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戛然而止

书名: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
作者: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译者:王兢
ISBN:978755985323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36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今天的世界酷似“一战”前的欧洲; 举手投降并说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这很容易,但也很危险。 欧洲是如何走到1914年夏天那个战争比和平更有可能的境地的?那些决策者行事时都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没像之前那样把局势往回拉一下?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和平戛然而止? 战争,当它终到来之时,所有人都惊骇莫名;但“一战”绝不是稀里糊涂发生的。无论帝王君主、官员政客,还是普罗大众,人人都想利用战争,人人都在制造危机。各国政要复杂多变的性格和动机、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威胁日盛的军备竞赛,以及不断变化的联盟体系,终结了长久的和平,带来了一场改变欧洲和世界的战争。 本书意在述说百余年前的欧洲是如何从太平盛世迅速堕入战争深渊,并力图找出那些缩小选择余地的关键转折点。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Margaret MacMillan),杰出史学家,历史研究及国际关系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为牛津大学教授。

麦克米伦的曾外祖是“一战”时英国名相劳合·乔治,她的多部作品也与其外祖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曾获塞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赫塞尔-蒂尔特曼奖等众多奖项。

著作《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备受赞誉,获历史学教授罗新郑重推荐。

书友短评:

@ 满洲海兰察 特别好的一本书,译文流畅,内容也引人入胜,可见作者和译者都是极其用心的。从一战前的物质盛景与人物群像开始铺陈,不拘泥于许多一战作为帝国主义争霸战的意义表述窠臼,将时间回拨至战前,工业革命缔造的丰裕盛景,政治家们在国内外纵横捭阖,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军备扩张的加速,都成为短暂时间向度内不断引发震荡的余音。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战争如何一步步滑入深渊至不可挽救的复杂境地,协调机制的逐渐失效,以及种种事件所起的或偶然或必然的作用都在客观层面促成了和平机会的丧失。诚如书名而言,和平戛然而止,但你翻开此书后会发现,这个戛然是个连续的不可逆过程,这也正是历史的玄妙之处。发生在瞬间的偶然在历史中成为事实,并掀起更大的风暴,影响这个时代甚至下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直到命运终焉。 @ 麒麟 《和平戛然而止》是一本内容深邃,文笔通俗易懂的书,不管你是否有世界史的基础,或者是否对一战有了解,都不影响你看明白这其中的脉络,可读性极强,没有其他历史社科类书籍作者偷奸耍滑到处摘抄拼凑引用现成文献的情况,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是作者自己的总结和输出,这点非常可贵,而且也没有那种学者故弄玄虚写的假大空的抽象难懂,我觉得这里面也有翻译的功劳,读起来非常的通顺,好理解,清晰,就算书籍有700页那么厚,但丝毫不会给读者在啃一本厚书的压力感,这是值得称赞的,我预想,今后也会有其他历史社科作者会不断引用这本《和平戛然而止》的内容和观点,所以我认为它值得收藏。 @ 冬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之复杂与相关研究之丰富已不必多言,在此情况下,麦克米伦提出应通过“尽可能地理解每一个当时的个体”的方式进行探索,未尝不是一种有趣尝试。当然,作者并未因此落入简单的群像描绘这一写作窠臼,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上述个体在1914年7月的决策是一系列历史经验影响下的产物,并使本书得以铺陈为一部兼有战前二十年间历史、社会与人物的全景式作品——稍显臃肿,但也足够有料。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虽主张一战的爆发充满偶然性(“选择总是有的”),并将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战前一小撮庸人们的决策;然而同时,她又敏锐地察觉到和平绝非“戛然而止”——历史的、制度的与社会的积累让战争的威胁在1910年代已然迫近。这或许构成了一种本书对于历史认识的自相矛盾,但由此引发的思考本身也可被视为本书的价值之一。 @ 豚豚骨拉面 以各国政要的延续及个人的出生,受教育,家庭及思想上认识这些做出决定的人。事情更具体,对于人物的描写更丰满,虽然行文较长,但阅读的门槛不高,是都可以轻松上手的程度。 @ 会买车票的河马 以前只知道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但对其背后更细节和复杂的部分一概不了解,非常感觉作者带给我全新而全面的理解视角。 @ 生活意义是什么 厚厚的一本书,用四天完成了。虽然有些翻译有点晦涩,但这本书总得来说还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好的人类思想精华,对一战前的介绍非常详细、生动。点一万个赞。 @ 哈哈哈 开始看起来非常有意思,但读完似乎没有那么清晰明白一战为啥爆发 @ NedKing_1566 如果从21世纪回头看,我们可以在两件事情上指责那些将欧洲带入大战的人:第一,他们缺乏想象力,从未看到一场战争冲突竟有如此大的破坏力;第二,他们缺乏勇气,无法站出来直面那些认定除了战争别无选择的人。选择总是有的,但是和平戛然而止。向饶勒斯,祖特纳,向每一位或迟疑、或犹豫、眼含泪水做出或拒绝做出决定的人致敬。

书籍目录

导 论 战争还是和平?
第一章 1900 年的欧洲
第二章 大不列颠与光荣孤立
第三章 “顽童为王,国家之祸!”
第四章 德国的“世界政策”
第五章 无畏战舰:英德海军竞赛
第六章 不般配的盟友:英法协约
第七章 熊与鲸
第八章 尼伯龙根的忠诚
第九章 希望、恐惧、观念与未言明的假设
第十章 和平之梦
第十一章 考虑战争
第十二章 制订计划
第十三章 危机上演
第十四章 波斯尼亚危机
第十五章 纷争不断的 1911 年
第十六章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第十七章 欧洲后数月的和平
第十八章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第十九章 欧洲协调的终结
第二十章 欧洲和平的后一周
尾声 战争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 在不放弃一切的前提下,我们应当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和平!如果我们与俄国爆发大战,那将是一场灾难,谁知道你的左翼或右翼是否有战斗力;德国需要对付法国,罗马尼亚也会拿保加利亚的威胁说事。眼下我们的局面相当不利。如果我们发动对塞尔维亚的特别作战行动,我们倒是可以快速取胜,但然后呢?我们会得到什么?首先,整个欧洲会攻击我们,把我们视为和平的破坏者,其次,蒙上帝保佑,我们会吞并塞尔维亚。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 旧有制度与旧有价值观都在承受攻击,新的方式方法与新的意见态度都在生长。他们的世界正在改变,也许改变得太快了,以至于他们只能尝试搞清楚状况而已。1914年走向战争的欧洲人常常问:“他们在想什么?”影响他们世界观的那些观念,往往被他们不加讨论地内化于心(历史学家詹姆斯·乔尔称之为“未言明的假设”)。改变或没改变的一切都是战争爆发的重要背景,它们甚至让一场全面的欧洲战争在1914年成为可能。当然了,并非所有欧洲人的想法都一样,不同的阶级、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大部分欧洲人就像茨威格的父母一样,也像今天的人一样过着一如往常的生活,对于世界将要通向何方没有太多想法。回望1914年之前的岁月,我们可以目睹现代世界的诞生;不过我们也当承认,旧有的思维方式与旧事物还在,而且维持了相当的影响力。比如说,数百万欧洲人仍然生活在相同的农业社区里,沿袭着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等级制,对自我阶级地位的认知,对权威的尊重,对上帝的信仰这些观念仍塑造着欧洲人借以度过一生的思维方式。的确,如果这些价值观没有存续,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欧洲人心甘情愿地在1914年选择开战。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希望、恐惧、观念与未言明的假设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和平戛然而止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