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书名: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作者:伊万·伊利奇(IvanIllich)
译者:吴康宁
ISBN:9787518414307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0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1994年,Deschooling Society的繁体中文版《非学校化社会》(吴康宁译)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强烈的关注和持续的研究兴趣。为了满足我国大陆读者阅读该书的需求,万千教育编辑部约请有名教育社会学者吴康宁教授重新翻译了这部巨著。

作者简介:

作者伊万·伊 利奇是当代世界很负盛名的教育思想家之一,而译者吴康宁教授是我国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二者必将使《去学校化社会》这部译著成为不朽的经典。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们对美国教育趋之若鹜、靠前推崇的今天,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透过伊利奇对美国教育和社会的炮轰,我们亦可反思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理智地去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学习化社会。

译者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著有《教育社会学》、《课堂教学社会学》(合)、《转向教育的背后》、《假如大师在今天当老师》等;主编有《课程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学丛书》、《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丛书》、《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 学研究丛书》等。获教学、科研奖若干。

书友短评:

@ 杨三十 说是和《被压迫者教育学》一起读,但从感受上来说,让我想起更多的则是《基本收入》。开篇上来就对「义务教育」提出了足够有力的质疑,直接击碎了过往所有关于「教育」的观念。由「义务教育」所建立推动起来的一整套学校系统,本质上只是在完成对青少年进行加工、并把他们输送给社会的功能,无论在资金还是在资源上,看似平等,但其实都更有利于有钱有权的人。即,他们规定了一套看似平等,实则更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当然无数的人都可以对这套论述提出质疑和反驳,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把前提建立在「去学校化」上,同样也可以建立足够平等的学习系统。 @ discuz_x 非常颠覆性的观点,虽然可行性令我充满质疑,但是批判非常真实尖锐。行文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晦涩。 @ aya是🐷妙 核心思想不错 批评引入深思 但写的太没逻辑 不好读 @ 池鲸鲸 作者并不是单从学校而论学校,而是从个人成长出发,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出发,审视、批判,并再建构。核心:自由的教育理念,平等的教育机会,开放的教育网络。 @ Sisypheandie 很激进,很好。但去学校的社会批判总嫌表面,要能和福柯的认识论的知识型批判结合在一起就好了。但很显然认识论批判的进展太慢了,尚未足够经济社会批判的要求。 @ 南国的孩子 翻译实在不堪入目,但中英文对照还行。去学校化社会有点异想天开,但去学历化社会是可行的,用宪法保障不会有学历歧视现象,后面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 时光胶囊 Mark:一个好的教育应当有三个目标:1)向所有希望学习的人提供一生中任何时候都可使用的学习资源;2)让所有希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知识的人能够找到从他们那里学到这些知识的人;3)向所有希望公开提出争议的人提供表达的机会。

书籍目录

译者导读
一、作者生平
二、时代背景
三、主要思想
四、简要评价
去学校化社会(中文版)
作者序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必须废除学校
第二章 学校现象学
一、年龄
二、教师与学生
三、全日制就学
第三章 仪式化了的进步
一、制度化价值观的神话
二、价值观测量的神话
三、套装价值观的神话
四、永恒进步的神话
五、仪式游戏与新的世界宗教
六、未来王国:普遍抱有的期待
七、新的异化
八、去学校化的革命潜力
第四章 制度光谱
一、虚假的公用事业
二、作为虚假公用事业的学校
第五章 荒谬的一致性
第六章 学习网络
一、一种异议:当下无处可通的桥梁对谁有用
二、新的正规教育制度的一般特征
三、四种网络
四、教育物品查询服务
五、技能交换
六、伙伴选配
七、专业教育者
第七章 “厄庇米修斯式的人”的再生
译后记
去学校化社会(英文版)
Introduction
1. Why We Must Disestablish School
2. Phenomenology of School
3. Ritualization of Progress
The Myth of Institutionalized Values
The Myth of Measurement of Values
The Myth of Packaging Values
The Myth of Self-Perpetuating Progress
Ritual Game and the New World Religion
The Coming Kingdom: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Expectations
The New Alienation
The Revolutionary Potential of Deschooling
4. Institutional Spectrum
False Public Utilities
Schools as False Public Utilities
5. Irrational Consistencies
6. Learning Webs
An Objection: Who Can Be Served by Bridges to Nowher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Form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our Networks
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
Skill Exchanges
Peer-Matching
Professional Educators
7. Rebirth of Epimethean Man
· · · · · ·

  • 义务就学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权利。
    —— 引自章节:作者序
  • 学校训导他们混淆过程与实质。价值观的制度化必将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社会的两极分化以及人的心里软弱无能,这是全球性恶化与现代化灾难的进程所产生的三方面问题。我将阐明,当非物质需求被转换为商品需求时,当健康、教育、个体流动、社会福利或心理健康康复被说成是各种服务或“安排”的结果时,上述损毁是如何得以加速的。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必须废除学校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