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书名: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作者:周明之
译者:雷颐
ISBN:978756335145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5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本书的中心是分析胡适在晚清和民国以来的新旧交替与中西激荡中,所产生的痛苦挣扎和无所适从的疏离感。本书虽以胡适为中心,却对傅斯年、徐志摩、丁玲等一批现代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政治那种进退失据、辞受两难的处境,对传统文化那种爱之痛苦、破之更痛苦的复杂心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甚至对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态度,都从思想史、心灵史的角度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实际上透视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周明之,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专业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后历任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译者简介:

雷颐,著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该所研究员。著有《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被延误的现代化》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等。

书友短评:

@ 海阔天空祝沽笙 何止是疏离感,简直是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社会作用下所形成矛盾的集合体如丧家犬般的四处乱撞的否定的多重循环了! @ 清风 K825.4/Z719 社科 @ 文的 11年冬回国读的。哪里有选择,尽是无奈与彷徨。 @ 我的我的我 彷徨,徘徊,浸入骨髓的疏离感,这是那一代的知识分子,也是当下的生存状态。 @ R氏孤独患者 这本书的观点并不新颖。 @ 咏归 胡适的心理上的疏离与别扭一展无余 @ 木鱼 胡适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身处新旧文化转型过渡时期,经历中西文化交流激荡,中西新旧之间的张力撕扯,既是一种塑造也是一种折磨,知识分子怎么选择都面临一种解脱同时面临另一种痛苦

书籍目录

中译本自序
译者序
第一篇 一个近代中国人的教育
第一章 成长期
第二章 出洋
第三章 从农学到哲学
第二篇 文化碰撞
第四章 基督教
第五章 婚姻
第三篇 政治观点
第六章 世界主义
第七章 中国政治
第四篇 文化建树
第八章 文学革命
第九章 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第十章 国学
第五篇 结语
· · · · · ·

  • 因为历史不是一个客观的实在,而仅是种消逝的事件的想象重建,对这一代似乎有用,惬意的模式绝不能完全应用于下一代。这样,伏尔泰的戏语“历史只是我们利用死人的一堆恶作剧”中还是有深刻的真理的……我们所上演的恶作剧的种类……取决于我们对今天的态度。如果对今天感到十分满意,我们将以一种学究的超然来研究我们的祖先,并对他们表示大可怀疑的赞扬;但当时代出现混乱时,我们倾向于因此指责他们,否则就像一个适于我们装扮的模特儿那样为他们粉饰,使他们闪现出事实上根本没有的德行,可能他们根本不承认这种德行。
    —— 引自第191页
  • 就对国家态度而言,五四时期移动向两个方向,一方面,民族主义感情达到新的高度,实实在在影响了能读会写的每一个人。……而悄悄增长的世界主义情感却不太明显,虽然它仅限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集团,但却非常明确,意义重大。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胡适反对自己国家的叫喊和那种外国式的批评中国的严酷推理。高一涵也曾严肃地问道,一个人是否应该无条件地忠于自己的国家。他认为,国家只是一种实现个人潜力和世界文明的手段。陈独秀也回响着同样的情感:“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许多五四精英认为民族国家的基本目的不是使国家荣耀,而是献给人民尊严与和平。这样,世界主义便与康有为的乌托邦不一样,与五四精英的存在经验紧密相关,成为他们急切寻求意义的象征。
    —— 引自第235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