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哥本哈根海森伯与玻尔的一次会面
作者:[英]迈克尔·弗雷恩/[英]迈克尔·弗莱恩
译者:戈革
ISBN:9787532373260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55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哥本哈根:海森伯与玻尔的一次会面》是一个剧本,试图演述的是近代科学史上一件不大不小的“悬案”。“不大”是因为直接涉及的只有两个人,“不小”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而他们所谈论的问题则可能大大地影响全世界人类的命运。剧本的结构也很特殊。剧中只有三个角色,他们是三个已逝世的人的“灵魂”——丹麦大学者尼耳斯·玻尔、他的夫人马格丽特·玻尔和德国物理学家沃尔纳·海森伯。这三人虽已死去,平生的是非恩怨都已和他们无关,但作者让他们重新聚拢来,探讨当年在世时的一次会晤。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了相当大的学术反响。
作者简介:
迈克•弗雷恩(Michael Frayn) 生于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作甚丰,小说有《锡匠》、《俄文翻译》、《直到早晨过去》、《隐秘至极的私生活》、《登日》、《勇往直前》、《间谍》;剧作有《我俩》、《字母顺序》、《云》、《驴的岁月》、《立与破》、《幕后的喧闹》、《施主》、《哥本哈根》、《民主》;以及哲学著作《人类之手:宇宙造物中我们的角色》。
译者简介
戈革(1922年1月-2007年12月29日),男,号红莩,一号拜鞠。河北省献县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后即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直至退休。原习理论物理学,中年以后治量子物理学史,专研伟大学者尼耳斯·玻尔的生平、工作和思想。2001年被丹麦女王授予“丹麦国骑士勋章”。平生著译数十种,共约一千五百万言。正业面外,有多种文人爱好,能作旧体诗词,尤嗜治印。主要译、著作品有12卷本的《尼耳斯·玻尔集》《宏观电磁场论》、《玻尔——他的生平、学术和思想》、《史情室文帚》等。
书友短评:
@ WZM 波尔在精神上是所有人的父亲,他无疑充当了先知的角色,无论是在曼哈顿计划中,还是于奥本海默和海森伯格个人而言。他为青年的奥本海默指明了理论物理研究的道路,却也可能被眼前痛苦的仇恨和表面的背刺所蒙蔽,从而拒绝接收海森伯格话语下所传达的信息。我也依然愿意相信海森伯格作为物理学家在面对极恶时愿意拯救全人类的信念和善意。这场谈话结束的多年间,波尔都想给海森伯格写信,这封信打了无数遍草稿,却始终都没有寄出。海森伯格或许一直在等他的回应,也或许一直在被人误解,但他萌发的意识又或是他的无能,让他豁免于精神上化身死神的磋磨。这无疑是幸运的。 @ 冷焰火 这是一场虚构的鬼魂对话历史剧,故事以玻尔与海森堡在1942年的哥本哈根会晤之谜开启,且并不意在解决该谜团。这就和玻利瓦尔与圣马丁的瓜亚基尔会晤一样,不论他们在会晤中说了什么,也不论海森堡的意向到底是什么,总有些东西深深作用于人类关系的困难之中。玻尔在哥本哈根,海森堡则在哥廷根,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迷惑于这次结束了友谊的短短会晤。这些时刻永远不能被确切地定义,正如你对海森堡的判断实际取决于你对他在分离铀235需求量方面失败的计算一样,这种不确定性与难以琢磨就和海森堡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一样讳莫如深。这些事件绝非向上的直楼梯,更像一团互相交织的小径,你或许不可能按任何细节来追寻这些小径。后记中蕴含许多科学史知识,以及译者在脚注部分时不时的“我注”吐槽蛮可爱的。 @ 魔法使之夜月 “解开原子之谜,成就了他们友情的开端,原子毁灭性力量带来的道德重负,将他们撕扯开来。”“而人们往往也错误的以为,一个刚巧处于非正义一方国家的人民,会不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并非利益而是道义的罗生门。 @ 卢建安 他们都向往一种没有区隔的科学讨论 “科学是扎根在交谈中的”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