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书名: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作者:苏秉琦
译者:
ISBN:978710806625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3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苏秉琦作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其主要学术贡献集中在三本书之中。除了《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和《华人•中国人•龙的传人》之外,《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是他在探索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起源过程中的回顾和心得,也是集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书,还是一本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知识大众的通俗读物。书中包含了苏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中国六大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三部曲”和“发展模式三类型”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理论;以及90年代初提出世界性的中国考古学。对于今天的考古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简介:

苏秉琦(1909—1997),中国考古学家,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致力于创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理论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积极推动考古学的科学普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中国六大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三部曲”和“发展模式三类型”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理论;90年代初提出世界性的中国考古学。著有《瓦鬲的研究》《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远古部分》《考古学文化论集》。

书友短评:

@ 麟林阁 苏先生此书亦为经典,本书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苏秉琦对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模式,这与西方历史人类学近来兴起的游群-酋邦-国家的诞生路径互为表里。但是本书对此模式的思考仍然有些简略,这是一点遗憾。而苏先生能在“大一统”叙事下,率先提出考古学的条块论与远古中国的多文化多起点构型,这是难能可贵的贡献。而此观点,也让考古学研究更接近现实,而非纸面上的模型。类型学对考古的影响无用多言,但如何构建一个中国本土又放眼世界的中国类型学模式,这仍然有待于新的学人们不断思考。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在近二十年来迎来井喷态势,所以本书中很多内容已经有新的例证,但囿于时代未能尽善尽美,希望有修订者能将近年来的重大发现与学术转向附于其后,如逐渐兴起的科技考古等方向,这就是对老先生最好的告慰。 @ 泺侯/剑疏 中华文明的形成不是一出简单的汉文明扩张史,也不是高级文明带动低级文明,而是满天星斗,六大板块,多元文明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成就的。晋南是“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仰韶文化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形成华族得名的由来,华山则可能由于华族最初所居之地而得名。花本来是自然界常见的,现在把自然的花赋予了特殊社会概念。“华”是尊称,选择玫瑰花作象征,以区别于其他族群,是高人一等的。中国国家起源问题可以概括为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发展模式三类型:原生、次生、续生。考古小白,看得不算很懂,需细品。 @ 盛世未眠客 本书是中国考古类型学奠基人苏秉琦以自述方式对毕生探索和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他基于对瓦鬲、彩陶等器物演化形态的考察,重新阐释了不同地区(特别是中原和北方)古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六大区系),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迷思:中原不是摇篮,而是熔炉;不是中心辐射、一烛独照,而是百花齐放、满天星斗;不是汉族/王朝中心、铁板一块,而是多源一统、多元一体。尽管他由于时代的局限,持有“本地起源说”等如今存疑的观点,其主张的文明起源三历程(古文化—古城—古国)、发展阶段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和国家形成三模式(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也有待检验,但他致力于建立符合文明古国、世界大国地位的中国考古学,使中外接轨、古今接轨,及体现出的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觉,令人感佩。 @ 田野星人 考古学经典之作。类型学,满天星斗 @ 浮云加速度 高屋建瓴,影响深远,贯通古今,接轨中外。

书籍目录

开头的话
一、两个怪圈
二、学读“天书”
三、解悟与顿悟
四、“条块”说
五、满天星斗
六、三部曲与三模式
七、双接轨
附录一: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年表
附录二:苏秉琦论著目录
本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里程碑 俞伟超
捕捉火花 郭大顺
学术的勇气和自信 郭大顺
· · · · · ·

  • 近两千年间,正是北方草原民族几次大迁徙、大融合的动乱时代。几次大迁徙、大融合的主要民族是鲜卑人建立北朝(北魏等)、契丹人建的辽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明、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它们立体交叉,各自的开国史都经历过古国、方国、帝国这三部曲。它们所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国家形成的又一类型,可称中国国家发展三模式中的“续生型”。举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的南北朝时代为例。我们在史前时期划分的面向海洋和面向欧亚大陆的两半块,在秦汉帝国解体后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社会大转轨时期,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农牧接壤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在历代农牧文化交流中形成若干交通要道和口岸,北方民就是通过这口岸沿太行山上下入主中原的。“五胡乱华”是个贬义词,可但它与欧洲人所评的“蛮族人侵”不完全是一回事。“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它为中华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的各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 引自章节:六、三部曲与三模式
  • 所有这一过程,都不是由中原向四周辐射的形势,而是各大文化区系在大致同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组合与重组,形成在六大区系范围内涵盖为大致平衡又不平衡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 引自章节:四、“条块”说
  •   当代学术(共34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爵本位到官本位》《民主四讲》《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刺桐城》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