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的眼睛

书名:重组的眼睛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相
作者:[美]威廉·米切尔
译者:刘张铂泷
ISBN:9787512210745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10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美化还是伪造?如今,数字图像处理和合成技术的出现对摄影准确性的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照片可以随意改变,逼真的合成图像越来越难以与实际照片区分开来。传统摄影工具所具有的高度现代主义的意图——寻求客观真相,在数字成像工具的广泛应用中已经土崩瓦解。“摄影已经死了。或者说已经被数字影像生产彻底取代了。” 在此背景下,威廉•米切尔在本书中探讨了应该如何理解和使用图像,并首次提供了一个系统,批判性地对数字成像革命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数字图像的技术,并仔细研究了它如何改变我们探索思考的方式,它的美学潜力,以及它提出的伦理问题。

作者简介:

威廉•米切尔(William J. Mitchell,1944‐2010),出生于澳大利亚,获得墨尔本大学建筑学士学位,耶鲁大学环境设计硕士,剑桥大学艺术硕士。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在耶鲁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院建筑/城市设计项目的负责人。1992年加入麻省理工大学,MIT媒体实验室的媒体艺术与科学和智能城市研究方向小组教授,曾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媒体艺术与科学项目负责人。

书友短评:

@ ifeng 前面对于技术进行了梳理,比较学术和专业没有细看,比较不错的部分是厘清了传统绘画向机械复制变革的一些本质问题,从约定俗成的表现手法到彻底服从因果逻辑的去生理化技术,从仪式、艺术到信息技术,而这种信息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代人的认知结构。摄影具有了一种罗兰·巴特的“证据意义”,它的“虚假”来自于摄影师的虚假,后半部分辨析虚假伪造照片的诸多案例很有意思。有一段话挺有意思,真实的事物并非总能被看到的,而能够看到的并不一定总是真实的。照片再一次证明,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真相只不过是约定俗成的另一种说法。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致谢
1. 开篇
2. 新生的媒介
3. 意图与计谋
4. 电子工具
5. 数字笔触
6. 虚拟相机
7. 合成着色
8. 计算机拼贴
9. 如何用图片来行动
10. 墙上的影子
· · · · · ·

  • “电子摄影”“静像”还有“数字相机”这些词汇迅速流行了起来。不过,这样的比喻掩盖了这种新的信息格式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视觉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虽然报纸上发表的数字影像和照片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它与传统照片的区别就像照片与绘画的差异那么巨大。一些基本的物理特征有着逻辑和文化的后果,而这种差异就跟源于这些物理特征。最早的数字影像之一:这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机械鼓式扫描器通过一张照片扫描出来的影像,经过SEAC计算机处理,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
    —— 引自章节:1. 开篇
  • 模拟(连续的,continuous)再现和数码(离散的,discrete)再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至关重要的。从斜坡上滚下来是连续的运动,但是从台阶上走下来则是一连串离散的步伐——你能够数出台阶的级数,但是无法数出斜坡的层级。带有弹簧装置的钟表上,指针平滑地转动,提供可一种对世界流失的模拟再现,但显示一系列数字的电子表则提供了数字化的再现。通过液柱的连续升高和降低,水银温度计以模拟体现温度的变化,现代电子温度计则以数字读数取而代之。一张照片是对一个场景中的空间变化的模拟再现:它在空间上和影调上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埃德加・爱伦・坡在他写于1840年的文章《达盖尔银版照片》中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并且指出了它的意义:“如果我们用一个高倍的显微镜观察一件普通的艺术作品,所有与自然相像的踪迹都会消失无踪一但当我们观察光的素描(photogenic drawing, 即照片)时,越是仔细审视,反而越会揭示其绝对的真实性,越会发现它与再现之物的一致性。光影的渐变线性和空间透视的层次,这是最高境界的完美的真实。”
    —— 引自章节:1. 开篇
  •   影像文丛(共12册),这套丛书还有《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黑白摄影的理论》《摄影哲学的思考》《如何判断摄影作品的真实性》《日本摄影50年》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重组的眼睛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