障得或慢性意( hronic hostility)状态的根基。这一反应模式,在诸如看到掠食动物时,会被激活;同样也会被诸如拒绝或贬低这样的心理创伤性威胁所激活。且易感性个体暴露于一系列具有潜在厌恶性的人际情境中而引发出一种心理生理反应时知觉到危险同时自主神经系统唤起一一其表现可能就会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了同样,基因的多样性可以解释个体的人格差异。所以,在面对危险时,某一个体可能倾向于静止不动,另一个体则可能倾向于攻击…
    —— 引自章节:人际策略的进化//19
  •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与APD患者对自己的看法相似(“我能力不足”),但对人的看法上却不同。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认为:别人强大而且能照顾他们。而APD患者则认为:别人可能会批评和拒绝他们。因此,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寻求亲密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让他们感到舒适;而APD患者通常害怕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处于这种关系中会让他们感到脆弱。 APD患者通常处于社交隔绝状态,这点与分裂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同,这些人格障得与APD之间主要的差异在于,APD患者渴望被接纳,渴望亲密关系。而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得患者更喜欢与世隔绝。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对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不关心,分裂型人格障得患者对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可能有反应,反应往往是由偏执推动(“他们有何居心”),而APD患者对此的反应往往是自我贬低性的。
    —— 引自章节:第 9 章 回避型人格障碍//155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