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书名: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
作者:[英]吉登斯(AnthonyGiddens)
译者:郭忠华/潘华凌
ISBN:978753277663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作者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立者之一,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及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吉登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他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和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叶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吉登斯早期著作,为他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书友短评:

@ 魏禾Ifree 这本导读本对于理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思想非常有帮助。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著作进行梳理和解读,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思考方式。同时,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思考和探讨的方向,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我个人比较认同韦伯和涂尔干的观点,认为社会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通过逐步改善社会制度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来解决社会矛盾。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在重新思考这些为他们当初所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望能最终从对他们所建构观念的严重依赖中将自己解放出来。” @ 凤梨罐头 重要的是他们的方法和视角 @ 篝墩子 最后一章不做笔记我真思绪乱飞,时尔时尔的飞。一定好好做笔记! @ grdivg 一个面对“时代命运“的人应当具有”正视现实生活时训练有素的冷静,以及面对该现实以及内在地适应该现实的能力”

书籍目录

致谢 1
序言 1
导论 1
书名缩略表 1
第一篇 马克思 1
第一章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3
国家与“真正的民主” 8
革命实践 11
异化与国民经济学理论 15
早期共产主义观 23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 26
唯物主义的主旨 30
前阶级体制 34
古代世界 38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 41
第三章 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49
阶级支配 51
阶级结构与市场关系 53
意识形态与意识 57
第四章 资本主义发展理论 64
剩余价值理论 64
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矛盾” 73
“贫困化”论题 77
积聚与集中 80
资本主义的超越 83
第二篇 涂尔干 89
第五章 涂尔干的早期著作 91
社会学与“道德生活科学” 93
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的关注点 98
有机团结的发展 105
个人主义与失范 109
第六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 112
自杀问题 112
“外在性”与“制约性” 117
解释性通则的逻辑 121
常态与病态 124
第七章 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与“职业群体” 129
与社会主义的冲突 129
国家的作用 134
民主与职业群体 136
第八章 宗教与道德准则 142
神圣之物的性质 144
祭典与仪式 149
知识的范畴 152
理性主义、伦理与“个人崇拜” 155
第三篇 马克斯·韦伯 161
第九章 马克斯·韦伯:新教与资本主义 163
早期的著作 164
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 169
新教禁欲主义的影响 173
第十章 韦伯的方法论著作 180
主观性与客观性 181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187
理想类型的建构模式 191
第十一章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96
解释社会学 196
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的定位 204
合法性、支配和权威 208
市场关系的影响:阶级与身份集团 219
第十二章 理性化、“世界宗教”与西方资本主义 226
宗教与巫术 227
印度和中国的神义论 231
世俗理性主义的蔓延 239
第四篇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理论 249
第十三章 马克思的影响 251
德国的社会与政治:马克思的立场 252
韦伯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关系 257
19世纪的法国: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265
涂尔干对马克思的评价 269
第十四章 宗教、意识形态与社会 277
马克思与韦伯: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问题 278
世俗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289
马克思与涂尔干:宗教与现代个人主义 293
第十五章 社会分化与分工 302
异化、失范与“自然状态” 303
社会分工的未来 308
官僚制问题 313
结论 320
后记 马克思与现代社会学 325
参考书目 331
· · · · · ·

  • 涂尔干与马克思许多著作比起来,远不显得那么零散,而且也更少宣传鼓动的色彩。法国的学术传统对于涂尔干成熟学术立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圣西门和孔德对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现代社会形态的出现作出的解释中重合的部分构成了涂尔干所有著作的主要基础。涂尔干毕生工作的主题都在于,力图将孔德有关社会"实证"阶段的观念与圣西门稍有差异的有关"工业主义"的阐述融合在一起。涂尔干指出,这一方法(在一种科学基础上的伦理学)首先是由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所创设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瓦格纳和施莫勒。正如涂尔干所描述的,这两位学者的著作与正统经济学家的著作有很大的不同。正统经济学理论建立在个人功利主义的基础上,而且是非历史的:"换句话说,即便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国家或邦国,经济学的主要法则依然如此,只做着眼于交易自己产品的个人。"在正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集体利益只是个人利益的一种形式而已",而且"利他主义也仅仅是一种隐秘的利己主义"。我们必须把发展程度较低的社会据以构成自身的原则,与影响"先进"社会构成的原则加以比较和对照,以便分析社会分工多样化的意义。这就需要试着测定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性质上的变化。根据涂尔干的看法,由于社会团结,正如每一种道德现象一样,并不是可以直接测定的,为描述出道德凝聚方面的变化形式,"我们必须用可以象征它的一个外在指数来代替我们无法掌握的内在事实"。该指数可以从法律规则中找到。只要存在稳定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终究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形成。法律规则可以看成被认可的行为准则,而惩处则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压制性"(repressive)的惩处,具有刑法的特点,表现为将某种痛苦强加到个人身上,作为对他因违法而施行的惩罚。另一类是"补偿性"(restitutive)的惩处,包括恢复行为,即重建法律被破坏之前的关系状态。压制性法律特别适用…
    —— 引自章节:涂尔干文摘
  • 作为古典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范式,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解释和展望的。这一范式的连贯思路是:第一,现代性的产生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为标志。资本主义起源于“两种商品化”的盛行:产品商品化和劳动力商品化。前者表现为产品转变为商品、财产转变为资本和货币使用的扩张等,从而大大促进了资本的时空伸延能力。后者表现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相分离等,并因此而剪断了劳动者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关联。“两种商品化”盛行的结果是社会关系商品化,商品关系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第二,现代性发展的动力源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资本积累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剩余价值,为此,资本家必须不断提高资本的积累率以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从而具有一种内在扩张性,并由此超越城市和国家的边界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第三,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异化和阶级斗争等是现代性问题的表现。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自身难以逾越的矛盾,它只有通过周期性危机的方式才能得到暂时的解决。异化则是内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问题。同时,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异化最终还引发了政治上的冲突,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空前激烈的斗争。第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重建现代性社会的蓝图。在这一蓝图中,分工、剥削、压迫和匮乏等将得到超越,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真正自由的“历史”时代。 涂尔干的主要著述年代尽管比马克思晚近半个世纪之久,但在吉登斯看来,在解释和预测现代社会的发展方面,他的学说也代表了古典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范式,即“工业主义”范式。“在圣西门传统的影响下,涂尔干把现代制度的性质主要归结为工业主义的影响。”这一范式的总体思路是:第一,在现代性的起源方面,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滥觞的表征。前者唤起了个人自由主义的理想,后者则导致了高度分工的社会现实…
    —— 引自第2页
  •   睿文馆(共28册),这套丛书还有《黑猩猩的政治》《疾痛的故事》《双螺旋》《创造者》《探索者》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