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书名: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作者:方诚峰
译者:
ISBN:978730134256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0
豆瓣评分: 9.0

书籍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的思路,寻找理解王朝体制的新方式。本次再版,除订正初版疏误、补充若干新论证,还新增一篇附录,对近年来宋代政治史研究取径进行了总结。

作者简介:

方诚峰,1980年生,浙江淳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表论文为《“文字”的意义》和《祥瑞与北宋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书友短评:

@ 文孟先生 三星特指第六章。斗胆吐槽一句,作者对宋代道教史的基本认识,大体停留在90年代,从其喜欢套用“符箓派”与“丹鼎派”之类似是而非的陈旧观念即可见一斑。305页引用吴丽娱先生观点时,忽略吴羽先生的异见。318页根据王老志自称师从钟离权即推测他是内丹信徒,忽略《长编本末》的正证,忽略《宋史.王老志传》的反证,忽略钟吕在北宋有多种形象。3 作者很善于对政治权力结构进行剖析,如对元祐垂帘体制、哲宗二府体制、徽宗朝公相体制的论证都很精彩。以权力结构为主线,新旧党争、徽宗御笔被纳入这一线索之下,其中又通过史料辨析,认为曹氏、高氏实际上并无明确的反新法态度。在这一线索之外的是政治文化线索。作者肯定庆历新政以后的几次改革都是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物,而徽宗朝的改作仍以三代理想为主,包括礼乐祥瑞在内的政治举动,其目的是塑造君主的神性形象,继承并超越前代君王,这其中道教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并未掩盖儒学的三代理想。从新法到徽宗政治,儒学理想在实践上也发生了变异。作者对徽宗崇道的分析过于政治化、目的化了,徽宗被塑造成了一个利用道教以实现政治目的的君主,而淡化了徽宗作为道教狂热信徒的形象。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元祐政治路线的确立
第二章 元祐政治的展开与危机
第三章 哲宗亲政与政治文化的嬗变
第四章 徽宗朝的权力结构
第五章 徽宗朝的“应奉”
第六章 道教、礼乐、祥瑞与徽宗朝的政治文化
全书结语
附录一 关于曹氏、高氏反对新法几条材料的辨析
附录二 试析宋代政治史研究诸轨迹
参考文献
二版后记
· · · · · ·

  • 曾布:“近经服药,再伤动化,固须如此。然不可劳动,自延和至崇政甚远。”哲宗:“亦不妨,欲更一两日后殿视事。”曾布:“更三五日亦无妨。”哲宗:“不妨。”
    —— 引自第120页
  • 先是,颐赴讲,会上疮疹,不坐已累日。退诣宰相,问曰:『不上御殿,知否?』曰:『二圣临朝,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上疾而宰相弗知,可为寒心。』翌日,吕公著等以颐言奏,遂诣问疾。
    —— 引自第120页
  •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共21册),这套丛书还有《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改良与革命》《拓边西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