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陷阱

书名: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
作者:[瑞典]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BenediktFrey
译者:贺笑
ISBN:9787513936453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80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300年历史的长时段剖析 人工智能时代打工人的启示录 AI 革命,革的是谁的命? ★ 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度最佳书籍 ★ 芝加哥大学推荐必读书目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青年社会学家廉思重磅推荐 ◎ 内容简介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给社会的主要工作形态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技术进步的历史,以及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分配。 本书作者将带领读者们遍览各个时代技术进步对人们工作形态的影响,揭示不同时代“打工人”的处境,并最终将目光转向未来,试图分析当前的AI革命将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何种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作者力图说明,技术进步对收入造成何种影响,将决定人们对它的态度。 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巨大后果。 正如本书所表明的那样,工业革命从长远来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但机械化的直接后果对大量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中等收入岗位减少,工资停滞不前,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利润激增,经济不平等加剧。 本书作者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证明,这些趋势大体上反映了我们现在这个始于计算机革命的自动化时代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最终为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利益一样,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潜力做到这一点。 《技术陷阱》表明,在眼下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过去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面对现在的状况。 ◎ 专家&媒体推荐 技术进步始终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即便颠覆性创新颠覆了许多产业、职业,经济学家依旧坚信,这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本书透过漫长的历史镜头,聚焦到“取代技术”对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冲击,揭示了技术进步并不完美的一面,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反思,值得反复研读。 —— 刘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毁灭。创造是永恒的,能带给人类以福祉,而毁灭是暂时的,但也会给社会带来撕裂性伤痛。这种伤痛正是“技术陷阱”的根源。……技术进步是永恒的,但也需要“间歇”,而我们也需要在“间歇”中思考。《技术陷阱》正是这种思考。 —— 高德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力图告诉我们,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并非单纯的生产力增长亦或人类对自然的一次次胜利,而是呈现出更复杂的劳动分工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政治力量的更迭乃至国际关系的调整。……本书不仅是一部技术变革史,更是一部社会分层史、劳工演进史和制度变迁史。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如何处理好技术引发的短期变量和长期变量,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无疑是极为深刻的。 —— 廉思,青年社会学家、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 《技术陷阱》可能会以其听起来有些不祥的标题吸引那些末日论者的注意。但最终,它一定会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振奋起来。 ——《经济学人》 了解21世纪的自动化及其颠覆性影响的一部绝佳指南。 ——《卫报》 针对当前的问题,弗雷秉持一种挑衅性的、原创性的观点,去审视过去的技术进步的后果……他的工作,向着批量生产和人工智能迈出了一大步。 —— 安德鲁·希尔,《金融时报》 这部著作对过去的工业革命、其中出现的技术以及社会适应这些变化的方式做了出色的分析。 —— 阿迪·盖斯凯尔,《福布斯》

作者简介:

著者:

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牛津马丁花旗会士,牛津新经济思维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牛津大学马丁学院主持有关工作之前景的项目。他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同时担任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联合国、欧盟以及多家大企业的顾问。

著作也散见于《金融时报》《科学人》《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他于2013年作为联合作者发表的“就业之前景:计算机化对工作的影响程度”得到了4000多次学术引用,其所用的研究方法被巴拉克·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委员会、英格兰银行以及世界银行采用。

译者:

贺笑,自由译者,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书友短评:

@ 后浪 一种二元式的写法:阶级社会中的科技与人类。先简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虽然有许多技术的奇思妙想,但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被统治阶级往往会敌视和破坏之,以免自己被取代;工业革命前两百多年造成了被统治阶级的悲惨生活,但其长期向好的效应在19至 关于科技发展史介绍的一本书。技术进步会带来替代技术和使能技术,替代技术冲击工人就业,使能技术帮助提高效率。但技术发展往往会经历从替代到使能的阶段,历史上的卢德主义往往发生在替代技术焦虑期。简单说科技进步短期带来焦虑和痛苦,长期催生繁荣。新技术发展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向成熟,虽说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原有劳动者往往难以转到新的高薪岗位去,只能向下去低技能底薪岗位。这也是造成中产阶级下滑的原因之一,催生了政治极化和民粹主义。作者应该是对美国政治极化也痛心疾首,认为政府片面强调全球化的好处,没有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成本,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现在的社会撕裂,特别是红脖子白人支持特朗普,和当年卢德主义抵制机械化浪潮异曲同工。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下一次浪潮中,业已积累了相当高的风险。 @ zaza 在 GPT-4V 和 DALL•E-3 发布后读过的应景之作,写的很好的作品,以史为鉴看当下非常有意思,准备抽空写篇文章了。 @ 啦啦啦啦 从技术看历史。社会总倾向于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 @ 神经梦游者 作者用了大量论据来论述我们在本世纪面临的自动化取代工作的危机,和工业革命的那一轮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作者是清楚人工智能对于具体职能的替代情况的,却得到一个相对保守和乐观的结论,奇怪。

书籍目录

序 言
引 言
第一部分 大停滞
第一章 前工业时代发展简史
第二章 工业化之前的繁荣
第三章 机械化为何失败
第二部分 大分流
第四章 工厂时代的到来
第五章 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不满
第三部分 大平衡
第六章 从大生产到大繁荣
第七章 机器问题的回归
第八章 中产阶级的胜利
第四部分 大逆转
第九章 中产阶级的衰落
第十章 大步向前,渐行渐远
第十一章 政治两极化
第五部分 未 来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
第十三章 致富之路
致 谢
附 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 如今的人们常常把人工智能的未来描绘成世界末日,与之相似,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们也认为技术给人类未来带来的危害将多过好处。
  • 在19世纪初,随着工业和农业领域的机械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所谓的机械问题的关注变得更强烈了。在经济学家群体中大卫・李嘉图认为:“劳动阶级接受的观点是,使用机器经常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不是基于偏见和错误,反而符合政治经济学的正确原则。”他在著名篇章《论机器》( On Machinery)中宣称,机器降低了对无差别劳动的需求,导致了技术性失业;他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证明这种失业只是短期问题。然而如果说对机器的恐惧有了什么变化的话,那也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有所回升。査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和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Elizabeth Gaskell)等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的作品抓住了当时人们的关切点,频繁呼应了劳动者们对机器的看法。盖斯凯尔的《玛丽・巴顿》( Mary Barton)书将背景设定在了1839-1842年的曼彻斯特,书中一个角色在伦敦的场议会听证会上评论道:“嗯,说到底你在点子上。上帝保佑你,小伙子,一定要让他们破坏更多的机器。自打珍妮纺纱机出现以来,我们就没有过过好日子了。机器毁掉了穷苦人的生活。”当时的人们也担心机器会影响工人的工资、尊严、道德独立以及社会地位。1839年狄更斯参观了曼彻斯特的几座工厂,虽然他自己也经历过贫穷和苦难,但他仍对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感到震惊。他的小说《艰难时世》( Hard Times)就是根据这些印象写成的。马克思认为,“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狄更斯则虚构了焦煤镇( Coketown)这样一个工业城市,在这里“蒸汽机的活塞单调地上上下下,就像大象陷人了忧郁的疯狂”。二人都强调了工厂工作的重复性,将工人描绘成了工厂机械力量的奴隶。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不满
  •   智慧宫(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文明1》《祖荫下》《女性与权力》《理性的暗面》《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技术陷阱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