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

书名: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
作者:[日]渡边信一郎
译者:吴明浩/吴承翰
ISBN:978752280653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20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 日本著名中国古代史学者渡边信一郎代表作 ★ 二十余年财政史研究成果 ★ 由汉至唐,宏大贯通的磅礴视角 ★ 见微知著,严丝合缝的理论分析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是日本东洋史学大家渡边信一郎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可被视为其二十余年中国财政史研究成果的总结。渡边先生打破断代财政史研究的分域局限,利用宏大的整体视角,勾连了从汉代到隋唐时期的财政状况,通过分析财政结构的特点,探讨相关制度在汉唐之间的演变,阐明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国家支配的特质。从汉代的更卒制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再到唐代的财政性物流与帝国编制,渡边先生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有助于激发学术思辨,推动汉唐财政史的研究。 本书中译本的推出,有助于中文读者了解渡边信一郎研究汉唐财政史时在观察视角、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理论架构、论证逻辑、实证方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特别是本书打破断代财政史研究的分域局限,强调并着眼于汉唐财政史研究的“整体性”,探讨有关制度从汉代到唐代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视野开阔,史论通贯性突出。——陈明光,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唐代财政史新编》《六朝财政史》《汉唐财政史论》等 渡边信一郎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财政史专家,既是日本东洋史学界研究近世以前财政史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也在中国历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其名著《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以研究汉代至唐代的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为旨归,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许多可信的或弘阔的结论。其提出的“财政性物流”概念以及对财政运转、财务运作的考察,不仅对汉唐史学者、读者有益,对明清财政史的研究也有值得珍视的启迪。——陈锋,武汉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所长、教授,著有《清代盐政与盐税》《清代财政史论稿》《中国财政经济史论》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渡边信一郎,日本著名东洋史学研究者,出身于京都大学东洋史学专业,曾任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文学部部长、校长,2014年退休,获荣誉教授称号。著有多部颇具影响的学术著作,如『中国古代社会論』(1986)、『中国古代国家の思想構造』(1994)、『天空の玉座』(1996)、『中国古代の王権と天下秩序』(2003;徐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中国古代の楽制と国家』(2013)等。

译者简介

吴明浩,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时期经济史、财政史。译有《天智天皇的日本:白村江之战后的律令国家与东亚》。

吴承翰,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博士,铭传大学通识中心项目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货币史、财政史、军事史,发表《唐宋货币经济中的“短陌”问题——学说史的考察》《重绘中古史的可能性:货币经济的面向》《皇帝节俭利民乎?节俭与唐代后半期的财政构造》等学术论文若干篇。

书友短评:

