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辩

书名:“自然”之辩苏轼的有限与不朽
作者:杨治宜
译者:
ISBN:978710806301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自然流露”“道法自然”显然是高明的文学境界。但人真的能完全契入自然吗?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刻地质疑了这一传统批评方式。杨治宜认为,人对“自然”的追寻犹如西西弗斯无休止的劳动,永远不能达到目的,但恰恰在这种永恒的徒劳中,凸显出人的价值。苏轼文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对于自然的“自我否定”式的追寻中。 本书讨论了苏轼文学创作背后的佛、道等思想资源,又以苏轼对牡丹和名石的吟咏来阐发对自然美的争辩,最后落在他晚年和陶诗及丹学上。把苏轼几经贬谪的命运与各种带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苏轼的审美、创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与无限的自由之间的挣扎。作者借鉴了东西方各种思想视野,不仅丰富了苏轼文学研究,还将中国文学置于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之中。

作者简介:

杨治宜,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青年教授。长于比较文学、美学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曾致力于研究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哲学中“自然”之作为美学与伦理学的理念,目前专注于中国20世纪古典诗歌的研究。在《通报》等重要汉学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学术观点在国外汉学界有相当影响。著有《Dialectics of Spontaneity : 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of Su Shi (1037-1101) in Poetry》;翻译有柯马丁《秦始皇石刻 : 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仪式》(合译)。

书友短评:

@ Rapheal 诗与人生,美学与哲学。回到自身。 @ 陶梦 文本细读能力短缺,是治中国古代文学之学者的通病,作者杨治宜女史却能够从苏轼诗文中读出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可敬可佩。作者在海外求学多年,对欧美汉学十分熟悉,国内苏轼研究佳作偶有遗漏,国外汉学家著述却多有征引,可以拓展国内学者的眼界,获知苏轼研究在海外的相关情况。“自然”之辩,辩证分析了苏轼其人其诗学的自然观及其表现,启人耳目,值得阅读与学习。然而,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一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征引不足,相… 文本细读能力短缺,是治中国古代文学之学者的通病,作者杨治宜女史却能够从苏轼诗文中读出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可敬可佩。作者在海外求学多年,对欧美汉学十分熟悉,国内苏轼研究佳作偶有遗漏,国外汉学家著述却多有征引,可以拓展国内学者的眼界,获知苏轼研究在海外的相关情况。“自然”之辩,辩证分析了苏轼其人其诗学的自然观及其表现,启人耳目,值得阅读与学习。然而,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一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征引不足,相关分析稍显单薄;二是,没有分析三苏父子之间美学主张的异同、苏轼一生思想的变化特别是诗学主张的变迁。 @ zh_ayi 瞅瞅君是苏先生的粉,道法自然,找到自己,是以 @ 我是我所是 我法不然,非千非一。如百千灯,共照一室。虽各遍满,不相杂坏。 @ 泛菊杯深 己亥年第21本。一本读了大半年的书。读读停停,主要是在于读的过程。属于需要思考的书。 @ 良辰美景奈何天 观点和文本分析我都很可 @ 暗香疏影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身和解的书,纵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纵使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我们内心都有一块纯澈的田园,那是我们梦中留恋的地方,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梦终归是梦,我们只能在现实中营造一个又一个离奇古怪的梦,塑造一个又一个看似不真实而有实实在在的梦,我们通过这种梦,与自己和解,达到自己的理想。苏轼有他自己梦,我们也有各自的梦。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 凌云一寸心 作者的细读、考据、文笔、气韵俱可称道,一、二章辨明主题,三、四章趣味横生,五、六章由肌理入灵心。苏子之安时处顺,不仅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应视作一场合美学与伦理学于一身的体道之行。“自然”的有限和不朽之辩,是苏轼以技艺进于天道的尝试,而他在诗文创作中始终交织着的,是依违于如飘渺孤鸿的高天至道(不朽)与亲友故交、诗禅花石的人间凡世(有限)之间的自我矛盾。苏轼最终“欲乘风而止琼楼”,筑起雪堂以养静安… 作者的细读、考据、文笔、气韵俱可称道,一、二章辨明主题,三、四章趣味横生,五、六章由肌理入灵心。苏子之安时处顺,不仅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应视作一场合美学与伦理学于一身的体道之行。“自然”的有限和不朽之辩,是苏轼以技艺进于天道的尝试,而他在诗文创作中始终交织着的,是依违于如飘渺孤鸿的高天至道(不朽)与亲友故交、诗禅花石的人间凡世(有限)之间的自我矛盾。苏轼最终“欲乘风而止琼楼”,筑起雪堂以养静安心,虽以“方便法门”自辩,实际已是其自觉拥抱“有限的不朽”的先声。 @ 殳奕 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惜是博士论文修订,太专业了,看得吃力。稀里糊涂读完了…不容易读,也许很好,但我没读出来,三星吧 @ 小卡 很有趣,以怪石,牡丹,炼丹为切入点很独特。文学的研究与解读也许就是“我如何通过这些对话,抵达自身”。西方的一些理论还是读得比较少,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要好好学英语啊。

中文版序 柯马丁
自序
导言
2016年2月20日,瑞士巴塞尔
否定的自然
艺术与自然
苏轼:一个天才的神话

第一章 诗心如镜
风格、诗人与道
一位青年僧人的艺术教育
僧诗及其批评
诗歌作为“方便法门”
结语:言说无言

第二章 制造“自然”
艺与“学”
坐忘与解脱
雪堂与“似境”
结语:通过有限,抵达不朽

第三章 名花的挑战
自然美学
花解语
佛寺牡丹考
“色”与道德
结语:面对绝对自然的独白

第四章 雄辩的怪石
无用之用
用之无用:砚石之例
文人经济学
结语:“非人”而人

第五章 回归内在的乌托邦
尚友古人
隐喻的山川
诗歌的民族学
怨诗
桃花源与内在乌托邦
归去来
结语:通过陶潜,抵达自身

第六章 逍遥的肉身
作为业余爱好的丹学
阅读命运
龙虎铅汞说
白鹤峰上的道人
撤出自然
纵身见在
结语:妥协此在


参考文献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自然”之辩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