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

书名:中世纪哲学历史与哲学导论
作者:[英]马仁邦
译者:
ISBN:978730126440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32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非常经典、权威的中世纪哲学的教材。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想背景,介绍了中世纪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和重要哲学概念,全面地呈现了中世纪哲学的面貌。目前本书被视为研究中世纪哲学、历史的必读书。 近年来,人们对古典哲学兴趣倍增,作为理论和思想发展的延续,中世纪研究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研究重点。当前,汉语学界尚没有学者能驾驭广泛的中世纪思想,尤其是其中涉及阿拉伯、犹太等思想文化,引进本书算是弥补汉语学界的空白。

作者简介:

John Marenbon,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授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空的粉碎,血崩的女儿和朴素的父,我感到干枯,平平的土地上,是坚硬的贵族,我说土地是连续的太阳,和麻木痉挛的痛苦,我说女儿是父原谅的,和一切伦理建造无关,我说天一生水是鹰,无尽的生命求强的完成,我不需要,你需要幻想 @ 穆庭子 帮助梳理一下脉络… @ 正太是只坏猫咪 专题研究太赞,最好的导引 @ Sechnuphis 割裂不同領域的問題,所以對諸領域不能明瞭:不瞭解中古的形上學與物理學,就不能瞭解中古的心理學和邏輯學,也不能瞭解爲什麼不能瞭解。聯絡伊斯蘭、拜占庭與猶太思想的想法很好——雖然同等程度的工作M. de Wulf早就做了,而他也沒作出什麼實質的進步,祇是擺個樣子罷了。說是彌補漢語學界的空白,這書恐怕會帶來更多得多的誤解;何況1)漢語學界的無知是固態的,是quasi ens reale,而不是ens r… 割裂不同領域的問題,所以對諸領域不能明瞭:不瞭解中古的形上學與物理學,就不能瞭解中古的心理學和邏輯學,也不能瞭解爲什麼不能瞭解。聯絡伊斯蘭、拜占庭與猶太思想的想法很好——雖然同等程度的工作M. de Wulf早就做了,而他也沒作出什麼實質的進步,祇是擺個樣子罷了。說是彌補漢語學界的空白,這書恐怕會帶來更多得多的誤解;何況1)漢語學界的無知是固態的,是quasi ens reale,而不是ens rationis了;2)說填補什麼,馬仁邦也是掛一漏二十萬——而且全景描繪得還很糟糕吧。 @ 小p 非常好的一本书,没有什么陈词滥调,非常详尽的探讨了大量形而上学和逻辑学问题,可惜我实在不擅长这两个分支。另外这本书几乎没有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部分,也是有点遗憾。 @ 蓝道 作为导读也不错 @ ✖️ 很差 @ ??? ???? 本书写作视野集中于四个哲学传统:拜占庭、拉丁、阿拉伯、犹太。从中可看出整个中世纪哲学的知识领域,更可看到哲学思想、论题的沿袭、流变、发展与回应。 @ 飛行少女神乃襞 史学论述过多,逻辑学探讨多于形而上学探讨,帮助不大 @ U 专题研究是这本书里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他的基本是数人头,然后以一种历史的方式说明人头间的关系,总体上历史性强了些。详细的进一步阅读可以让它充当某种意义上的工具书。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1
中译本导论1
前言7
引用凡例9
缩写11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中的古代传统
第一节 何谓古代哲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主题举要
第三节 柏拉图与希腊化学派
第四节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第五节 波菲利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第六节 扬布里柯与普罗克洛
第七节 旧宗教与新宗教
第八节 翻译、拉丁哲学与拉丁教父
第九节 奥古斯丁
第三章 旧传统与新开端
第一节 波埃修与古代晚期的逻辑学课程
第二节 隐修士与百科全书派:525—789年间的西方拉丁世界
第三节 最后的异教哲学家及其基督教学徒
第四节 东方:从查士丁尼到倭马亚王朝
第五节 阿拔斯王朝统治下哲学的多样性
第六节 阿尔昆和查理曼宫廷的哲学
第七节 约翰·司各托·爱留根那和9世纪
第八节 评注传统:拜占庭与西方拉丁世界
第四章 传统分道而行
第一节 中世纪犹太哲学的开端
第二节 凯拉姆传统
第三节 法拉比
第四节 伊斯玛仪派与新柏拉图派
第五节 阿维森纳
第六节 11世纪西方拉丁世界的古代哲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七节 安瑟尔谟
第八节 普谢罗斯、伊塔洛斯与12世纪拜占庭的亚里士多德派
第五章 12世纪的拉丁哲学
第一节 12世纪初的逻辑学与语法学
第二节 彼得·阿伯拉尔
第三节 学校、柏拉图主义和孔什的威廉
第四节 普瓦捷的吉尔伯特
第五节 拉丁经院神学的开端
第六节 12世纪晚期的柏拉图主义
第七节 12世纪晚期的巴黎学校
第八节 巴黎之外:科学家与翻译家
第九节 12世纪拉丁哲学的多样与特色
第六章 12世纪伊斯兰的哲学
第一节 伊斯兰教神学与阿维森纳
第二节 安达卢斯的哲学
第三节 阿维洛伊
第四节 迈蒙尼德与犹太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七章 巴黎与牛津的哲学:1200—1277年
第一节 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翻译、课程体系与哲学写作的形式
第二节 语法学与逻辑学
第三节 艺学硕士与神学家:1200—1250年
第四节 巴黎的神学:波那文图拉和大阿尔伯特
第五节 托马斯·阿奎那
第六节 拉丁阿维洛伊主义:13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的巴黎艺学院
第七节 1277年谴责及其意义
第八章 大学里的哲学:1280—1400年
第一节 阿尔伯特传统
第二节 根特的亨利、方丹的戈弗雷和彼得·约翰·奥利维
第三节 邓斯·司各托
第四节 司各托与奥康之间
第五节 奥康的威廉
第六节 巴黎艺学院与14世纪的阿维洛伊主义
第七节 奥康之后牛津与巴黎的神学
第八节 现代派逻辑
第九节 约翰·布里丹
第十节 14世纪晚期
第九章 大学以外的哲学:1200—1400年
第一节 大学之外:西方拉丁世界的哲学、宫廷与方言
第二节 拜占庭哲学
第三节 伊斯兰世界的哲学
第四节 犹太哲学
第十章 并非尾声:1400—1700年的“中世纪”哲学
参考文献
索引
翻译说明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世纪哲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