@ Matt 渡边是少数后京都学派时代还在坚持构建理论和架构的日本东洋史学者。如果我们抛开大架构下小问题关注度不够、细节分析有待商榷这种问题(毕竟是走大架构路子难以避免的),本书的价值在于提出了国家财政的视角和国家财政物流,以此启发学界把眼光从只言片语的户调制争论中往上看(虽然渡边本人在魏晋部分还是陷入了户调的泥沼,不如秦汉部分清晰)。多说一句,对于历史学而言细节很重要,但是结构也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挖掘出来的细节只能说零碎的断瓦残垣毫无意义,盯着制度细节考证外一定要关注整体的制度设计和运作。 @ 王小差🐺 本书聚焦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三个历史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制度的发展变化,着眼于梳理从汉代的租、役,经由北魏的三老制“三五民丁”,发展成唐代的租庸调和两税制,清晰的呈现出一条完整的从秦汉帝国形成,到隋唐帝国瓦解的历史脉络。本书需要一定的阅读门槛,作者默认了读者具备基础的历史常识,正文和注释中对于大部分专有名词没有给出解释。作者指出了汉代徭役和兵役是为了剥削人民的剩余劳动,以此达到束缚民众的目的。南北朝时期战事频仍,使得军队向职业化、常态化发展,是为北周府兵制的雏形。从汉末出现的庄园经济,在南朝得以保留,像同期欧洲的封建化趋势被北朝的金戈铁马拦腰斩断。社会分工的细化、平民地位提升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帝国制度难以为继,从封建帝国转入民族国家,开元盛世之后再无帝国,为唐宋变革论做了重要的补充。 @ 豪华七对11 古老帝国的每一次转身都充斥着惊心动魄的过程。如果只满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事,当然可以看得更远,但所谓惯例有时反而变成了要命桎梏。历史总会在无声处响惊雷,革新的意义便是破除旧习,立意新规。本书作者渡边教授致力于从财政史角度解读这个庞大国家在紧要关节处的选择,通过财政流动的规律昭示当日社会规则与政治结构。本书分为三个阶段,汉帝国的经济政策仍然延续秦的风格,中央对地方郡国留存的租税财物只在理论上掌握,但不能直接进行再分配。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出的诸多小国反而有试验田的功效。至隋唐逐渐稳定,天宝二十五年的经济改革与两税法实行使中央集权真正控制到了帝国边缘的细枝末节,后由北宋继承进一步发展。经济政策转变背后是政治体制转变,而政治体制改革多由对外扩张触发,细读这本书时理应体会到百姓负担的那份沉重。 @ 震林 渡边是少数后京都学派时代还在坚持构建理论和架构的日本东洋史学者。如果我们抛开大架构下小问题关注度不够、细节分析有待商榷这种问题(毕竟是走大架构路子难以避免的),本书的价值在于提出了国家财政的视角和国家财政物流,以此启发学界把眼光从只言片语的户调制争论中往上看(虽然渡边本人在魏晋部分还是陷入了户调的泥沼,不如秦汉部分清晰)。多说一句,对于历史学而言细节很重要,但是结构也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挖掘出来的细节只能说零碎的断瓦残垣毫无意义,盯着制度细节考证外一定要关注整体的制度设计和运作。 @ 故纸斋主人 通古晓今,中国古代财政的发展 本书研究了我国古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运作。在汉代,各地方郡国,将收缴的农民百姓的租税财务通过献费的形式上缴中央,形成国家财政。那时还没有对地方的再分配,也就是现在的中央转移支付。只有临时有财政需求时,再分配到地方。称为委输。到了北魏这一情况得到转变,实行了租输三等九品制,设置了地方经费,称为调外。在汉代以及之后的几个朝代,是全国农民百姓承担赋役,服役过程中经费大部分由个人负担,到了唐代中后期,实行兵农分离,是募兵制,出现了职业军人。军队经费由国家负担。 可以看出作者在准备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还有同行的各种著作,进行多次推演分析,得出精准的结论。这位日本学者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叹服。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1
序章/1
第一部汉代的财政与帝国
小序/39
第一章汉代的财政运转与国家物流/42
第二章汉代更卒制度再探讨——批判服虔和滨口重国的观点/87
第三章汉《鲁阳正卫弹碑》小考——以正卫、更贱为中心/140
第四章汉代国家的社会性劳动编制/154
第五章汉代的财政与帝国编制/195
第二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与国家
小序/239
第六章占田与课田的谱系——晋南朝的税制与国家土地的所有制/244
第七章户调制的成立——从赋敛到户调/274
第八章南朝的财政与财务运作——以刘宋、南齐时期为中心/315
第九章北魏的财政结构——以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的支出结构为中心/351
第十章“三五发卒”考实——六朝时期的兵役、力役征发方式与北魏的三长制/386
第三部隋唐时期的财政与帝国
小序/419
第十一章唐代前期农民的兵役负担——对岁役制度形成的思考/423
第十二章唐代前期赋役制度的再探讨——以杂徭为中心/462
第十三章唐代前期律令制下的财政性物流与帝国编制/506
第十四章唐代后期的中央财政——以户部财政为中心/558
第十五章唐代后期的地方财政——以州财政与京兆府财政为中心/617
参考文献/668
后记/700
译者后记/704
· · · · · ·

  甲骨文丛书(共299册),这套丛书还有《苏我氏的兴亡》《百年战争(第二卷)》《空王冠》《古代日本的女帝》《裂土称王》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