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书名: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作者:孙隆基
译者:
ISBN:978756334494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72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作者简介:

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几十年前写国民性的著作,对中国人的印象及描写只停留在80年代初改革刚开始时的情况,写得并不比丑陋的中国人或野草集更具有格调和眼界。总之,不怎么样。 @ [已注销] 看的是第一版,虽然距离现在有些年代了,但是很多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中国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分析蛮深刻的。中国文化确实是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同化或者受到宗教政治影响的文化了,很多东西到了这里都不知不觉变味了,加上很多本地的东西才能得以传播。而在海外的中国人,也基本上群居,而并不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也不大接受中国食品以外的其他食物。文中提到的中国人对身心的看法,也颇为犀利… 看的是第一版,虽然距离现在有些年代了,但是很多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中国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分析蛮深刻的。中国文化确实是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同化或者受到宗教政治影响的文化了,很多东西到了这里都不知不觉变味了,加上很多本地的东西才能得以传播。而在海外的中国人,也基本上群居,而并不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也不大接受中国食品以外的其他食物。文中提到的中国人对身心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因为很多时候中国的人情关系,确实停留在对身体的关心上,也体现在日常语言当中。整个国家基本上是家长对子女的强制性管制,而人民也不是公民,而是百姓,有口饭吃就满足,很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有些章节略显得重复和罗嗦,如果精简一些更好。 @ 闵思嘉 用比较文化的方法来论述但缺乏实在的数据、年代的支持。反正···就看看,觉得不大好。观点不怎么赞同。看的时候经常有“卧槽怎么就从A论证到B了的感觉” @ 功夫熊猫小碗熊 所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之类大词,实可抛弃不用。反正以后要写关于“中国人劣根性“”文化优劣“之类的文字,尽可从此书摘抄。别的似乎没什么好说的。 @ 丹朱AI? 作者用这么厚一本书,不遗余力地剖析中国人以人伦关系为最终导向的人生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现象。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书的过程中时时中枪,鲜明地看到了集体无意识在自己身上的显现。 @ Chosen 1 一般吧 @ 船长 这本书是对我对中国为什么那么好吃有一个深切的认知,因为中国人缺少心灵的建设,而西方人士在基督教或希伯来文化上精神世界强大,对吃没有那么多追求,反而中国人因精神贫瘠,对吃就特别的在乎,五发八门什么都吃。 @ 百有一用人 BOOX/前面读着还凑合,从中间部分开始觉得不太对劲……后面根本就是在讲车轱辘话啊!许多部分都是分析+作者身边例子说明。而且确实隔的时间比较久了情况已经改变了太多。一开始看作者在序里讲回头看不成熟还以为是谦辞,看完发现是真的……/2020-63 @ Graceॐ 有一些精神分析背景的人看这本书才能对孙隆基洞彻人心的书写心生敬佩。 @ 地中海胖叔 分析得比较透彻。对于自身的文化、性格的自省,读了很有启发。自省是必要的,之前被襟是不必要的,促进国民素质何错之有?人不自省能改进吗?

新千年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一、导论
(一) 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二) “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
(三) 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二、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一) 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
1. 中国人对“人”的定义 2. “二人”与“一人”3. 中国人的“身”4. 中国人的“心”5. 中国人“良知系统”的特色
(二)“身体化”的倾向
1. “身体化”的诸般迹象 2. “民以食为天”3. 口腔化的倾向4. 中国人的“养”5. “安身”与“安心” 6. 集体、团体、大体
(三) 中国人的“人心”逻辑
1. “生”与“熟”2. “内外有别”3. 心意不到之处 4. 有关“私心”的问题 5. “上下一心”与“发动民心”
(四) “心”对“身”的照顾
1. 中国人“二人”之间的照顾 2. 中国人两代之间的关怀3. “为人民服务”
(五) “心”对“身”的组织
1. 口腔阶段2. 肛门阶段 3. “非性化”与性泛滥 4. “自我”之被非组织化 5. “母胎化”的倾向6. 国家对社会的组织
三、“二人”关系
(一) 中国人的“和合性”
1. 从中国人的烹调术说起 2. 中国人的“人情味”3. 人我界线不明朗4. “和为贵”5. 中国人的“在一起”感6. “团结”的倾向
(二) 他制他律的人格
1. “良心”的内容 2. “做人”与“面子”问题 3. 羞耻感的文化 4. “门面”与“样子”5. 渠道化的“做人”方式 6. “听话”7. “治”与“乱”8. 中国文化里是否有内省式的人格?
(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
1. 代际的“和合”2. 杀子的文化3. 精神上从未断奶4. 将成人当儿童5. 少年的老年化6. “儿童化”与“老年化”的诸般排列组合形态7. “撒娇”的文化
四、中国人的“个体”
(一)“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
1. “人”被当作生育的工具2. 私人状态的不发达3.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压缩的人格
1. “让”外必先“按”内2. 逆来顺受3. “存天理,灭人欲”4. 不敢让自己太有吸引力5. “不敢为天下先”6.一潭死水的生存状态7. “心理形势”的问题8. “弱者道之用”9. 中国人有无“自我扩张”的人格?
(三)“个人”的不发展
1. 从身体动作看出的端倪2. 被弱化了的“个人”3. 没有“个性”4. “小丑化”的倾向5. 依赖感6.推卸个人责任的倾向7. 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8. “类型化”的倾向
(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
1. 党同伐异2. 中国人的“私心”3. “人”是工具,还是目的?4. 未开化的利己主义
五、国家与社会
(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
1. “政”与“教”的混同体2. “良知”的国有化3. “礼乐”与“刑政”4. 国家强大于社会5. “处列国竞争之世,行一统垂裳之法”
(二)“大一统”的倾向
1. 中国式的“政治”2. “与中央一致”3.重京师而抑郡国4. 中央与地方的“和合”5. 所谓“共和”
(三)“小国寡民”的倾向
1.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 壁垒森严3. 各自为政
(四) 铲平主义的倾向
1. “太平”思想2. 跟大家一样3. “我出不了头,你也不要出头!”4. “嫉妒的普遍化”5. “自外于国人”
(五) 特殊化的倾向
1. 铲平是为了特殊化2.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六、对待世界的态度
(一) 锁国心态
1. “匪夷所思”2. 按“等级”、“层次”、“类型”来划分外面的世界3.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4. “大圈”心态5. “夷夏之防”6. 所谓“里通外国”7. “洋鬼子”与“洋大人”
(二) 中国人的现实感
1. 天与人的“和合”2. 士大夫——“政治挂帅”3. 老百
姓——没有超越,也没有拯救4. 中国人之现实与不现实5. 反省与批判官能的麻木6. “弘道”与“弘人”7. “形而上学猖獗”8. 中国人的幻想世界
七、“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
(一) 代际的政治关系
(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
(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
(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
(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
(六)“土”与“洋”的关系
1. 从“五四”到30年代2. 中共党内的“土派”与“洋派”3. 台湾的“土”与“洋”之争
(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
1. 日本 2. 中国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